APP下载

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研究

2023-01-06赵长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西迁公安院校校园文化

赵长明

(1.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 710043; 2.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新型网络金融犯罪研究中心, 西安 710061)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也十分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一部分,西迁精神体现了老一辈教育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历来也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西迁博物馆后,西迁精神重新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再一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将西迁精神与我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可以丰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 爱国精神

中国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精神,而“西迁精神”的核心也是爱国精神,因此在这点上“西迁精神”是与中国精神完全一致的,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助推器。西迁人响应国家号召,扎根西部,为了建设西部而贡献自己的一生,这正是西迁人心怀家国、以国为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这种服从组织安排、报效国家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年人勇往直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西迁人的奋斗史,正是中华民族努力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映射与真实写照。无数先辈用实践证明,发扬爱国主义、弘扬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因此,公安院校教育也不例外,应该用爱国主义引导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 奋斗精神

西迁人克服各种资源紧缺的困难,几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坚守在西北那片热土上,为了建设新中国奉献了一生,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利益,为了祖国西北地区以及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培养了一代代政治素质合格、综合素养高的各行业人才。 尽管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然而作为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迁精神”历经几代人的传承与弘扬,仍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继续发扬“西迁精神”的为国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负韶华,不负祖国的期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三) 奉献精神

当年老一辈西迁人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大西北,为了建设大西北、建设新中国而奉献终生,这种奉献精神饱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满满的爱国精神。西迁人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大西北扎下坚实的根,并发展到如今的枝繁叶茂,以无数的先进科研成果报效祖国,以培育出的优秀科研、技术人才服务大西北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份贡献重于千钧、有目共睹。而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正是以此为契机,实现了全面发展,大西北这片热土也因这些新鲜血液而奋勇前行。尽管困难重重、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尽管当年有很多人也不愿放弃上海的繁华,但是老一辈西迁人却毅然决然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了祖国的建设而投身大西北,这种奉献精神在当下我国社会转型期仍需继续继承,并大力弘扬。

二、西迁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 有利于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尽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良好,但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信息科技的普及,网络就像一张无形的面具,遮盖住了人们的双眼。虽然人们的眼界被大大拓展了,然而各种思潮也在无形之中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不成熟,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而“西迁精神”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起到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学习老一辈西迁人的无私奉献好品质,对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将个人的前途与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种可贵品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犹如一面旗帜,犹如一双无形的手,推着大学生扎根自己的岗位,也唯有如此,当代大学生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 有利于创新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作为由公安院校师生在迁校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伟大精神,“西迁精神”是最贴合公安院校师生的,因此将“西迁精神”贯穿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能极大地丰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西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目标上是高度契合的,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一步提高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这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当然这也给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难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当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必须继续发扬“西迁精神”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新思路,以推动我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担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需要一代代的青年奋发有为、努力奋斗。培育一批政治坚定、有理想、有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西迁就像一剂强心剂,注入了贫穷落后的西北地区,推动着当地教育局面的改变。老一辈西迁人从繁华的上海,迁移到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由于他们一心为国,因此做到使命必达。心怀大局,从大局出发,勇担时代责任和社会使命,这是新时代对新青年提出的新要求。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培养大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公安院校扩招的快速推进,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也变得相当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也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难题。作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人群,大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负面情绪。鉴于这种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帮助大学生有效克服上述心理问题。将“西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面面对就业困惑和就业难题,以良好的就业标准来确立就业方向。随着国家对西部开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投入也越来越大,现如今西部地区早已旧貌换新颜,早已今非昔比,这也吸引着广大学生积极投身西部,将西部作为事业起步地。公安院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深入解读“西迁精神”,来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奉献、艰苦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实现社会理想。

三、“西迁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 理论联系实际

继承、弘扬“西迁精神”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促使大学生在吸收“西迁精神”的精髓和内涵的同时,将其外化到个人日常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中,从而更好地规范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因此,公安院校教师在将“西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时,应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展示“西迁精神”中的典型人物、事例等来达成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以“西迁”为主题的展示活动、演讲活动,并通过聆听老一辈西迁人或者志愿者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这一段历史、这种精神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西迁精神”的内涵。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大学生必然能够从“西迁”人、“西迁”事中收获满满的奋斗能量,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奉献、奋斗精神,从而以更足的自信心和更高的能力来肩负起时代责任。

(二) 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教育的成效,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的树立。在当前这个全新的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建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理想,并鼓励他们扛起时代责任,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我国的校园文化历经长时期的发展并逐渐沉淀积累,涵盖学校生活的全部,校风、校训、制度、社团生活等校园文化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通过张贴“西迁精神”中的典型事例、人物的介绍等相关资料,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全面地了解“西迁精神”。公安院校还可择优选取专业教师来组建“西迁精神”研究团队,并通过一些互动平台来为“西迁精神”的弘扬做好基础工作。而这些“西迁精神”平台可通过向学生开放一些端口,来吸引学生加入进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西迁精神”的内涵。上述方式都是公安院校将“西迁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学生的方式,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是接触网络和新媒体最多的群体,甚至学习也需要借助网络,因此思想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思潮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却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已然成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因此,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克服其弊端和缺点,利用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影响,根据自身实际搭建新媒体平台,并将与“西迁精神”有关的图片、视频、文件等资源,应用到教学课件设计中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关于“西迁精神”的理解和认知。学校可通过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小视频平台等,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并就“西迁精神”学习定期展开交流活动,从而督促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教师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公安院校还可建立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发表关于“西迁精神”的文章,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西迁精神”的理解和认知,拓宽学生思维,汲取“西迁精神”中的力量,成长为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结语

学生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因此思政工作的内容、方法等都应贴合学生的实际,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才能更理想。作为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西迁精神”所体现的老一辈西迁人的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值得认真学习、一代代传承下去。作为祖国建设生力军的培养摇篮的高等学校,应将“西迁精神”的精髓全面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去,引导学生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西迁公安院校校园文化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