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目标一族”认知:教学目标

2023-01-06苑青松胡艳玲

中学语文 2022年34期
关键词:维度教学内容目标

苑青松 胡艳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秉承立德树人的愿景和使命,跨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建构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目标一族”。[1]“目标一族”包含两个维度的内涵:一是从课程思维角度横向建构了一体化、层级化、可操作的“目标一族”——育人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二是从核心素养角度纵向建构了“目标一族”——课程目标、内容要求与学业质量。这两个内涵意味着教学目标虽处于“目标一族”横向结构的最底层,但它却是上位目标实现的依凭。在纵向“目标一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业质量的好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一线教师对教学目标认知和运用水平较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由此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存在的基本问题

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展开中,教学目标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维四问”上,即两个维度的四个问题。第一维度为教学者与之互动维度,具体呈现为两个问题:一是教学者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二是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价值认知;第二维度为教学目标自身特质,具体呈现为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区别;二是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

这四个方面基本涵盖了教学目标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此设计了两大维度中四个领域的内容——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教学目标的价值认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区别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规范表述。在这四个内容中,前两项旨在把握教学者在教学目标上的情感态度,后两项重在把握教学者在教学目标上的技术认知和运用。每一项内容统一设计了A、B、C、D 四个选项,ABCD 具体代表信息如下:A.为完全清楚(或特别重视);B.为清楚(重视);C.为不太清楚(不太重视);D.为完全不清楚(完全不重视)。本次调查样本为100 名初中语文教师,具体信息如下。

图1:重视程度

图2:价值认知

图3:目标与内容区别

图4:运用表述

从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内容的统计数据看,没有出现完全不重视(不清楚)或完全重视(清楚)的极端现象。教学者在对待教学目标的态度上十分重视(占79.2%),但在对教学目标的价值认知数据上就下降到了47.2%,教学者在重视和价值认知上的较大差距,表明受访者对教学目标的重视只是想当然的。技术维度的后两个方面更让人吃惊,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区别上完全弄懂的只占5.7%,完全能正确表述的只占5.7%,二者呈现出完全雷同的低指标,这表明受访者几乎不怎么能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上的表现为:态度上茫然,技术上想当然。

“OBE”(产出导向)已经成为新一轮课改中课程教学要求的明确导向,教学评价已经以前所未有的地位呈现出来,没有教学目标就失去了评价的凭依,也就无法评价相应的产出,没有对微观教学目标的准确认知和实现,也就无法形成对中观课程目标和宏观育人目标的实现,就教学设计技术而言,教学者在教学目标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区别;二是教学目标如何规范表述。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区别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能够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完全分清的教师数据极低,这表明许多教师在二者的区别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二者基本被雷同处理,这是不可能真正发挥教学目标定向、评价作用的。

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并弄清其特质呢?明白教学目标是什么并不难,但如何把它说清楚呢?朱熹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的解释直观形象、简单易懂。

“今读书紧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工夫处事如何。如用药治病,须看这病是如何发,合用何方治之,方中使何药材,何者几两,何者几分,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只如此而已。”[2]

“事物是重要的,但有时候事物之间的关系更重要。”[3]朱熹把教学目标放在一个生活化的、富有逻辑的比喻系统中去解释,这样的解释至少提供两个维度的解释力:一是教学目标在特定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定位。二是教学目标与其他要素的区分。

朱熹这段话中的“工夫”指的是读书的程序,他把读书比作一个有诸多要素组成的系统,通过直观形象的比喻来认知诸要素,“如用药治病”就是朱熹以比喻的形式设定的认知系统,“治之”(治好病)就是教学目标,“方中使何药材,何者几两,何者几分”(治病的药材)就是教学内容。“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则是教学方法。由此,我们看出三者之间表现出这样的逻辑关系:教材学情决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这一逻辑顺序是不能随意调整的,教学目标是整个系统的龙头,可谓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弄清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构型和教学目标在其中的逻辑位置,我们再来区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没有看到朱熹的比喻之前,很多人可能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觉得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看完朱熹设定的比喻系统后,二者在读者心中瞬间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病”(教学目标)与“药”(教学内容)是有本质不同的,为了说清二者的区别,我们不妨考察一下“病”和“药”的意义。“病,因为上火而卧床不起。引申为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弊端、错误。”[4]“病”的定义重在指生物体机体的失衡失常,因此,凡“病”都需要治疗并使生物体达到正常的标准。另外,药是治病凭依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据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概括: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的,它往往表现为隐性的、概括性的存在,需要人们提炼后表述出来,“‘病’看不见摸不着”的特质是对教学目标特质的恰切隐喻;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所需的凭依材料,它是一种具体显性的存在,数量上可多可少、类属上可一种可多种、形式上可单独、可混合等等,因此教学内容可筛可选、可多可少、可书内可书外等,一切都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要,正如一副“药”是由很多种清晰可见的药材组合一般。

三、教学目标表述运用的基本遵循

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了清晰的区分之后,如何规范表述教学目标呢?“目标描述目的——预期的结果、预期的成果及预期的变化……因此,我们在陈述目标时包括或隐含了‘能够’或‘学会’两个措辞。”[5]布卢姆意认为目标表述看目的,目的意味着达成和实现,据此,他在目标陈述上给出了“能够”和“学会”两个行为动词,在具体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还得进一步分化这两个词汇,以达到使教学目标的表述更规范、更精准的目的。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形把描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词汇、中间层词汇、外层词汇。具体如图所示:

图5:教学目标表述行为动词层次图

教学目标是描述目的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可操作可检测。

首先来看具体明确,目标不明确就意味着不知要干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无法筛选教学内容,没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学目标表述越具体明确其引导作用就越大。示例如下:

表1:教学目标规范陈述示例表

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多目标、泛目标、无目标等现象,其实质都是无目标,这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课堂教学变成了走程序,你问他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他好像都教了,学生似乎都学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教,学生似乎什么都没学。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评价教了什么和学了什么,最后沦为走程序的教学现状。如图所示:

图6:无目标走程序样式图

教学目标表述不但要明确、具体,而且更要可操作、可检测。也就是说教学流程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在当前大量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教学流程之间出现大量的不相干、不匹配、不可操作的现象。正确的做法只有一条:一切都以教学目标达成为要,其余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完全可以舍去。小学三年级自叙文习作示例如下:

表2:教学目标可操作、可检测运用示例表

在这一示例中,设计者严格按照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教学内容,有人会发现这样完成的习作没有开头和结尾怎么办?这不是教学目标硬性规定的内容,完全可以不用训练,但完整的习作需要拥有开头和结尾,可以采取老师赠送的方式,让学生把老师赠送的开头和结尾补充到自己习作中,这样的处理既集中发力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也同时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不同设计者在对待教学目标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一般的设计者需要规范地列出教学目标,优秀的设计者大概只需要简单列一下教学目标,专家水平的设计者可能就不太需要列出教学目标了,这正如武林高手“心中无剑,手中有剑”、一流高手“心中有剑,手中有剑”,超一流高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一般,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认知和运用教学目标的水平,也同时反映着他的教学处在何种水平层次上。

猜你喜欢

维度教学内容目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人生三维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