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语境下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探索
2023-01-06徐子璐
徐子璐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58
引言:幼儿艺术教育较为重要的环节便是美术教育,其具备普遍性的特征。美术教育最主要是让幼儿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美术知识表达自我感受,与他人进行交流等,适合幼儿的发展,实现幼儿对于自我表达的需求,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新力,培育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为早期语言功能具有局限性,幼儿早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便是绘画,利用儿童的言语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合理有效地弥补与结合成人和幼儿在理解以及沟通之间的跨度。
一、视觉文化的概念
视觉文化是一种非视觉事物的具体呈现方式,把事物的具体化以及视觉化展示出来。视觉文化的形成代表着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的产生,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的思维模式从文化的思维转向视觉思维。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之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了文化教育教学内容的高度和广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视觉文化语境之下,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最先面对的便是“视觉教育”的相关问题,要在教育教学之中让幼儿学会观看。观看是幼儿自有的感知形式,幼儿会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审美方向、价值判断等对其所看到的图片进行解析。幼儿园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之中重视幼儿美术技巧培训的同时也需要重视色彩、画面等视觉样式的培训,综合考虑幼儿个人的思想,对于幼儿的学习过程有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指引幼儿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美术知识有恰当的审美感知,学会应用现有的视觉文化知识以及审美经验对视觉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的回应。
二、目前幼儿美术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一)美术教学内容滞后
因为幼儿的美术课程教学最主要是利用手工绘画的形式培育幼儿的美术思维和审美能力,便于受众欣赏相关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该课程的内容具备具体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颜色、色彩艺术的教学,导致幼儿对于色彩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颜色、色彩艺术的知识内容时只是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没有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关于颜色、色彩艺术的知识进行呈现,导致学生对于颜色、色彩艺术等知识一片空白,无法形成色彩意识。
(二)美术教学重点不精确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时不能落实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不能明确幼儿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老旧的美术课程教学比较看重幼儿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美术绘画技能以及手工绘画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比较看重培育幼儿的美术知识素养和学习品质,确保其能够合理有效的了解和掌握相关学习技巧。
(三)美术教学缺少一定的延伸性
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时没有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其教学形式并不具备深入性和延伸性的特征。美术教师在对幼儿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时比较看重幼儿对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忽略了对美术知识、实践信息之间的重要联系。在现代的课程教学之中缺乏了一定的课程延伸性,导致幼儿对于美术知识缺少一定的运用理性思考和分析。
(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差异性
从教师的层面来看,大多数幼儿园美术教师已经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中取得相应的知识,获得教育教学经验。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之中了解和熟悉自身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运用自身擅长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备课的前提条件之下进行课程的教学,没有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不利于幼儿美术课程的教学。除此之外,教师的主体作用又因为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学校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会影响教师个人事业心的形成以及责任心的产生。教师个人的道德素养、学习品质以及思维形式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
三、视觉文化语境下幼儿美术教学模式的好处
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之下开展相应的美术课程教学有益于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不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作相应的美术作品,以此提升幼儿个人的审美能力以及美术学习技巧。同时,创新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有益于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更好地对其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监控,这对于美术教学的环境要求比较低,更为重要的便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推动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本身。在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课程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地否定传统的知识内容,这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其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利用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创新性教学,将颜色和色彩的艺术相关知识呈现在多媒体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该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从而对绘画中的颜色以及色彩的艺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利用视觉文化语境对幼儿进行一系列教学,有助于帮助幼儿培育一定的颜色和艺术的色彩理念,幼儿在看到颜色以及艺术的色彩时能够通过自身对该知识点的了解自主对相关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以此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成效。幼儿的生活体验不同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想法,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具备差异性,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育,确保在美术教学形式之下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推动幼儿全方位发展。
四、视觉文化语境下幼儿美术教学模式的运用措施
(一)开展美术素养和人文教育并行的教育教学方式
现代化的幼儿美术教学形式具有较多的特征,在设计课程层面的内容也具备多样性的特征。幼儿的美术教育课程最主要是美术鉴赏、幼儿绘画以及幼儿手工制作等,在幼儿的美术课程教学之中最普遍使用的便是对话的形式,以此推动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利用艺术鉴赏的方式在幼儿审美的基础之上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推动现代课程教育教学。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之中利用对话教学法进行课程的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之中的不足,对幼儿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协作,教师需要注重美术教学的环节而非结果,否则就会出现幼儿丧失自我表达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指引幼儿学会运用相关语言阐述自身个人的想法,比如说在进行美术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的教学形式对幼儿进行指引,让幼儿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师只需要依据幼儿个人的乐趣等特征,给定一个绘画的主题以及具体的需求,指引幼儿根据该主题自主进行创作,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开展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教学标准便是培育幼儿个人的想象空间、创新能力以及审美技能,在保证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推动幼儿产生一种较为形象、具体的思维发展形势。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开展幼儿美术教学的工作已经逐步朝生活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具体价值方向、内容的建立等前提下不断培育幼儿的艺术理念以及审美意识。
(二)强化对幼儿群体性鉴赏教育
在视觉文化语境的背景之下,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化的培育,看重群体性的重要作用。幼儿在进行群体性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学习的气氛,在群体性的环境之下形成一种自信心以及快乐感,这是幼儿在个体学习之中无法感受和体会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不断挖掘幼儿的美术学习技能,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培育幼儿的道德素养以及个人品质,让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之中学会对其美术课程的学习进行自主的感悟,对其发展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合作的前提便是相互之间的信任,教师需要不断指引幼儿信任其他同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教师的指引教学之下幼儿便自主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分析自身对于相关问题的意见以及看法,询问其他同学是否接受自身的看法等。群体性功效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教学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指引幼儿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个人的意识和理念,并且对于幼儿的精神培育以及品质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幼儿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在教师所提供的多样化的审美平台之中,更加重视其个人多元化审美的深入发展和探讨分析,在教师的指引之下感受艺术之美。教师在开展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美术的教学,不断加强幼儿对于美术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认识以此激发幼儿的感知能力,并且不断丰富其美术学习的效果,推动幼儿全方位发展。
(三)开展创作和欣赏相融合的美术教学活动
在幼儿美术教学时不但是艺术欣赏的环节,还是培育幼儿个人创作能力的过程。美术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其二者之间的联系,开展欣赏和创作相融合的美术教学活动,以此不断培育幼儿个人的分析技能,发展幼儿的创作能力。
比如说,教师在开展“和艺术家交流”的主题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幼儿选择自身所喜欢的艺术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析,加深其他同学对该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幼儿还可以在欣赏的前提之下对该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不仅培育了学生个人的艺术鉴赏技能,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技能。
在视觉文化语境的背景之下开展幼儿美术教学需要着重培育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看重发挥幼儿的群体之间的有效作用。幼儿群体活动能够进一步扩展其学习的空间范围,同时幼儿在群体活动之中能够感受快乐,培育幼儿的自信心,这是幼儿在个体学习之中无法感知的。教师成为幼儿群体的领导者,做好教师的榜样作用,指引幼儿学会进行自主的合作。在教师的领导之下,学生便学会与同伴和平友好地交流和沟通,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分析,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在幼儿的美术课堂教学之中群体性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指引幼儿产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幼儿个人的精神品质和学习素养。
(四)培育幼儿的观察技能
幼儿阶段的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保护,独自到校园之中学习、和他人交流,在幼儿阶段学生并不具备完备的社会经验,对于周围的环境以及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想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需要融合这一阶段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美术教学方略。在该阶段学生要想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外界的事物,就要对其进行观察。学生的感官发育能够依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发展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教师需要在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之下开展相应的美术课程教学,培育幼儿个人的观察能力,了解和掌握不同事物的主要特点。美术教师在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时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指引教学,指引学生观察和了解不同流派、不同阶段的艺术作品,感知这些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因为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思维形式,其艺术作品所观察得到的感悟也不一样。美术教师不能评价幼儿观点、想法的正确与否,而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形成较好的观察习惯,在此过程中学会将自身观察的思路以及内在的逻辑进行阐述,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艺术思维和美术学习意识。教师还可以带幼儿到艺术展览进行参观,让幼儿仔细观察艺术作品的色彩,分析不同画家艺术作品的色彩特点,比如说梵高的《向日葵》(图1),颜色鲜艳夺目,明亮的黄色饱和度极高,画面以黄色为主调,采用绿色与蓝色细腻地勾勒出花茎和花瓣。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得是那样动人心弦。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分析对梵高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知晓了不同作品色彩不同具有不同的内涵。
图1 梵高的《向日葵》(图片来源:网络)
(五)培育幼儿的人文表达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师在开展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最核心的环节便是重视幼儿个性化的培育,保证幼儿在原有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个人潜质,这也是现代幼儿美术教学开展的主要标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对于相同的事物也有不同的认识,在美术学习中也有所呈现,最终展现在美术作品之中。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育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学会感知并且知晓相关美术作品的独特内涵所在,对幼儿个人的表现力进行指引,保证其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艺术学习世界。把游戏和美术教学工作相融合,能够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视觉感受和个人体验。在使用相关游戏材料时会出现一定的关联性,这就会出现在视觉交流的情况之下对其艺术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以此不断激发幼儿个人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多元化的游戏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和参与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个人的集中注意力的效果,推动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比如说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放置具备浓厚色彩艺术作品,让学生对相关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图2),教师可以通过你画我猜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分析该艺术作品的色彩再利用手势的形式告知同伴,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该艺术作品色彩的独特性,以此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效。比如说学生可以对图片中的苹果进行描述“这个苹果与平时我们所吃的苹果不同,它的颜色就像秋天的落叶一般。”通过该学生的描述,其同伴便能知晓苹果的颜色是黄色。通过一系列游戏,学生便能通过同伴的描述对该艺术作品有了大致的认识,并能将其色彩描述出来。
图2 绘画美术作品(图片来源:网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之下开展幼儿美术教学需要不断探究和创新新型的教学模式,确保其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满足幼儿美术色彩学习的需求,从而推动幼儿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