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色彩的教学策略
2023-01-06葛敬波
葛敬波
吉林四平伊通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吉林 四平 130799
引言:在中职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幼儿艺术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颜色可以反映儿童的情感特征,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开展儿童艺术教育时,要注意运用彩色的方法和创意的运用;用思想来画,用想象力来画。
一、引导幼儿认知色彩
1.在观察中认知色彩
艺术实践以观察为根本,唯有透过观察,人们的思维才能反映外在的现象,从而为艺术的实践积累材料。环境是艺术表达的最大来源,老师要运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让学生观察红、黄、蓝等颜色的花朵,玩五颜六色的积木、滑梯,并在同学的绘画中感受到五颜六色的颜色。经过一段学习,大部分孩子都能根据指示找到颜色,并且能更好地说出三个或更多的名字。随着一段时期的发展,孩子们对颜色的感知会变得更为敏锐。
2.在生活中感受色彩
罗丹曾经说:“美丽无处不在,生命中没有美,但却缺乏一双能发掘美丽的眼睛。”大自然的美丽更是无穷无尽,美丽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五彩缤纷。要使孩子们能够发掘美丽的双眼,并培养他们寻找美丽的力量。老师可以安排父母在周末的时候,利用周末的机会,带领孩子们在各个时节感受到自然界中真正的美丽。像是春桃花粉色,梨花雪白,夏天莲花淡紫色,秋季金黄的叶子和金黄的稻谷,冬季的雪白的树林,还能指导小朋友拾起树叶;抓蝶,学会制作样本,把孩子带入大自然的颜色,培养孩子们对颜色的认识,并在生命中体会到自然之美。
3.在实践中创造色彩
在实践中创造色彩的时候,并不需要对学生们所选择的色彩进行任何的调整,也没有必要指责他们使用错误的色彩或者教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色彩。有些小朋友在画秋季的果园时,会在每棵树上都绘上香蕉、橘子、苹果等各种水果,并且给它们画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儿童的这种具有幻想成分的色彩感受非常珍贵,值得老师去发掘、去确认、去维护。如笔者的一位学生,他在一个椭圆里画了四种不同的色彩。这就给了一种孩子式的、大胆地创造的感觉,这是值得大人们赞叹的。再比如: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一张有各种形状的彩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再把所画的内容说出来;了解三原色后,适时地安排孩子们做色牌,引导他们认识到色彩。教师应适时地安排儿童进行色彩搭配,运用色彩的活动,让小朋友感受色彩的深度,加深对色彩的理解。为了让原色由暗转明,可以加入白色使色调渐淡。为了表现春季,可以用纸团折出小花朵,再染上符合春天印象的颜色。表现夏季时,则可以用绳子绘制绿油油的丝瓜。对秋天最深的印象就是零落的秋叶与只剩枝丫的树木,因此教师可以把光秃秃的树枝涂在纸上,让小朋友自己选择颜色,用手指随意作画。在他们的创造力的发挥下,不久,树木就长出了许多的叶子。学生们还可以在那些环绕着立体房屋和秃树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拾来的树叶仔细地贴在不同的树木上,于是便有了一幅《深秋的庭院》。冬天的时候,手指上的冰糖就会被摘下来。有趣的游戏使孩子觉得人们有很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在实施上述教学行为时,必须坚持尊重幼儿和鼓励创新的基本理念。在完成创作后,孩子会以胜利者的姿态来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在离开学校时,将自己在美术课上完成的作品展示给自己的家长。在让孩子感受颜色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动笔兴趣与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即便是在成年人眼中非常简单的艺术知识,老师也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去练习。颜文梁曾说:“颜色是感官,谁都能分辨,而不是画家。”《纲要》还提出,“美术是一种‘语言’,用来传达孩子的知觉和情绪。”儿童自幼便喜爱色彩鲜艳、色彩丰富的儿童,他们对色彩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并能在色彩上呈现出鲜明的色彩,使人们经常感到惊奇;这种颜色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自由,如此的神奇,因此,儿童的童年是感觉颜色和表达颜色的最好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颜色在课堂上的实际运用,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
二、提高幼儿的色彩感知及审美能力
已有的调查显示,儿童对五颜六色的认知首先要了解五颜六色,人类的多种感官中,80%以上的讯息都来自视觉,而色觉则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通过各种感觉来感知颜色,了解颜色,从而引起孩子们对颜色的探索;对于美丽的感觉,并由此激发了表达的渴望?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
1.利用环境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自然是最好的教师和教材,教师应该让孩子们走近自然,领略五颜六色的美景。父母和老师应该多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遇,更多地在自然中进行观察。蓝天、白云、青青的草地;红花、彩虹、各种各样的小生物;无数的高山,无数的湖泊,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动感十足的美景。引导小朋友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这种方式可以让儿童们体会到自然的魔力,让他们的爱好得到净化。
因为幼童的画技还处在早期的学习状态。为了让小朋友对颜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笔者选用了一种简单、易于产生成效的染色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在最初的一些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到一些儿童经常使用黑色、棕色等颜色偏深的颜色,这种儿童比较内敛,不善于交际。笔者试着让小朋友们用色彩鲜艳、鲜艳的色彩来培养他们的健康、活跃的性格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等活动后,笔者把他们的画都贴到了墙壁上,让色彩鲜艳的画更加吸引眼球;使用深色调的画很容易吸引其他小朋友。经过许多次的展示会,笔者发现以前喜欢使用深色的孩子,现在也都选择了明亮的色彩,而且他们的画还常常得到好的评价;得到了好友的夸奖,那一部分学生的个性也变得更加的乐观。
在学生对颜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后,笔者带领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填色和涂色活动。在这个环节里,笔者把小朋友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复制出来,让他们自己给自己上颜色,因为它们都是他们最喜欢的人物;孩子们在上面画得特别用心。大部分的儿童在第一次上漆时,涂抹的颜色不匀,图像杂乱无章,为了让孩子们的涂涂课、教学和科研经历的交流,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和学习的技能;笔者自觉地教导孩子们从左边向右边或者从上方向下依次涂抹颜色。通过长期的实践,孩子们的彩绘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在小朋友掌握了一些颜料的技巧以后,笔者再用绘画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颜色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把画报、包装纸或彩纸随意地撕成几块,让孩子们来做。在练习开始之前,老师会在底板上绘制出要粘贴的人物或物件的剪影,并在剪裁中涂抹一种胶水,让学生将被粘贴的纸张一张一张地粘贴上去,并要保证所粘贴的纸张的色彩能够清晰地辨别出物体的形状。在拼图中,笔者也能和小朋友一起收集不同的叶子并制作叶子。在叶子的背后,按自己喜欢的颜色,排列出一个图形,然后用一块黑纸将其包住,然后用手按压,就能构成一幅具有神奇花纹的彩色绘画;这种叶子贴图能够识别出多种颜色的叶子,同时也能让孩子们感觉到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小广告。
2.通过欣赏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审美能力
绘画欣赏活动不仅能拓宽儿童的视野,还能让他们体会到美,从而充实他们的想象力。本次展览主要由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和当代抽象画家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在组织儿童绘画和当代抽象艺术名家的艺术作品的同时,在举办儿童绘画艺术展览时,本人将国内外获奖的优秀儿童绘画作品进行了放大,让他们认真观看;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此外,还需要被社会公认的、具有艺术鉴赏性的各种主题的名著。可以是水墨画,建筑物,民间艺术,西洋绘画等等。例如,毕加索的《牛》,梵高的《向日葵》《星空》(见图1-2),尽管它们没有实体,也没有实体,只是用不同的线条、形状和颜色组成,而这一切都是以“有意义的形态”来表现出来的,是儿童最能理解、欣赏和接受的。还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民间美术,例如:农夫画家的作品,京剧脸谱,天津的泥人;布老虎玩具,剪纸等,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以其朴素而又豪放的颜色来渲染,使幼儿着迷:抽象画是以线、形、色为主要表现手段,很符合幼儿绘画的特点,加之画面色彩十分鲜艳,孩子们在欣赏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儿童特别喜欢色彩鲜明的作品,经过一段时期的鉴赏,他们会把对颜色的体会应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去;图片的色彩更为丰富,色彩的搭配也更为协调。指导儿童赏析不仅可以增强儿童的鉴赏意识,而且可以为培养儿童的美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
图1 《向日葵》梵高
图2 《星空》梵高
3.通过竞赛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通过观察色彩、玩色彩游戏、欣赏色彩等,教育者会惊讶地看到,儿童对色彩的兴趣和感染能力远比想象中要强烈得多;因此,笔者常常组织儿童,让他们之间进行模仿和临摹。例如,在让学生们临摹《向日葵》时,多数儿童已放弃单一的黄色,改以多个不同的颜色。这样的教学不仅拓宽了孩子的眼界,还培养了他们对颜色的鉴赏和表达。
三、色彩在学前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幼儿对颜色的认识有两种层面:一种是在艺术层面,一种是在学习和生活层面。
1. 颜色在艺术中的应用
艺术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儿童中,艺术教育包括情感教育、创造教育和实践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范畴的目的是:对环境、生活、艺术的初步感知和喜爱;热爱参与美术创作,能够将自己的情绪和经验表达得淋漓尽致;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表演。为此,作者提出,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颜色的感染力发挥到极致。
有能力的孩子容易被接纳,并且要留意下列因素:
(1)启蒙性
儿童在生命最初阶段是否能够获得适当的颜色指导,将会对其整个生命起到很大的作用。从不懂、从自发的胡乱涂画到生动活泼的儿童艺术,需要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各个环节、工具的运用、造型和构思;色彩等都要注重启蒙。颜色的启蒙主要是通过对颜色的接触和理解来让学生获得快乐,主要表现在对颜色的培养上。大多数儿童喜爱画画,这在其他年纪是没有的。所以,在艺术教学中应以面向所有儿童为对象,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发展。对于具有美术才能的儿童,应注重培养其美术潜力,但不应过于夸大。
(2)益智性
颜色可以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智能水平。美国教育家兼心理学家加德纳相信,人类的智慧是多样的,除人类的语言智能(一语言智能)和数学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外,还包括一种视觉一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一种是感知、辨别、记忆的能力;通过对线条,形状,结构的变化来实现对象的时空联系,从而传达出人们的想法和情绪;敏锐的颜色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并能够用平面和立体的形式展示他们。画家,雕刻家,建筑师都有这样的智慧;航海家,博物学家,以及军事战略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更为显著。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发掘颜色的多样性,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例如,初学画画的小朋友可以用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四种颜色来进行配比,然后再进行对比。在对色彩奇妙的改变感到惊讶之后,老师会让他们说出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并让他们在色彩的幻想中自由自在地飞舞。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从而实现智力的目标。
(3)审美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清楚地提到:“美丽的萌芽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灵魂来感知和探索美,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和创作美丽。”要让孩子们认识到美丽的东西,去感知和享受它。如:让孩子去看一些普通的动物和动物,并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描述他们的美丽,比如颜色、形状、形状等。儿童的颜色美学感受呈现出鲜明的年龄段特征,具体体现在儿童对颜色的感受、颜色的冷暖、轻重等方面。他们对事情的感觉和了解与成年人的不同,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对文学艺术的了解和对文学艺术的了解也与成年人的不同。在这种颜色的世界中,他们所体验到的是一种充满了孩子独特的想象力与情绪,因此,成年人应该对孩子的艺术表达予以足够的了解与尊重,而不应该以自身的审美观来判断。从这一特征入手,在实践中要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充分挖掘其独特的美学趣味,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美育作用,以鲜艳的颜色来影响幼儿;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意识。
(4)地方性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均有其特有的美术形态,其表现的颜色亦是五颜六色,各具特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说的“感知与鉴赏”的宗旨是:“热爱各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和创作。”例如:带孩子去观赏或参加民族民间文化。将国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运用到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里,可能显得有些滑稽,但是在儿童的社会和文化活动中,使其产生对审美的感知和体验,是培养其人格的良好方式。同时,每个具有特殊艺术文化传统的地方,当地幼儿园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让幼儿更多地接触到本地的民族服饰和民间艺术,并定期举办一些民间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儿对自己的祖国有更多的认识和喜爱。
结束语
本文就幼儿园中使用颜色的原理进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总之,幼儿园老师对幼儿园进行艺术绘画的彩色教学非常必要。作为幼儿园,人们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识来支撑,这样才能使人们的教学更加严谨和细致。颜色的原理是老师讲授的根本。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人们要不断地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