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印人传序》手稿
2023-01-06栏目主持袁卫民
栏目主持袁卫民
沙孟海先生
沙孟海(1900 — 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1984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文艺一直是向前发展的。在封建社会,尽管一味崇古,就有不少豪杰之士善于运用旧形式开创新风格。表现在印学方面,更其显著。明代苏宣《印略自序》说:“……游云间则有顾氏,槜李则有项氏,出秦汉以下八代印学纵观之,而知世不相沿,人自为政。如诗,非石法魏晋也,而非复魏晋;书,非石法钟王也,而非复钟王。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逾变,化者逾化,而所谓摹拟者逾工巧焉。”的确,各个时代的诗歌、书翰、印章,皆有各个时代的风貌。而一个时代之中,各个人又有各个人的风貌。其间有只知摹古,作品无个性,黄庭坚所讥为“随人学人终后人”者,虽亦有传习继承之功,终究不是文艺的最上乘。印学,元以前尚未成立这一学科。自元至今七百年,千变万化,流派纷如,各时期皆有杰出人才。由于世代久远,积累了一辈辈人的不少好经验,所见文物不论传世品发掘品足以提供参考的资料也越来越丰富。清代经小学家有“前修未密,后出转精”一句名言,按之印学,何莫不为此?绍兴马蠲叟博通古学,他曾说:“自近世周秦古玺间出,益以齐鲁封泥,殷墟甲骨,而后知文何为俗工,皖浙为小家,未足以尽其变也。”此语出于老前辈之口,非常难得。我们综观近代印学诸名家,如安吉吴缶庐、黟县黄牧甫,以及受吴氏影响的义宁陈师曾、湘潭齐白石、鹤山易大厂,受黄氏影响的华阳乔大壮,还有别立营垒的鄞州赵叔孺,杭州王福厂……这些名家,无一不由学古人出身,但其结果,皆能摆脱窠臼,自辟蹊径各具风貌,与古为新,大大开拓了印学的境界。论各人的造诣,不仅是以骖靳古人,甚至还超轶古人。以上说法,怕不是我个人的见解吧?马达堂社兄近有《近代印人传》之作,陆续在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发表,时有寄阅。这是极有意义的著作。自从周亮工首出纪人以来,汪启淑、冯承辉、叶铭皆有继作。当时印刷困难,又尚无摄影制版之术,所以只是有说无迹(汪氏虽有《飞鸿堂印谱》,但非以人为纲)。我建议马兄继传记之后,进一步选集各人创作,编成汇谱,相辅而行,亦盛事也。一九八四年五月沙 序于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