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企业合作垃圾治理的“两网融合”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1-06刘丽娟
苏 晗,刘丽娟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旦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也容易引起病毒传播,危害人体健康。从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以解决好环境与垃圾之间的关系为最终目标,政府管理下的城市环卫部门与再生资源企业进行了有效链接,形成了一种“两网融合”的新治理模式。
谈及未来,似乎怎么也绕不过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郭健坦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经过过去5年的剧烈震荡,已接近尾声,存留下的传统媒体生命力极强,不会轻易消失,但成长幅度也不会很大。2010年出版社改制,拉开了中国图书业的成长序幕,电子图书增多、人们阅读习惯日趋多元,但在我眼里,图书出版业至少还将保持10年以上的增长。”从这一点来看,市场留给利丰雅高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针对近几年当地品种品质退化、产量不高及抗性较差等实际问题,借助云南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云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玉溪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资金及玉溪育种重点实验室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通过自主选育[3-5]与合作引进适应当地栽培的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以期为当地农户在油菜品种选择上提供指导,为优质油菜品种的大力推广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玉溪大力发展油菜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1 “两网融合”模式提出的背景
1.1 全面加强国家生态安全防护
解决好垃圾治理问题是打造绿色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突破点。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国家的政策支持使得“两网融合”工作拉开了序幕,为政府与再生资源企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2 垃圾处理迫在眉睫
人类日常生活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一部分会被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焚烧、微生物分解。而大部分垃圾则被简单地填埋、堆积,不能确保得到良好的销毁,空气、水资源和土壤会被严重污染,也容易造成病毒传播,危害人体健康。据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垃圾总量已经远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在10年间从1.48亿吨上升到了1.72亿吨。城市生活垃圾以8%~1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而垃圾的清理速度仅仅增长了3.3%,且我国垃圾堆积总量已达80亿吨,占地80万亩,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此外,生活中30%左右的垃圾是完全可以回收利用的,其中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因此,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已经刻不容缓[1]。
2.5 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4。
1.3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低迷
其次借助智能化“互联网+”平台,将回收网络的信息平台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数字化平台或微信公众号进行链接,也可实行网上预约,让工作人员上门为居民服务,实现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结合。这种新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既提高了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率,也培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参与环保。
2 “两网融合”模式的现状
“两网融合”模式是政府的环卫部门和再生资源企业的有效衔接、融合。二者共同对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源头的投放、收运,到末端的回收、处理四个环节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其目的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确保城市生活垃圾能得到有效的处理,解决环境污染、维护生态环境[2]。同时通过‘政府+企业’协同推进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以新模式、新机遇来推动再生资源企业。
2.1 “两网融合”模式的实施
原生动物31种,隶属20属。春季检出原生动物16种,夏季检出18种,秋季检出20种,冬季检出16种。年度出现频次超过20%的常见种有小筒壳虫(Tintinnidium pusillum)、旋回侠盗虫(Strobilidium gyrans)、半圆表壳虫(Arcella hemisphaerica)、针棘匣壳虫(Centropyxis aculeate)和无棘匣壳虫(Centropyxis ecornis),并且这5个种类在4次采样中均被检出,在两个季节均被检出的有20种。
据研究人员调查显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废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至2013年价格持续下跌,报纸、废铁、废铜等常规废品价格与2012年比下跌了20%以上。2014年,回收价格甚至跌至几年来的最低水平,回收价格低的市场状况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得到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出有效方法来解决再生资源回收的矛盾问题。“两网融合”模式的提出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对再生资源企业而言,也更易于获得资源、降低交易成本,走出低迷状况。
2.2 “两网融合”模式的效果
相对来说我国人口流动性较大,如果全国没有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再加上各省都存在差异性,那么对于跨省流动的公民来说,在新的省份还要重新学习新的分类标准,确实会为其带来不便和困扰。为此,在推广垃圾分类的基础上,要实现简单可行的全国统一标准,为后续垃圾治理工作和回收工作提供便利。
其次,“两网融合”模式为行业带来了新生。借助垃圾分类的东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也从最初单一的资源利用,转向了环境服务行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效益,同时提高了生态环境社会效益。此外,大力推进再生资源产业也是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的必要途径。
面对行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的情况,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卫部门再生资源企业的吸引力,鼓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这一行业,提高其服务意识。其次,二者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容纳了大批就业人员,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所以要注重对就业人员的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对他们进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上的培训。提升全国再生资源和环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管理指导。最后,要完善行业的选拔和考核体系。在选用人才时,严格考虑人员是否符合行业标准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坚持做到科学用人。同时,也要对在职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价,及时发现并弥补就业人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并将考核评价作为考察人员是否继续在岗的依据。
最后,城市环卫部门和再生资源企业进行整合,有利于深化政企合作。双方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力,携手共同谋划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空间、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以此节约资源。
3 “两网融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环卫部门与再生资源企业合作,开启“两网融合”的治理模式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个别的阻碍因素。
3.1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两网融合”是政企合作下的新型模式,虽然环卫部门和再生资源企业队伍庞大,但从事此项工作的大都属于组织系统内部的基层人员。如环卫部门中城市垃圾清运系统的人员大部分是老年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缺乏较高和较为专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从事新型智能化的工作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环卫部门对行业内从事两网工作的人员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培训。对再生资源企业来说,由于受到工作条件限制,长期与废弃物品打交道,自然很难吸引到高学历的年轻人才来就业。因此,如何改变和提高年轻人才的就业意愿,也成为再生资源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其进行更多尝试和改变。人才问题为环卫部门和再生资源企业的有效衔接带来了阻碍,成为“两网融合”模式发挥效能的短板。
首先通过政府招标,引进具有资质和实力的正规企业,然后由政府选择最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推广“定时、定点、定车”不落地回收方法。定时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回收;定点即固定点位,在特定范围和区域内设置一个回收点;定车即指定封闭厢式货车及专业的回收人员。回收时,居民出售的废旧物品登记后就直接分门别类地装到货车上,打包后由货车统一拉走。
3.2 垃圾分类源头不到位,为后端加工带来困难
首先,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成功治理城市垃圾问题,居民必须树立科学的垃圾分类意识,这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但这也正是我国居民所缺乏的。我国目前正式实施垃圾分类的时间还很短,垃圾分类意识还没有深入民心。居民缺乏对垃圾分类的自主动力,自觉性不高,使得“两网融合”模式缺少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居民没有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直接将各种垃圾混合堆放于垃圾中转站,导致其不能得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完全不符合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为后端垃圾加工问题带来了困难。
其次,缺乏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虽然我国在部分城市进行了试点工作,但由于各城市有自己对垃圾分类的标识、标志和标准,全国各地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异,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使得居民和从业人员意识混淆,让他们在垃圾分类问题上认不清、分不明,产生不确定心理。如公民更换居住地时,又要重新学习当地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从而增加他们的认知负担,打消其积极性,甚至将垃圾随意丢弃在垃圾箱或中转站,为环卫部门和再生资源企业的工作带来负担。
(3) 新能源电力充裕以后的主动发电调节。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成熟及新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新能源发电本身就可以作为辅助服务资源,即新能源电力充裕以后的主动“弃风弃光”。
最后,垃圾混装运输现象频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上级多头部署、下级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一些城市甚至出现对生活垃圾分类后被混合装运的现象,居民在按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投入到回收点后,垃圾清运者却将其倒在统一运输车里混装运走,这让居民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谴责。居民前期的分类工作和努力都变成无用功,也给后期对垃圾的加工问题造成困难[3]。
3.3 缺乏集中管理,导致治理效率低
4.2.2 加强垃圾治理宣传,激发公民参与热情
4 解决“两网融合”问题的路径探索
4.1 大力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美国药学教育杂志》研究的对象涵盖范围全面,从教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在校学生拓展到毕业生、药师、学生家长甚至患者。应丰富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研究对象,全方面的探讨高等药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追肥宜早不宜晚,苗出齐80%后,进行第1次追肥,施碳酸氢铵600~750 kg/hm2(或尿素 225 kg/hm2)左右,追肥后要及时灌水,现蕾期进行培土、浇水。开花初期薯块进入迅速膨大期,结合除草进行第2次培土、浇水,植株封垄前培完土,防止块茎外露变绿,可视植株长势决定第2次追肥,一般不追肥,若需要,可少量追施尿素,约150 kg/hm2。
4.2 注重从源头治理
4.2.1 应统一全国垃圾分类标准
首先,实施“两网融合”模式这一举措,在对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投放、收运、回收、处理四个环节进行整合,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体,可减少垃圾总量的60%,能有效控制生活垃圾的增长及减轻对垃圾的处置压力,促进了垃圾资源化利用。
“两网融合”模式涉及到环卫部门与再生资源企业,但二者都有自身不同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对城市垃圾治理时会进行分段、分块、分类管理,提出的政策和指导意见也只针对一个特定方面,有时甚至会处于分离状态,并未做到有效兼容,导致信息沟通不及时,发布的政策不连续不协调,这势必加重后期治理的压力,影响治理的综合效果,不利于“两网融合”模式的建设和运行。
式中:(σn-ua)为净法向应力;Θ=θ/θs为归一化体积含水率;θ为体积含水率;θs为饱和体积含水率;τf为土体破坏时,破坏面上的剪应力;c′为有效黏聚力;φ′为有效内摩擦角;ua为孔隙气压力;uw为孔隙水压力。
公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他们决定了后续工作是否能有效进行。在打造新模式的同时,要倡导公民绿色生活,大力宣传垃圾分类,普及相关的知识方法。街道社区可以通过系列活动,对居民进行培训教育,确保提高其意识和分类的准确率。广泛运用社会媒体,可通过电视广告、广场屏幕、报刊杂志以及街道广告栏等多样化途径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公民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4.2.3 分类运输,加强监管力度
要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贯彻到位。垃圾被混装投运无疑为接下来的处理工作加大难度。为解决此问题,可以实施对不同垃圾进行分类运输、专车专用的方法。明确好每一类运输车所要承运的垃圾种类,将已分类好的垃圾直接运走,可以避免垃圾清运者因出错而将垃圾重新混装。同时也要加大对整个产业链的监督管理,要依靠政府的监管部门,使其作为重点执法监督内容,进行不定期检查,做到全程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在任何环节中工作怠慢、不遵守制度、任意妄为者可通过罚款、分拣垃圾等方式进行教育处罚。政府也要落实好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和广大群众积极加入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对违法行为及时制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让政府与人民共同进行动态监管[4]。
4.3 推动系统融合
环卫部门与再生资源企业有共同的目标,即重新构建良好的城市垃圾管理系统,但环卫部门的垃圾清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各司其职,未能实现共赢最大化。为此,要有效整合,将二者视为一个整体,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共同管理。
首先,明确好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的各自职责,在此基础上,可成立一个新组织对两系统进行协同管理,起到引领作用,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利于双方沟通协调,统一规划,方便政策实施,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做到数据平台融合,建立一个可将环卫系统和再回收资源系统的数据共享的信息平台,对全流程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形成全产业链数据分析,方便对流程的统一监管和调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4.4 坚持政府主导,推动企业参与
我国“两网融合”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政府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末端处理总量的同时,也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生。要加大治理力度,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切实抓出成效。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参与意识,政府在做好整体规划和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可以继续通过合作、委托等多种形式把一定的权限下放给其它组织。既可以减轻政府的治理压力,同时也可以建立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各地主管部门可积极推荐企业进行参与,这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和政策需求;二是强化行业形势分析,掌握行业的现状及趋势;三是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5 结语
环境污染是我们始终不能忽视的问题,垃圾处理方式不妥当易造成“垃圾围墙”的局面。处理快速增长的废弃物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破解难题的突破口,“两网融合”模式在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上,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具备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要借鉴国内外的有效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仅对浅层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两网融合”工作的推动还需进一步深层探索,做好“两网融合”工作,对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