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探索

2023-01-06兰玉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保护污染

兰玉峰

(东营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东营 257091)

要实现水和环境的和谐共存,就必须要对我国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随着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水资源、水环境以及水灾害等问题愈发复杂,这些也是影响自然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亟待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当前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就是如何进行相关的保护与修复。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作用价值、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关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原则,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

1 我国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一般情况下,水生态环境会受气候及地形地势的影响和地域的划分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使得不同水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设计治理方案,采取的方式也要具有差异性。例如,在气候干旱地区进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主要是进行水土流失监控,对水环境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出现土壤沙漠化;在水资源和自然降水都比较丰富的地区,应将治理的重点放在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问题上,一旦出现任何微小的破坏,都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连锁反应,导致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1.2 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对环境的破坏也呈现出持续糟糕的趋势。水资源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其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一旦水资源利用压力达到特定高度,则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且容易对水生态环境造成改变[1]。这意味着水资源总量越来越少,如果采取的处理措施不不恰当,则很有可能会使生态环境逐渐趋向恶性循环的态势。对此,必须要在满足群众生活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以及确保其不会遭到破坏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利用与调配进行严密监管,从而能够不断地为社会和国家提供基础资源。

1.3 水生态环境脆弱化

我国的国土面积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占有率约为39%,且近年来,随着人类行为对环境带来日益严峻的影响,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的现象越来越多。水生态环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呈现出脆弱化的趋势。全国属于中度敏感区域的土地大约在10%以上。另外,由于一些高原区域所具有的特殊气候环境和地形地势环境,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持来说十分不利。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约有70%以上的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有着极其有限的环境承载力。

1.4 水生态系统功能弱化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水资源造成了过多的破坏,水资源使用功能呈现出逐渐退化的趋势,比如河道日益干涸、断流、水环境被过度浪费使用等,这些都会使得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另外,群众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及雨水量的逐年下降,都会使得水生态系统的使用功能逐渐恶化,同时也会导致地表层沉降。

2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作用

在工业生产领域,由于缺乏污水处理标准,以及污水处理设备不完善,致使很多工业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或者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水环境中,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当前社会中,水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类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状况下,进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3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关系

3.1 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的增长是必然趋势,而经济增长取决于各项社会元素之间的组合与搭配,其中基础组成元素之一就是水环境。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对水资源的产出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水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阻碍经济增长。因此,要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打好基础,就要对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加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的进步。

3.2 经济的进步有利于对水环境的保护

在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下,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大多数群众都能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有个正确的认识,并能自愿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另外,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来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进行控制,能够选择更加正确、科学的方式,促使治理效果达到最佳。

4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原则

4.1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

在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需严格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并落实相关措施,以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作为一个关键性原则,需在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要维系生态平衡,则必须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相互统一原则,这样既能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也能对水生态环境进行合理开发。

4.2 水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原则

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和完善,是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保障该工作能够切实进行的重要方法。因此,应坚持水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来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必须将保护措施落实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实际工作中,加大对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进而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4.3 经济社会现实可行性原则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要在各项水利和其它经济工作中融入保护措施,还需耗费大量的费用和时间,建设一些庞大的治理和修复工程。以社会实际为出发点,合理、适度地实施可行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目标和工程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结合生态观念和流域与区域治理观点,对治理过程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在考量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变进行充分考虑;在考量水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水质;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和生态效益[2]。水生态修复工程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如环境过程学科、水利工程学科以及生态工程学科等。其存在的一个难点就是具有的复杂性与不可重复性,做不到有控制的反复试验,加上修复工程具有不确定性,很容易导致工程失败,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

4.4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长期性原则

决定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是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有的流域生态修复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有进行长期不懈的坚持,才能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落实到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际、运行等的全过程中。

5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工作方法

5.1 启用专项计划

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不能急于一时,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持续性的进行。要启用专项计划,需对水生态环境问题有个准确的认识,并以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基础,从宏观角度综合调控与管控全国的水生态环境。另外,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也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所属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水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对水功能区的划分和管理加以重视。与此同时,地方行政部门也应大力监督和管理水质变化,在辖区范围内明确需要优先治理的地区,并针对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保护和修护计划。

5.2 重视对湿地生态的保护

首先,湿地环境有利于强化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可以将水体内的各种污染物充分吸收掉,并能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当前湿地环境的状况来看,我国的湿地面积呈现出逐年缩小的态势。对此,要对湿地实施保护,需符合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对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重视对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强化群众对湿地生态的保护意识。其次,在对湿地环境进行治理时,应以优先环境为基础原则,找出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其根本原因,从而促进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最后,地方行政部门应制定多项激励政策,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减少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对水资源的浪费,将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5.3 结合区域治理和流域治理

在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时,需对不同区域进行全面治理,并要重点修复和治理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通过对不同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改善,可以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在生态环境中,要对其进行全面修复与治理,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并通过借助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加快区域治理和流域治理的工作进程,提高工作质量。

5.4 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产业为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主要的污染和破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可以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并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进行大力,将重工业的比重降下来,进一步增强重工业的管控力度。其次,重工业企业应注重引进污水净化技术和设备,促使排放的污水都能达到基本的排放标准。另外,可以适当淘汰一些高污染企业,加大对新型环保企业的建设力度。最后,地方政府应对第一产业加大管理力度,鼓励群众尽量不要使用高毒农药,并对绿色种植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此外,需集中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治理,防止污染的进一步加剧,或者污染其它水体。

5.5 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

在进行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时,需对河流、湖泊等流域内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加以了解,并以其为根据,制定有利于循环利用的污染治理方案,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治理,并有效落实地区的水资源污染的调查工作,进而将加强监管措施落到实处[3]。另外,要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升相关人员的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意识,进一步改善不同水域及不同流域的水资源污染状况,从而促进水资源防治,以及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稳定运行和管理。在水资源环境污染治理中运用技术手段,能够做好水体净化、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等工作,做到合理使用水资源,保证其不被浪费和污染。

5.6 加大环保的投入力度

在对生态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时,可以将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应用其中。因此,企业需加大环保的投入力度,重视对技术手段的创新来解决污染问题,完善治理污染环境保护的有关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意识,保证赏罚分明,并对国家制定的环保政策高度重视,如果有的企业违反了环境保护规定,或对环保检查持敷衍和排斥,则可以灵活运用明察暗访的方式,深入企业内部去了解情况,并以此对企业遵守环保要求提供督促作用。

5.7 减少对地下水的应用

有关部门应引导群众对节约用水的这个概念加以重视,严格落实各类节水措施,减少生活和生产对地下水的应用。可以通过构建多地表水工程,强化污水的处理工作,并尽量进行反复利用,进一步促使地表水的供水量得到增加,防止群众对地下水过度依赖。同时,有关部门要向群众大力普及节水措施相关知识,增强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要有效处理人民群众的生活废水,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进而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做贡献。

6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刚刚起步,没有相对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该工作仍处于基础阶段,相关人员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相关的修复技术、标准及规范比较缺乏。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促进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提高,强化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治理工作中,要实现预期的治理效果,需遵循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同时还应加大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之中。

猜你喜欢

水资源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保护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