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水污染监测与治理措施探讨

2023-01-06赵晶晶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污染源污水水质

赵晶晶

(嘉兴市嘉善生态环境监测站,浙江 嘉兴 314100)

1 引言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其中淡水资源又是水资源中最宝贵的部分,而且有29%的淡水资源储存在地下,也就是常说的地下水。当前,由于人类各种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地表环境不断被破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流动性较差,不易渗透,无法进行有效交换。因此,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不仅会影响正常使用,还难以进行高效治理[1]。同时,地下水污染后的处理通常会面临较大困难,如果采用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治理效果,还会使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有所增加。而因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不仅导致地下水的水位不断降低,以及地下水源的逐渐枯竭,也造成了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水的监测和治理已迫在眉睫,所以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也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2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污染现状分析

2.1 地下水水质监测

地下水水质监测主要是指对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浓度进行监控和测定,以此掌握地下水的水质状况以及受污染的情况[2]。从监测项目和监测布点来看,地下水的水质监测项目主要有pH值、耗氧量、氨氮、亚硝氮、硝氮、总硬度、总矿化度、钾、钠、重碳酸根、硫酸根、氯离子、酚、氰化物、汞、砷、镉、总铬、氟、油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指标。同时地下水的监测布点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污染源分布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2.2 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

目前,人类活动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途径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首先,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而在现代农业的农作物种植中,农村地区为了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普遍存在着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但其中真正被农作物吸收的只占非常少的一部分,基本超过90%的化肥、农药不会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地下。由于农药化肥中含有大量的磷、氮等各种元素,若这些元素慢慢渗透到地下水中,就会对地下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3]。其次,由工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水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所造成的。而各种工矿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垃圾通常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其中的有害污染物得不到有效地处理也是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地表水,也容易从地面渗入到地下,从而对地下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4]。最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和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所以,产生了大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如果排放的生活污水得不到充分收集和有效处理,就会同工业废水一样渗入地下,从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5]。若生活垃圾若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而是被直接焚烧或填埋,其中的有害物质也会慢慢渗入到地下,从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2.3 地下水污染呈现的特点

目前,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呈现出成因复杂、隐蔽性强和难以逆转的特点。

(1)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成因比较复杂,即农业,工业以及人类活动都会对地下水的健康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也都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后果。而且,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的叠加,因此就进一步造成了地下水污染成因的复杂化[6]。比如,一些地区通过雨污分流改造来处理城市污水问题,但却导致污水在汛期随着雨水进入地下,从而造成了地下水污染。除此之外,大量的地下排水管道由于维护与建设不到位,不时出现的排污管泄露等问题,最终导致污水下渗而污染地下水。同时,工业企业在废水和废料的处理与排放过程中,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更加多样和复杂。

(2)地下水污染存在较强的隐蔽性特点,主要是因为指相比于地表水,地下水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这种隐蔽性会导致对地下水水质的跟踪和监测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滞后性。因此,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也难以被及时发现[7]。比如,地表水在受到污染后,会因为水体颜色的变化、水体产生的气味以及水中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变化而被人们发现。但对于地下水则很难以通过简单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

(3)地下水污染还具有难以逆转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相比于地表水其流速更慢,且自身所具有的净化能力也更为有限。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污染的自我逆转相当困难。同时,由于地下水污染难以被及时发现,也加大了有效干预和阻断污染的难度,所以污染治理会面临很大困难。基于以上原因,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需不断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情况的重视程度和监测水平,因为只有充分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减少地下水遭受污染的风险,才能进一步降低后期污染治理的难度。

3 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3.1 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监督管理

目前,在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监督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构建起针对地下水污染的经济处罚、刑事处罚的管控体系,从而使地下水环境的监管有法可依[8]。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环境的监管体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体制,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在法律、经济、政策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为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最后,还要考虑进一步加强各监管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并理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从而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3.2 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价

在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好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在此方面可依托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地下水的中长期跟踪监测,同时在整体和局部均达到对地下水水质和环境质量的准确掌握,从而为地下水的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撑[9]。因此,需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并通过加快建设和完善地下监测井网等各项工作,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而且,为了确保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效果,需要科学地运用地下水水质监测控制系统,并在对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改进相关治理方法和提升防治效果。同时,还应当建立和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评价系统,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污染区域的地下水监测,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地下水环境的监测评价和污染防治。此外,还要编制地下水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案,这非常有助于对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置,从而更好地将水污染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

3.3 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源头的治理

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还要加强对污染源头治理的重视,所以就需要重视对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的有效管控。其中,对于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可通过对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重要性的宣传,让农民意识到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并不是越多越好,以此引导农民在严格依据农作物的特点和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适量使用农药化肥,从而实现对农业污染源的有效控制。而对于工业污染源的治理,需要工矿企业不断进行废物处理技术的改良和创新,要严格制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的相关规定与标准,并严格督促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做到充分处理并确保达标排放,同时还要加大对违规排放现象的打击和惩治力度,并杜绝工业污染对地下水造成危害[10]。此外,就是要重视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做好对工业企业选址工作的统筹规划,以及合理规划流域内的产业布局,以有效避免面源污染的扩散,进一步实现生产污水的集中收集和治理,从而减少污染物质的无序排放,以及相应降低处理难度。还有,对于生活污染源的治理,应制定一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最大程度做到对相关污染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并尽最大努力减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同时,生活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达标排放,严禁出现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尽量减低生活污水对地下水造成的渗透污染。此外,还要积极引导人们注重节约用水和提升用水效率,力争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3.4 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工作

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地下水,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地下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因此,可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高效地对地下水污染进行修复治理,从而提高地下水水质污染治理的效率。但在实际对地下水污染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采取不同的技术和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污染治理工作,以达到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具体来讲,可采取粗料处理、重力分离、粒状材料过滤以及膜滤等技术手段,对受到污染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分离和净化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原位曝气技术、渗透反应墙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等,以上这些技术均可以对地下水中的各种有害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从而达到地下水污染的净化和修复[11]。

而对于大面积污染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进行修复,可采用较为成熟有效的技术进行全过程修复。比如应用渗透反应墙技术,通过使用灰岩、活性炭以及沸石等材料,将地下水中的重金属与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彻底去除,从而能实现非常理想的治理效果。近年来,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作为发展较快的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通过在污染区域的下游合理设置渗透性障碍墙,将被污染的地下水或污染物进行截留和处理,从而能有效达到净化地下水水质的目的。此外,在实践工作中,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从而为地下水水质的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保证和支撑。

4 结语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已成为重点保护和研究的对象。因此,在地下水监测过程中,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合理分析,并找出合适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对于控制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频发,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地下水的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工业源、农业源、生活垃圾的处理和整治,以有效减少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同时,只有做好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以及不断加强对工业企业生产中污水排放行为的监管力度,并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城镇的污水处理措施,才能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安全。所以,为了保证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方面,一定要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更加适宜的监测机制和方案,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水污染防治对策,从而实现地下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污染源污水水质
污水磷资源回收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污水罐坍塌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