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诊改研究

2023-01-06

数字通信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微课中职信息化

彭 霈

(双峰县职业中专学校,湖南 娄底 417000)

1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诊改意义

1.1 顺应学生心理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其内容知识复杂性较高,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他们很难对课本上枯燥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提起兴趣,反而更喜欢趣味性较强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是迎合了他们这一心理,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且针对某一知识也能够辅以更加形象有趣的表达,尤其是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很多需要实践的内容,可以以视频形式做好示范,这对吸引学生关注度,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知,改善其厌学情绪具有积极意义。

1.2 促进教师成长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融入过程也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验,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信息化诊改,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有积极意义。在信息技术应用下,针对于微课、课件等内容设计,需要教师在透彻了解教材、教学大纲等基础教学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课外教学资源,如各类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以保障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这有利于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资源查阅、整合能力和教研能力。针对于课件、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充分掌握PPT制作,音、视频剪辑和插播等方面的技巧,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极高,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此外,针对于信息资源的发布,还需要教师掌握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及其操作,也可以推进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进步。

2 当前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相对固化

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课程内容上的更新速度较为缓慢,与现实应用存在一定衔接空白。在中职阶段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调查中发现,虽然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名称有一些差异,但实际上的内容没有太大差异,不仅在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技术等方面较为相似,而且在近几年来的更新速度较为缓慢。其次,对于技能教育的内容处于表层。在大多数电子技术课程中,都将技术能力培育作为基本目标,但实际相关的内容却仅为其概念和基本内容等,缺乏对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化培训和量化测试。此外,课程简化了对电子行业的新技术分析、评价。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而缺少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1]。

2.2 教学创新需要强化

近年来已经有大量教师开始展开教学改革与升级,并逐步探索出一套相对趣味化且有效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实习、报告等形式展开教学设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参观学习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水平。但这些教师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并且大多方法仍然建立在教师主导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兴趣建设的引导作用还需要提高,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电子知识竞赛、电子技能大赛等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保证了学生的主角身份,还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教学手段缺乏发展

电子技术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于辅助手段的运用较少,大多都通过多媒体课件展开,运用简单的视听文件资源进行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等。但这样的方式过于单一化,对学生来说失去了新鲜感。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慕课、微课、直播课等新兴教学形式的出现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伴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线上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线上的网络教学形式,很多教师都难以适应新的师生相处模式,录制课程视频或开展直播课程时,由于缺少学生的面对面互动,教师可能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进而导致教学表现十分不自然,严重影响线上教学的质量。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开发新的辅助手段,比如通过网络化平台、各类软件硬件,甚至可以将不同教学手段进行融合,以此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与体验感,从而进一步提升电子技术课程的渐变效果。

2.4 教学平台功能滞后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前中职学校基本都设有学校专属的教学平台,但是就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平台的功能优化发展来看,其功能方面的优化较少,很多中职学校教学平台的功能仍停留在基础功能阶段,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教育信息化2.0的功能需求,导致中职学校的教学平台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的情况。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平台主要以网页平台为主,其功能主要包括一些校园资讯的查询、查课、查成绩、教学评价等基本功能,而缺乏教学资源分享、线上课程观看等先进功能。当前中职的教学平台中,使用率最高的普遍为教务系统,学生主要通过该功能查询专业课程表、查询考试成绩以及展开相关的教学评价等。教学平台功能的滞后,导致目前中职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整体偏低,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造成了严重阻碍[2]。

3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诊改路径

3.1 拓展信息化资源,构建课程资源库

构建资源库成为信息化教学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首要条件,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首先,要建立电子教材,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将其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随时查阅,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即使信息传输与讨论平台,让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交流和讨论。其次,要建立信息化课程资源,包括电子版的课本、教学大纲、课程规划、教案内容、课件信息、项目案例、相关视频、相关图片、实验设计、实验报告等,这些信息可以分为课程、素材以及案例三类资源。其中电子课本、大纲、计划等,主要通过文字、表格、流程图的方式记录,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素材资源则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类图片、视听文件、企业工作视频等,是教学设计中可以灵活运用的主体内容,比如利用企业的实际工作视频创设工作情境,利用实际案例设置问题,运用图片形象化展示等。案例资源则主要包括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内容,可以根据其设计的思路与活动形式,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以及学生能力进行优化与调整,促进有效教学。

3.2 运用微课预习,提升预习效率

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参与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提升学习成效。在课前阶段,首先,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以及基础学情进行调研分析。在预习微课的设计中,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又要把握对课程形式的设计,以帮助学生更便捷地理解。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分析结论设计并制作预习微课,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师一方面要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知识点,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其中的内涵,以实现预习目标。对于预习微课视频来说,不仅要具有一定趣味性,而且要更加直观有效,以保证微课预习的有效性。在微课视频最后,教师要根据预习微课的内容,设计相应的任务书与预习检测题,由任务书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与进度,通过检测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则要将预习微课进行发布,通过微课平台提示学生在课前一定时间期限内完成自主预习,并将预习检测题完成后提交,同时对于预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检测题中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通过微课平台的讨论区发布,学生与教师可以共同商讨与合议,提出不同的见解。此外,教师还要对预习成果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微课平台后台可以记录学生预习检测题的答题情况,由此可以展现大多数学生出现错误的集中方向,讨论区提出的问题则具有个性特点或具备一定的难度,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其在讨论区提出的问题,可以辅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3 落实信息化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一方面在多媒体互动资源和企业具体项目案例的服务下,学生可以进入更真实的学习情境下,通过真实的图片或视频内容理解晦涩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程序的模拟之下,学生还能直观地看到相关操作的实际演练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其操作的流程与技巧,进而在掌握其实施方式后进一步理解其理论依据,实现理论基础与实操技能的相互辅助。因此,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得当,既可以提升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思维水平、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际问题解答能力,由此让学生具备自我观察与内部分析的信息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企业项目资料建立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在具体课题研究下,运用信息化手段展示企业车间、岗位的实际操作过程与情境,由此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践过程,而且用实际的案例为学生做出了规范化引导,同时通过案例内容的调整,还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3.4 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优化学习过程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教学平台功能落后的现状,应该展开及时调整,加快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功能改进,使得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跟上教育发展改革的发展脚步,进一步推进中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进程。在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过程中,除了一些基础的校园资讯查询、查成绩、查课、评价等功能外,还应该根据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脚步,添加教学资源整合、线上课堂、实时互动、专业资讯查询等功能,使得校内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进一步提升中职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网络平台的教育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途径。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课下巩固学习时,一旦遇到电子技能操作上的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随时学习的方式获取必要知识。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其人性化功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满足教师的运用需求。其次,要建立单元化板块。针对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可以分设“公共专业课”“核心专业课”“拓展课程”“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等几个模块,由此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途径。此外,除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电子专业的相关信息资源获取途径,比如诸多学术搜索引擎、国内外知名图书馆网站、电子企业网站等网络途径,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资源获取渠道,加快课程的诊改,实现有效教学。

3.5 完善教学评价,推进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机制,针对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展开全方位的评价,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升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增强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优化提供可靠依据。首先,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习相关评价,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学生可以对教师的线上线下教学进行相应评价,并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意见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改进。此外,立足整体角度,可以根据考核范围分为线上、线下、实践等几个层面的评价。线上评价主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考核情况来确定,主要包括学习进度,学习时长等方面。线下主要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测验,主要包括上课考勤、课堂表现、期末测试等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为顺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不能仅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评价,而应将学生综合素养诸如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诊改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融入信息化教学的支持,针对当前课程内容、方式等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课程资源库、运用微课预习、落实信息化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实现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其课程有效性。

猜你喜欢

微课中职信息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