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

2023-01-06刘铭汉

散装水泥 2022年4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工程项目

刘铭汉

(厦门兆元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整体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同时,在不同市场需求和功能要求下,建筑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建设施工手段也趋于多元化。传统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工程技术与管理内容复杂、安全风险隐患较高、施工效率低下,且常伴有资源浪费的问题。在绿色建筑发展理念下,装配式建筑受到各界的关注,并得以快速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在一些生产型企业厂房建设当中应用较多。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仍然是其管理的重点,只有做到严格管理,方能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

1 装配式建筑概念及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内部的厂房内进行预先制造,在工厂中加工制作建筑项目所使用的构件和配件,包括建筑项目的楼板、墙板、楼梯等,生产完成后运输至建筑项目的施工场地,利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借助起重设备,在施工现场进行预制件的装配安装,组装建造而成的现代建筑。目前,较为常见的装配式建筑主要为混凝土结构、现代木结构、钢结构等,由于其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以及装配式施工与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标志性技术与建筑工程项目。

装配式建筑最初兴起于国外,由于装配式建筑有节约成本、搭配灵活、类型多样、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逐渐开始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其不但建造周期较短,且可节约近40%的施工时间成本,属于节能降耗、污染较少的建筑类型。虽然装配式建筑在早期兴起时建筑风格较为趋同且外形较为统一,但通过不断研究和改进,运用现代先进技术予以改良,又经过后续不断地研究与完善,装配式建筑逐渐多样化,且有着较高的灵活性,进行创新改良后的装配式建筑不但能够实现预制构件的批量化生产,且搭配更加灵活,外观也越来越丰富、美观,融入了更多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多样性需求。

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类型

2.1 总承包管理

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管理主要指装配式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材料采购、项目施工和项目调试服务全权承包给项目总承包商,再由总承包商自行采用相关方法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其主要可以解释为一种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可高效按照前期设计、预制件生产和现场装配施工调试的流程予以管理。

2.2 精细化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借助BIM技术,其是将工程项目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后,借助BIM技术建立建筑工程的3D立体信息模型,并融入时间线组成四维模型。模型中包含了详细的项目预制设计、结构设计、运输与现场装配施工等相关管理内容,同时,还可涵盖所有安全管理、管线碰撞技术管理等内容,相比传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可实现多专业间的协调,从而降低项目施工管理难度,缩短施工周期,实现施工成本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影响因素

3.1 预制件质量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当中预制件质量管理与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预制梁、预制剪力墙、预制楼板等预制构件如果预留孔洞尺寸与位置、设计图纸不符或规格尺寸存在偏差、预制件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管理效果和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与安全,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2 项目管理水平

健全的装配式建筑管理体制对管理开展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完善且符合项目管理实际的管理体制需具备完整的管理职能机构和科学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职责明确的职能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且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明显。

3.3 项目施工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技术水平决定了其安全管理效果及质量控制管理水平。虽然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相对较为简便,但其对专业水平要求极高,且由于需借助大量机械设备、起重设备,为保证工程项目的现代化与功能的智能化水平,还需注意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这些都涉及专业度较高的施工技术,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4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问题分析

4.1 管理体制不完善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有关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时间较短,且由于缺失管理理念,对建筑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内建筑工程施工始终沿用传统建筑管理理念,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因此,目前并没有形成较为健全且完善的管理体制,使得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缺少较为成熟的借鉴依据,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仅仅是参考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甚至直接将原有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应用到现代工程管理中。然而,传统建筑项目与装配式建筑各施工环节、管理标准及施工技术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导致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质量与管理效果出现不小的问题,管理效率较为低下,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甚至浪费了大量预制构件材料与施工资源。

4.2 产业链脱节

当前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存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装配式施工技术方面的缺失问题,而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制造商又侧重于预制构件的生产与安装,对项目管理并不重视,且缺乏主动了解工程项目的意愿,导致预制构件生产与项目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问题,严重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而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又容易导致项目管理效率较低,以及项目设计与预制件生产、预制构件安装等多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不畅,从而引发利益矛盾,如果仅凭借制造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又难以实现项目目标,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失控等多种问题,阻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4.3 信息共享不畅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仍然存在信息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模式中,现场施工管理可借助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以往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技术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施工进度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整体上出现偏离施工目标的概率相对较小。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的管理内容需要大量的程序化与标准化作业,包括构件运输、构件保存和构件安装施工等多项内容,这些都需要以标准的作业流程执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导致构件安装问题和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工程项目总体质量与施工效果。此外,大多数建筑项目体量较大,会涉及分包的施工方式,往往需要多家施工单位联合施工或交叉施工,容易造成各不同单位之间沟通不畅的情况,并且常常因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导致不同单位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加大各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各方之间的协调合作,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设备增强信息传递效率,通过信息共享实现管理标准、管理目标与管理模式的统一,切实提高施工质量与管理效果。

5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对策

5.1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

(1)要建立具有健全组织结构的专业化管理职能部门,明确各项岗位管理责任。(2)以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问题与具体要求为依据,针对各施工环节具体标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监督管理机制。(3)要建立科学化的质量管理标准,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全面提升各管理部门和施工环节的管控,明确各施工环节与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将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责层层分解和精细化,并落实到每个部门与施工环节负责人身上,从而实现管理体制的贯彻与落实。

5.2 拓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监管范围并实现统筹管理

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之前通常是在构件生产制造商的生产车间与项目实际施工现场同时进行组织生产,对项目管理实施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避免产生产业链脱节问题,影响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施工质量,应拓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范围,将预制构件生产与施工现场组织施工纳入项目管理范围当中,实行统一监管,并做到高度统一的统筹管理,将预制构件生产制造的管理重点放在结构部件与预制构件材料质量检验与控制、生产设备加工产能与制造生产精度控制、质量管理标准与执行体系的完善等诸多方面。通过多环节的管控可直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与效果,因此,建设单位要联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预制件生产制造商共同明确管理职责与各环节管理内容,设计合理的管理目标,确保预制构件生产有序且质量可控、施工现场施工有序且操作规范。

此外,还要注意施工前的准备,做好安装施工前人力资源、机械设备、预制构件生产的管理,安装前需要检查施工设备与施工工具,并做好各部件安装前准备,仔细做好吊装拼接与部件定位测量工作,关注施工中各项构件安装顺序、编号和预留孔洞的精确性管理。项目部要做好各部件制造商与项目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能够协调统一。

5.3 灵活运用先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要提升管理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融入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将其贯穿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当中,尤其要发挥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传递与全面共享功能的优势,提高各个项目环节的信息共享水平与管理效率。

(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事前管理。需要综合分析影响装配式施工管理与质量的多种因素,全面分析较为常见的管理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提高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施工过程的事中管理。规范化的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内容,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问题与质量问题多发于运输和安装施工环节,需要不断加强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质量管理意识,要掌握较为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术知识,严格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符的起重吊装设备,并严格检验施工中的每一道程序。

(3)事后控制。在工程项目安装施工竣工后,要认真总结各项管理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详细记录整个过程,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结算与质量验收提供真实、详尽的信息数据资料。

6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建筑类型、功能上的多样化需求,且建设周期较短、施工速度较快、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小,使其在我国城市建设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和装配式建筑相关理论,选择合适的管理类型,仔细分析其管理内容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明确影响其管理效果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升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工程项目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浅谈BIM技术在预制构件生产管理领域的应用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