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3-01-06张慧慧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监测

张慧慧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山亭分局,山东 枣庄 277200)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巨大变化,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工农业的发展,毁林开荒、工业废水排放、污染物排放等问题不断凸显,这些问题都严重威胁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更是十分恶劣,甚至导致饮用水短缺。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应该重视地表水水质的监测工作,提高水质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地表水水质监测能力,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通过水质监测可以对水质变化和现状进行有效监控,水资源监测数据是构建水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的重要依据。现阶段,各地区发展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平衡,相关领域建设还不完善,不同的水质监测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应提高对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的重视,优化地表水水质监测策略,提高水质监测质量。

1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与发展而言,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大量的水资源在工农业发展、人口增长的背景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能够对水资源污染程度进行监控,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环境,就要做好水质监测工作,这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水质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行准确评价,可以将水质状况及时、全面地反映出来。水质监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其在水污染控制、维护水环境健康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对围绕“气、水、土”相关规划的实施,给我国水生态保护带来的变化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碧水保卫战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表水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国控断面比例提高到了83.4%。“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的水环境保护重要工作目标,截至2025年,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要达到85%。针对这一约束性指标,相关部门及人员不仅要继续做好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同时还要重视饮用水水质的预警监测质量。以日常饮用水监测为主,并以此为基础对水中的余氯、生物毒性等指标进行检测,便于及时发现水资源中的异常,一经发现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测,准确查找污染源头,对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风险加强控制力度,努力消除影响。此外,水质监测是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进行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民生的重中之重。水环境关系着人体健康,不管是基础的温度、pH、溶解氧、电导率、云量,还是其他特定行业参数,都不能忽视对水质的监测,这是维护水环境健康的重要保障性手段。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人体正常生理生化功能和机体新陈代谢都需要良好的水质作为支撑,水源的污染会给人体健康带来直接危害。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需要排放到附近地表水中,促进地表水自净化能力的不断提高[3]。由于现阶段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在明确这些不足的基础上,详细制定相关解决策略,为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的提高奠定有利基础。

2 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

2.1 缺乏完善的监测体系指标

现阶段,缺乏完善监测体系指标已经成为水资源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问题之一,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水资源质量监测指标意识,缺乏针对性监测指标的设置,数值监测的实用性无法充分发挥。水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就是监控和管理地表水资源,结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看出,无论是在监测指标还是在监测项目数量方面,地表水断面监测和饮用水水质监测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别,其中地表水的监测指标包含二十多项,而饮用水监测指标包含109项。污染体系监测过程中,要监测的物质指标包括高锰酸盐、氮、氧等等,要监测的化学指标有pH含量、Cu含量、温度变化量等等,要监测的毒性指标主要是重金属含量。事实上,工业废水对地表水的污染比其他污染带来的威胁更加严重,且呈现出了日渐加剧的趋势[4]。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有毒物质监测指标,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的针对性无法体现,就会影响水质监测质量。另外,针对毒杀芬、多氯联苯等具有持久性特质的有机污染物,如果没有对相应的监测指标进行合理设置,就无法有效地对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防治。

2.2 缺乏对多区域的统一监测

根据我国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相关管理制度可知,我国统一开展的全流域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海河流域、太湖流域以及淮河流域,而各省市对其他地表水资源的监测都是各自为营。正因如此,各省市之间没有对地表水水质监测进行有效沟通,对全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具体发展情况没有进行及时确认,这就导致水污染防治缺乏统一的方案,使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另外,保证数据的可参考性也是提高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的关键,要求不同条件下得到的数据应该具有一致性,比如环境条件、监测方法等。从地表水水质监测实践来看,林业、水务、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等各部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同一水域地表水环境的监测存在重复性,资源浪费十分严重[5]。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现有监管制度无法将各部门工作统一起来,无法对水质监测工作进行有效协调和沟通,给统一管理全流域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2.3 缺乏高水平的水质监测技术

水质监测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水环境监测实验仪器都能够持久监测有机污染物,只需在使用时配置液相萃取、热分析等处理装置。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还没有配置全面的仪器设备,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低,水环境保护要求得不到满足。另外,检测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也影响着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的提升。目前,水质监测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标准方法得不到落实,也就无法保证监测结果的质量。尽管有些地区拥有先进的水质监测仪器,但监测人员缺乏较高的技术水平,就无法发挥仪器的价值。有些工作人员一味地使用而不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也会影响监测设备的精准度,从而影响水质监测结果。

3 地表水水质监测对策

3.1 优化水质监测体系

针对地表水水质监测问题,需要提出针对性的水质监测指标为水质监测体系的优化提供准确依据,提取合适的污染因子为水环境质量检测的加强提供有效数据支持。对地表水水质进行检测时,现实条件无法支撑按照饮用水监测要求监测100余项指标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另辟蹊径,可以围绕地区工业企业排放物种类、排污量以及地表水断面使用功能设置相应的监测指标,便于提高污染因子监测的针对性,促进区域地表水污染动态监管的实现。如果同一地区多年监测到的污染物结果均未超标,且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就可以适当地减少对该地区的污染物监测频次[6]。反之,如果同一地区多年监测污染物及企业排放量持续增加,就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该地区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调整水质监测中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可以促进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高效进行,优化监测工作的工作量,同时保证水质监测工作质量。水质监测指标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对水资源的动态观察,对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有效增强监测工作的实时性。

比如,A城与B城相邻,A城拥有丰富的地表水源,相比之下,B城地表水少很多。从传统的水体管理方式来看,A城拥有明确的地表水水质监测体制,而B城的监测管理要求就没有表现得很详细。在全面改革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后,除了对两地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地表水保护和惩罚措施有所保留以外,还分别对A、B两城的水质监测标准进行了优化。A城增加了区域性地表水分析指标,比如:重金属、温度等,而B城则增加了相关的制度要求,对各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约束,比如居民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等。同时,以A城与B城地表水水质监测管理条件为基础,构建了水体“协调开发与持续性应用”的协同目标,促进了两地地表水水质监测区域管理的协调性,将优化地表水水质监测管理结构充分体现出来。

3.2 完善水质监测制度

由区域监控转变为流域监控,为统一管理水质监测工作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地表水区域水质监测问题的解决。针对流域水环境监测中的省市分解断面监测应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对于重点区域,同样应该强化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为水质远程监控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参与监测站管理及系统数据库访问工作。各省市相关机构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数据的调取,使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分享。水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是水质监测质量的重要保障,对系统运行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7]。针对水污染防治,应该联合各省市共同建立联动机制。还要完善监测系统预警机制,当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监测系统可以第一时间预警,还可以将水质监测结果向周边省市水质信息交流网传输。结合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实现各部门的有效反应,围绕上下游水情有序治理水污染,降低水污染事故危害,充分发挥水质监测数据的作用和价值。

3.3 提高水质监测技术

提高水质监测技术,有利于水质监测工作的全方位实施,满足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需求。在具体开展水质监测的过程中,要重视完善水质监测的硬件设备,改革和创新水质监测技术,为各地区配置先进的检测设备,使工作的开展形式更加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还要重视水资源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的融合,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效率。现阶段,可以将等离子技术、原子吸收法等技术手段应用到开发水质监测便携式仪器设备中,以此来有效监测现场污染物质,比如水源中的氟化物、挥发酚等。将传统监测技术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能够促进现代化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不同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为全国性监测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国家和政府应针对水质监测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完善,开发全新的水资源环境监测模式,为水资源环境监测工作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水资源监测工作的全面落实。

比如,某地区将当地水源开发技术要点归纳为三个步骤,以保障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第一,针对人工采集的样本,利用自动编程检验技术、数字源自动检测仪器等设备开展监测;第二,利用虚拟模拟分析模型来模拟分析每次水体检验结果,对水体监测中的干扰因素进行明确,并结合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第三,提高地表水水质监测信息整合数据库的数字化建设,将区域水体样本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样本动态分析图、水体水源动态分析结构图等数据纳入数据库中。由地区地表水水质监测人员按照以上要求对区域性水体进行逐步检验,并整合分析所有数据,从而得到最终的区域性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从这一水质监测实践案例来看,其监测的主要手段就是对数字化技术的充分利用,同时围绕水体形态、影响因素构建了综合分析模型,可见,该地区实现了优化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法的巨大跨越。

3.4 重视监测作业管理的动态化

优先监测制度的使用,对于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监测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利于合理调节指标监测频率的实施。优先监测制度可以详细分析研究区域内污染物种类,优化水质监测方案,使水质监测数据更加科学、可靠。此外,结合地区的不同流域情况对有机污染检测指标进行优化,在标准指标监测长时间合格的情况下,重点对新增指标进行监测,重视分析和研究水污染形态,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

3.5 提高地表水水质监测模式的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水质监测技术创新发展也得到了有效推动,这就需要人们重视常规水质的监测工作,对水质监测模式的多样化进行创新研究。应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促进地表水水质监测效率的提高,将多种检测方式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不同监测系统和监测方式的作用及价值,保障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和监测水平[8]。此外,针对地表水水质的监测,还需要融合人工监测、系统监测和污染监测等多方面监测方式,以提高地表水水质监测效率,进而实现地表水水质监测水平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总而言之,地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水资源来源。因此,人们应该重视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为地表水水质提升带来的积极作用,明确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应针对我国现阶段地表水水质监测表现出来的,缺乏完善的检测体系指标、缺乏对多区域的统一监测以及缺乏高质量水质监测技术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策略,确保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水资源水质监测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