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的理论内涵,困境与对策
2023-01-06钱小洁
钱小洁
(常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武进分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1)
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环境监测市场化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在实践中,要加大对环境的监督,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提高环境监控的效率。尽管当前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必须尽快地加以解决,以保证环境监控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实施。
1 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与特征
1.1 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的内涵
市场化的环境监测,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维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以市场的潜能来弥补政府监督的不足,并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治理体制,解决环境监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新的环境监测与保护方法。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是以市场化、社会化、引入第三方监测为主要手段[1]。环境监控市场化并不完全是一种社会化,尽管它不需要依靠政府,但是其市场化程度更低,使用的数据更具科学性。市场化并不是指政府的职责市场化,也不代表所有的环境监控职能都可以实现市场化。环境监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整个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个体、团体和社会对环保监督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一直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下属的监测站负责,经过多年发展,可以将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合理地借鉴和引入监管领域,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内容:以企业竞争的形式打破当前市场垄断的局面。环境监测服务的市场化,需要最大程度地降低门槛,突破单一的监管体制,构建多元化的环境监控系统。把环境监测放开并引入市场中,使民间资本参与到环保监测服务中,打破单一的市场壁垒,将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管方式。竞争能力是由市场来衡量的。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各种监测服务供应商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将成为当前环境监测服务供应商面临的重要课题。其次,以高质量的服务为出发点,针对客户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监测计划。在此过程中,环境监控服务的价格竞争与品质优化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1.2 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的特征
通过对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市场化环境监测服务的服务主体、市场竞争、经营管理等都将彻底改变,具有几种特点。
1.2.1 主题的多元化
在城市管理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各类社会团体可以通过竞争获得环境监控的服务,这将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者的市场意识,使其发展观念不断更新,并逐渐完善市场机制。
1.2.2 市场的多元化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多元化、市场化改革后,政府和市场主体均可提供自我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调查监测等技术服务,我国目前的监测服务市场已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1.2.3 经营管理
在市场环境监控服务中,很可能会出现外部影响,信息不对称,垄断等情况,因此要进行规范矫正。要改变以往由政府充当“运动员”和“裁判”的角色,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监管体系,监管部门可通过对市场价格、质量等进行监管,保障公众的利益。
2 环境监测运维市场的规模
自2019年开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启动了第二轮环保督察,新一轮的环保督察风暴极大地刺激了环境监测设备和运维市场,为环境监测行业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环境监控设备的技术性和复杂性都很高,对企业的科研能力和资金的需求都很大。由于下游市场分布不均衡,技术壁垒很高,因此,我国环保监测产业的竞争模式主要集中在中小规模企业。
目前我国的环保监测公司已达200余家,其中大部分是小型的。小公司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仅靠特殊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由于政策和市场因素,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共生产了818 648台环保专用设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5.8%,位居129个行业中的第五位,较上年同期增加了7.9%。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为20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1%,而利润率则较2015年有所下滑,为6.5%左右。其中,环保设备的进出口总值达217亿美元,贸易顺差为9.5亿美元。
根据《江苏省规划(2018-2020年)》,江苏省到2020年,在环保监测和监测方面,每年将投入6.59亿元。根据江苏省的投资规模,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将在环保监控和维护等方面投入204亿元。
3 目前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面临的困境
3.1 市场失灵的问题
市场并非无所不能,如果缺乏有效的竞争环境,必然会出现市场失效。造成市场失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信息不对称。只有掌握关键信息,才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做出低级的决定,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由于环境因素具有可变性和不可控制性,因此,买方和卖方的选择都是次优的。
(2)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由于商品的相似性、资源的流动性、信息的完全性,使单一的买主和卖主都不能控制市场。
(3)非外化的交易行为。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状态,其结果对环境的评估与决策具有很大影响。环境监控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其产生的外部效应对环境和社会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条件下,无法实现对市场资源最优配置的监控服务。
3.2 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
传统的环境监控工作是一个集中的环境职能部门,其重点是权力的集中。在引进市场机制后,强调了政府、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的分工和协作,并把资源分配的控制权交给了市场。他们的决策遵循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的原则,势必会陷入权力分散的困境。
3.3 市场主体建设问题
在监控领域,各类市场主体是否能够提供真实、可信的监测数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关键在于对监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准确地判定,这与环境决策的科学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常把它看作是环境监控工作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数据的准确性一直处于不可控范围内,一方面由于监测单位执行了监控的标准和规范,而没有对整个监控流程进行监控,另一方面,由于某些监管机构的侥幸心理、玩忽职守、数据篡改等原因,造成数据失真,严重损害了诚信监督和法律监督的职业道德[2]。
3.4 影响环境的因素多样化
环境监控包括对各种环境因子进行监控,包括对各种环境因子如空气、有害物质含量、温度等进行监控。污染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质,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也越来越强。同时,对环境监控手段和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要素的变动也越来越快。要对环境因子进行动态分析,并在一定时期内制订出一套精确的监控计划,但由于该计划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环境监控市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
3.5 市场监测效果无法保证
环境监测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它需要先进的科学、装备和技术支撑,而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仪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对环境监测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环境监察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保障市场监督效能的关键。只有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标准的操作人员,才能进一步保障监控的效果。
3.6 市场化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低
环境监测属于公共事业范畴,如果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会引入大量的负面因素,将会使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监控,难以保证监测资料的真实性。环境监测市场化夹杂着经济利益与市场纠纷,导致资料不准确产生误差,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对政府的监测调差产生较大的阻碍。
3.7 市场化环境质量好的信息不足
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实现供需均衡,维护社会稳定,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市场营销涉及到一定的经济效益,而环保监督又是一项公益事业,因此,其最终的效果与环境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在市场竞争中,人们常常缺乏有效的环境质量信息,甚至由于缺乏环境质量的准确信息,难以获得对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采集,造成了环境部门不能确定对地方环境的分析,做出错误的判断[3]。
4 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体系的措施
4.1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
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市场的经济发展,严格要求市场的公平公正。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单位、社会团体,均享有依法独立、自主参加监督服务、为公众服务的权利,并积极配合参与市场监督行动中。
4.2 加强市场评测体系建设
政府部门在对市场上的环境检测机构进行核验调查时,应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评定体系。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中环境检测机构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建立网站,开设收集民众的意见系统,同时要及时公布调研信息,督促建立诚信档案、淘汰机制,将不可信的环境监测部门纳入监管黑名单,设定不能从事监测工作的时限,进一步加强制度的震慑作用。
4.3 实施严格、高效的监管
在市场化经营模式运行下,要加强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察管理。一方面,市场导向的环境监控服务自身也要在政府的监管下正常运行。在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监管可以分为信息监管、价格监管、质量监管、规范监管。要使环境监控服务面向市场,就必须建立公平、开放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自身的不足,政府监管已成为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运作的一个重要保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环境监察工作人员的培训,以保证其对环境监控数据的质量和监控质量的把控[4]。
4.4 加强环保监督市场化的立法工作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为此,我们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并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界定,以确保其有效运作。另外,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实际状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界定,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健康、有序、有效地开展。
4.5 持续改进以市场为主导的环保监督标准
我国的市场化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持续规范化,相关部门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改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要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完善。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的质量监控制度和评估机制,并通过建立评估机制促进和提升市场导向的环境监控水平。
4.6 建立并逐步开放监管市场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机构改革正处于积极推进的阶段。因此,必须要将环境监测市场化,规范交易、服务监测等市场化运作,以确保市场化的服务内容、程序、交易机制、资金保障等。另外,我国环境监测还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所获得的市场容量等因素,评估监测市场的开放程度,并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市场化程度。
4.7 制定并改进市政局的规章和政策
我国环境监测的市场化是建立在良好的市场机制之上的一个健康、科学的市场秩序,能够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时,既要确保公平发展,又要遵守相关法规,对其进行适当的规制,以确保其合法、有序地发展。中国在制定和完善城市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政策、规章进行完善。要继续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行政审查与文件制度、审查机制、行政问责机制、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有序地发展,也才能不断地改善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
4.8 加强政府及社会的监督
首先,要充分利用政府在环境监测中的公共服务功能,督促政府加大对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处置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为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要加强对社会的监管。市场化的环保监察制度,使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然而,环境监测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寻求最大的利润,引入市场可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监测的质量,但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5]。
5 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5.1 环境监测向“互联网+”方向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环保设备方面,工业发展的趋势是在线监控设备的快速发展。相对于人工监测,在线环境监测可以节约很多人力。通过实时的数据传送,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各个监测节点的水质状况。当发现数据不正常时,一个预设的联机测试软件就会立刻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原本需要在监控台工作的员工,现在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对辖区内的监控台进行实时验证。一人可同时管理多个监控站点,因而提高了监测效率,缩短了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周期。手机与网络技术的密切联系已成为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2 由销售设备向提供检测数据为主的综合服务商转变
当前,我国环保监测产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与用户签订环境监控设备的销售合同,并对其进行运营和维护,该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是设备的销售。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该行业在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家综合性的环境监测设备制造、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营与维护。有些公司正寻找一种业务模型,为环保行业和公司提供环境监控数据。即通过租赁环境监控设备,将设备销售收入并入环境监控业务范围,将现有排污企业的设备购置、监控业务整合在环境监控业务中,简化了业务流程。同时,通过收集的环境监测资料,可以对某一区域的生态和污染情况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为某一区域污染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客观地评价。
6 结语
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环保部门越来越意识到市场的作用。当前,我国环境监控领域在不断拓展,而政府对环境的监控能力却有所欠缺。引入市场化的环境监测社会化监督机制,能有效地解决环境监测自身的缺陷,并能适应企业、政府对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环境监控由两方面组成,即把市长/市场机制引进到公益性的环境监控中,同时又不忽略政府部门的功能,完善和强化自己的功能。从城市治理和市场治理的角度看,政府治理结构的非利害关系决定了政府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市场化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而且在起步阶段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健全相关法规与环保监察体制,从而为环保监察市场化的运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