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苏丹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2023-01-06吴倩雯叶张艳黄佳妮郭晓莹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苏丹援助发展

吴倩雯 叶张艳 黄佳妮 郭晓莹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中国在开展对外合作的诸多领域中,教育合作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国家发展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支撑,其中,高等教育因其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教育合作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苏丹作为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之一,重视与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期提升本国教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力图达到中苏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共赢。

1 中苏高等教育合作进展

近年来,中苏高等教育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合作成效,逐渐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高校合作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苏丹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中阿合作论坛”于2004年成立,该论坛已构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合作机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之后,“中阿(10+1)高教合作研讨会”“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阿高教与科研合作研讨会”[1]等交流平台的建成,使中阿教育合作机制不断走向完善,推动中国与苏丹在内的阿盟各成员国在高教领域展开多层次的密切合作。

近年来,苏丹各高校依托现有的合作机制,积极与中国高校开展交流互访,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持续扩大在研究生联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科研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合作。2010年,扬州大学与苏丹喀土穆大学的结对项目入选“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该项目开展以来,扬州大学为苏丹各高校举办了多个培训班,培养了数百名苏丹高校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在高等教育、农业技术等领域组织各类学术研讨会,并联合成立了扬州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苏丹研究所)和扬州大学中国苏丹农业技术联合研究与交流中心,扬州大学成为中国与苏丹高等教育合作的典范[2]。此外,我国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等众多高校与苏丹高校的合作都在逐渐深入。

除了高校间的合作,校企合作也在中苏高等教育发展合作发挥重要作用。中石油、中石油所属东方物探公司、中油测井公司、哈电集团等多家中国公司对苏丹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东方物探公司出资50万美元,与喀土穆大学联合成立了地球物理研发中心。中油测井公司则帮助喀土穆大学建造了学术报告厅[3]。除各项援助之外,中方凭借自身在石油、农业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苏丹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苏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1.2 教育援助与教育合作相结合

苏丹在教育和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目前,中苏两国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以教育援助为主、教育合作为辅。我国积极助力苏丹发展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设立对苏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开设援外培训班,助推中苏教育合作,促进苏丹本地高校迈入发展正轨。

汉语教育方面,随着苏丹与中国的交流愈加频繁,苏丹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汉语教学与研究在苏丹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喀土穆大学作为苏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其孔子学院成为苏丹高级汉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2—2017年,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培训人数从500多人发展到6 000多人,还有上万人在孔子学院开设的各类培训班中学习。孔子学院的师资力量方面,到2021年,孔子学院的教师队伍已从最初的一两名教师发展至28名教师[4],该学院举办了多次汉语教师培训活动,教学成果得到中苏双方的肯定,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汉语人才的同时,推动了苏丹经济社会发展和中苏之间在经济、能源、人文等各领域的合作。

职业教育方面,中国给予苏丹全方位援助。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职业教育机构即苏丹的恩图曼职业培训中心[5],中国对当地教师和最高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交流,并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合作,全面提升该培训中心的师资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培训中心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并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

1.3 传统合作与新型合作相结合

高等教育合作方面,我国重视苏丹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助力苏丹教育整体性发展并适应当前的国际形势,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和线上教育等领域的新型合作。

针对远程教育开展困难的问题,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尽可能地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华为公司曾为喀土穆大学提供并安装了视频通信设备,这些设备将喀大的七个校区连成了一个整体,使主校区可以利用视频设备举行集体会议,开展在线教学,该项目直接惠及了2 000多名苏丹学生,解决了喀土穆大学的远程教育问题[6]。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的教育领域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后疫情时代,发展远程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需要在目前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未来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合作与援助方向。

2 中苏高等教育合作面临挑战

2.1 苏丹经济基础薄弱

中苏之间开展教育交流合作的前景并不乐观,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当前苏丹的经济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薄弱必然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此相互作用让苏丹目前高等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2014—2020年,苏丹的经济增长率整体处于下滑状态,2018—2020年更是连续三年经济负增长[7]。2011年苏丹南北分裂后,苏丹国内面临着严峻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贸易逆差、外债累积等问题不断加剧。在过渡政府执政期间,苏丹的经济状况不断恶化。2021年9月,苏丹的通货膨胀率高达360%,导致失业率和贫困率上升等社会问题,从而引发全国性的抗议活动[8]。苏丹教育发展在此经济状况下困难重重,教育经费不足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20年苏丹财政支出中仅将GDP的2.2%用于教育支出,这一数据远低于所在地区平均水平(4.0%)及相同收入阶层的平均水平(3.6%)[9]。

2.2 苏丹教育规划与现实需求不符

20世纪80年代,苏丹缺少一个总体性计划来协调高等教育规划与现实需求的决策机构,苏丹国内大学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导致教育规划与现实需求间有很大矛盾。因此,苏丹在1975年颁布《1975年高等教育组织法》,为各个大学制定了教育任务法案。此后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平衡教育规划和现实需求,这些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但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教育规划仍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政府不重视劳动力市场前景,未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发展规划,苏丹国内理工科人才匮乏,高校注重培养文科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受英国殖民影响,苏丹高校中的英国传统大学课程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这些课程偏向人文学科而不重视理工科的发展[10]。教育方向与人才培养方向同社会需求的不匹配,使得苏丹出现失业、贫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中苏高等教育合作发展需要政府正确有力的政策干预和制度支持。

2.3 中苏两国高等教育发展失衡

中苏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实力不对等,使得双方较难达成双赢,难以吸引中方各合作主体加大高等教育合作投入,双方交流合作无法进一步深入。中苏两国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的失衡,根本原因在于中苏两国间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上的不平衡性[11]。现阶段,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高等教育也发展迅速,能够吸引众多高水准人才。然而苏丹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对中苏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安定的外部平台提出了较大挑战,政府未能为高校的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学校出现财政赤字,导致人力资源和大学教授移民到欧洲国家以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优秀师资外流。新设立的大学以及古老的大学员工和人力资源短缺,留在国内的少数教授难以满足各大学的教育需求,各高校普遍存在参考资料、技术研讨、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和研究设备等设施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教育水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都是进行教育合作的因素,而社会整体教育水平作为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需要受到重视。

2.4 苏丹高等教育发展受制于疫情

在当前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的教育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苏丹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影响更为严重。为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创建了一个COVID-19全球教育复苏跟踪项目。2021年8月17日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而苏丹是为数不多的学校因疫情而关闭,且未提供任何教育服务的国家[12]。

针对远程教育开展困难的问题,中方助力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尽可能地在疫情背景下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但孔子学院线上教学问题的解决并不能改变苏丹大环境。受内外双重压力的影响,苏丹高校多数不能提供充分的教育服务。2021年4月19日,苏丹曾短暂启动过面对面教育,但不久学校就因疫情重新关闭,目前仅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提供远程教育和面对面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服务。根据大学世界新闻网(University World News)2020年12月3日的报道,苏丹各高校因苏丹经历第二波疫情宣布关闭,停课或采取远程教育的方式。然而苏丹国内互联网连接不稳定,部分地区缺乏网络覆盖,供电不稳定,费用高昂,缺乏相关基础设施等问题限制了苏丹的线上教育开展,各高校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13]。

3 深化中苏高等教育合作的路径

目前中苏高等教育合作存在的掣肘因素较多,教育合作阻力较大。因此,在与苏丹建立稳定的教育合作机制前,中国还需要在硬件设施建设及软实力提升上对苏丹给予必要的教育援助,保持当前以教育援助为主、教育合作为辅的合作形式。

开展教育援助并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一方面,要真正了解苏丹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缺失的东西,开展有针对性的援助项目,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合理配置,另一方面,需要真正让苏丹掌握“渔”的能力,以激发苏丹自身的发展动力。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对苏丹援助大多从本国利益出发,只有少部分援助项目对苏丹的现实状况及受援需求进行考量,使得援助未取得预期效果,加上援助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难以达成国家间的共赢局面[14]。

中方对苏进行教育援助时,应在过去的援助理念和方式上进行总结,借鉴其他援助国对苏开展教育援助的成功经验,丰富对苏援助参与主体及方式,升级和丰富教育方式与手段,紧跟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3.1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教育结构

苏丹教育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苏双方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遵循调研先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确定苏丹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先进教育发展经验,协助制定适合苏丹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施战略。

大学和技术院校以往为苏丹培养了较多受教育良好的人才,但教育的结构与培养的人才与国家的发展需要脱节,尤其是农村和边疆所需要的实用人才与专门人才匮乏。苏丹需依据国情,发展本国的优势学科。当前农业是苏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7年苏丹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粮食自给率达85%[15]。苏丹自南北分裂后,苏丹的支柱产业石油产业受到重大影响,故农业将再次成为苏丹高度重视和极力发展的产业。苏丹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从全球来看,农业增长值在GDP中贡献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苏丹作为依靠农业发展的国家也不例外,但相较其他国家,苏丹在2020年20.917%的比例仍处于领先位置[16],为农业领域输入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是苏丹教育发展顺应实际社会需求的必经之路。另外,新冠疫情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将有利于农业出口国的经济增长和政府收入的恢复。苏丹需把握好地区优势,在后疫情时代抢占先机,尽快解决疫情带来的财政赤字及外债增多、通货膨胀、入超等一系列问题。中方应协助苏丹大力发展农业学科教学与学术研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苏丹解决农业发展中人才和技术短缺问题,逐步缓解其当前的经济局势,经济的稳定必将有利于苏丹高等教育发展与对外教育合作。

3.2 以政府为引导丰富合作主体

在中苏高等教育合作中,双方政府起到“龙头”作用。苏丹政府需出台更多扶持政策,为学者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便于高校之间互通往来,鼓励中苏高校开展联合科研,快速提升苏丹的高等教育质量。此外,开展中苏高等教育合作还需丰富教育援助主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合作,充分引入高校、企业、民间团体和国际组织资源。

高校在促进中苏高等教育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合作办学是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而中苏双方在高校合作办学的历史上仍然一片空白,故需借鉴其他中国对外合作经验,并结合苏丹自身国情,探索适合中苏双方高校的合作模式。1981年成立的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中国对外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中苏高校可在互访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双方共同需求进一步建立合作项目,联合培养人才,彼此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分担专业课程并提供实习及研究条件,使中苏两国学生共同学习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外交及法律等课程,培养从事中苏两国事务的专门人才。中苏合作办学能使苏丹得益于中国较为先进的教学经验,更新办学理念并提高师资水平,中方也可在深入合作中进一步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探索新形势下中苏合作更多的可能性,这对促进中苏两国人民平等交流,互相了解,增加信任和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在助力苏丹教育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援助教育设施、合作办学、共建实验室,一方面,可以弥补苏丹在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上的短板,为苏丹经济发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提高就业率,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在苏中国企业、中苏合资企业为苏丹人民提供了实践岗位和就业机会,利用资金、物资、师资与技术为苏丹培养人才,人才进入企业中,将助力企业不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中苏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有企业从中助力,能够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

此外,中国可与向苏丹提供教育援助的其他国家展开友好交流,充分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对苏援助的成功案例,以进一步增强全球治理能力,优化全球治理体系,更好更快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3 以远程教育为抓手扩大资源共享

目前,苏丹有着教育资源短缺和不平衡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苏高等教育合作可以远程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扩大苏丹国内高校间及中苏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以解决资源短缺和不平衡问题。

方向选择方面,中方开展教育援助时应以发展态势较好的学校为中心,完善通信设施建设,向周边扩大普及范围,促进各高校互通有无,并解决高水平师资短缺等问题。

方式选择方面,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发展远程教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面对的挑战。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呼吁所有国家利用教育复苏来缩小教育鸿沟,扩大网络接入,重新思考教育。2021年3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各国教育部长会议,非洲联盟教育、科学、技术和创新专员阿博尔教授在会上强调:“新冠疫情带来的后果使得通过数字化转型改造非洲教育系统变得愈发重要,非盟框架涵盖了在线学习、教师、技能、学校网络接入以及线上和线下安全[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人们可能需要十年才能恢复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但若能提供补偿性教育,到2024年就可能实现恢复。对于苏丹来说,通过远程教育来解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同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在线教育由于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成本较低,有望同时解决苏丹人口分散导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及经济原因造成的教育资金不充足等问题。

苏丹的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新冠肺炎发生以来,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均无充足的条件开展,苏丹国内的教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政府要提供相应资金和设备以助力苏丹发展远程教育。要加强苏丹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多地吸引民众、企业、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建设。

尽管苏丹的互联网使用人数有限,但仍有在较低基础上开展远程教育的可能性。据调查,在全球采取远程教育的国家中,主要存在以下6种教育形式:①通过在线平台提供教育;②通过电视节目或指定的教育频道播出教育视频;③通过广播提供教育;④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提供教育;⑤通过向学生发放自制的纸质课程包实现远程教育;⑥提供支持性或补救性教育辅导。苏丹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远程教育方式,或采取多种形式融合的教育手段,在适应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民众的教育服务需求。

同时,为适应远程教育开展,要从苏丹实际情况出发,重构教育资源库的内容和质量,适应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优化教育评价机制。针对当地教师,应适时开展数字化、信息化技能培训,完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18]。

4 结语

积极开展中苏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助于苏丹高等教育发展,也有助于中苏两国民心相通,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大国担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方通过开展对苏教育援助,深化中苏高等教育合作,一定能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华章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苏丹援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