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型城镇建设中的环境规划问题

2023-01-06庞红琴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态型城镇生态

庞红琴

(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教务科,甘肃 庆阳 745000)

早期,我国在城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规划管理。所以,大多数早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小城镇,普遍存在城镇土地开发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分不合理、人居生态环境较差的现象。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及污染发病率也在逐年急剧上升,因而加大了环境污染控制的难度。

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现状

1.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基于当前生态城镇建设的发展,要想不断推进生态和谐化、城镇化的建设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遵循高起点、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城镇、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建设过程中,结合城市生态化的要求做好城镇规划。建立生态化的城镇可以推动生态与人类的协调发展,也会推进生态环境、经济高效、社会和谐这三个方面的融合,使得人、城市、自然结合为一体,形成一种和谐共生、互惠互利的管理状态。因此,在实际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体现其创造力的特点。基于环境质量以及人们身心健康角度出发,让整个城镇化的建设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1]。

1.2 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原则

在城镇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作为理论指导,将生态型城镇建设作为核心,优化整个产业结构布局,有效推进生态型城镇的建设。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农村环境的保护,优化农村实际经济生产以及生活条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

1.2.1 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配合

在现代生态型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注重其协调一致性。通过完善城镇工业布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真正实现整体规划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从而更好地发挥城镇在自然地理方面的优势,优化城镇内自然与人的接触,达到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的目的。

1.2.2 自然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

水资源、土地资源作为城镇生存发展之本,是城镇居民维持生活,从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条件。生态型城镇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水、土地等资源的综合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生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3]。

2 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2.1 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城镇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迅速,但是中小型城镇普遍均未对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方向、产业结构定位和镇区布局规划进行统一规划,只是盲目追求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工业用地集中区不断发展,导致城镇用地结构粗放,大面积的农用地和城镇项目建设用地被工业用地占用,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甚至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出现不可逆转的情况。

2.2 缺乏环保管理意识、环保问题严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城镇、乡镇企业,同时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和日趋规范的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也会限制城镇经济发展规模,逐步转向小城镇企业入户门槛低的区域。但是,这些城镇的环保管理意识远远跟不上,招商一味的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成本便利,导致乡镇工业的发展长期呈现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基本特征,环保管理问题也就日益显现[4]。

2.3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环境监管不到位

在我国城镇绿色产业建设发展初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专项资金调配。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主要投资于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电网、自来水和燃气供热供电系统等产业基础配套设施上,缺乏污水处理中心设施、固体排废集中处理厂等设施,导致企业内部雨水分流、废水排放、固体废物排放不到位。同时,这种分散式排污的处理方式也会导致环境监管不能落实到位,给企业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环境容量也逐步走向饱和。城镇的环境管理机构起步较晚,专业技术人员和设施配备不充分,环境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解读和落实工作不到位,都会直接导致城镇的产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5]。

2.4 垃圾处理能力缺乏

我国很多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城镇中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厂,因此对于垃圾的处理能力比较弱,居民所产生的垃圾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置。此外,在农业种植开展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塑料包装物和农膜,这些物品在使用过后是随意处置的状态,因此就会在城镇地区以及乡村地区出现很多的白色污染[6]。此外,很多城镇应用农作物肥料和农药的趋势呈现上升的状态,导致大量的农药残留出现,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影响,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乡镇的养殖行业在飞速发展,也给环境的改善带来压力。据调查显示,牲畜粪便的排放量已经逐渐超过了城镇人口的废物排泄量。同时,乡镇地区还存在废弃地膜、蔬菜腐烂污染、秸秆污染等。若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就会成为污染城镇的源头,影响到城镇的生态建设[7]。

2.5 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隐性问题

现阶段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除了表面的问题外,还存在着很多隐性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很多城镇对于环境的容量难以把控,因此对于环境容量的探究仍处于萌芽阶段,其方式方法理论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是一个大陆性季风气候比较明显的国家,河流水文状况的不确定容易影响环境容量。很多城镇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做好规划工作,只是生搬硬套,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就当前环境现状来看,很多环境计划难以启动,国民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环保意识也比较缺乏,经常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去换取利益。同时,相关的政府机关单位也没有做好考核和监督工作,这就使得很多环境计划难以高效推进[8]。

3 环境规划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符合实际要求地开展城镇化

在现代生态型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尤其重视环境的规划,科学的规划可以让城镇化的发展更符合实际的需求。因此,在总体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以区域的经济特点,使得城镇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相适应。我们需要从人民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做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事,并与当地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建立自己的区域特色。这样来推进城镇化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实现总体规划,让整个区域的经济环境得以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让城镇的发展真正地向着集约化、合理化的方向前进。在推进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发展适应性,不能够贪大求全,盲目追求规模。要真正基于城市的地理位置、环境特色来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策略,以推进城市规模的建设,这样才能够真正带动区域的发展,以放射性的功能来带动周边乡镇的建设[9]。

3.2 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在实现城镇生态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推动当地的生态环境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小为建设目标,将城镇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通过对每个区域进行协调管理,不断加强对城镇的规划建设。同时,加大对于城镇的废水、污水管理,有利于城镇水循环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对于工业园区也应当从环保角度出发,引进专业的人才,并对其进行质量管理,防止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入城镇生产。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当支持大力支持绿色能源产业、环保型产业的发展,使用低耗节能技术倡导企业发展清洁能源,扩大绿色环保产品的消费[10]。

3.3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在推进生态型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的理念、方法,让城镇向信息化、产业化、工业化的方向建设。在这种模式下,应当优化产业的结构,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推进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农产品是其优越的条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这样的优势,加大对于农业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想让生态化的城镇实现良好的发展,还应当不断优化周边传统产业的布局情况,使产业之间形成协调性,这也是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通过不断强化高新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可以真正改造传统产业,使其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1]。

3.4 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当前在生态型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居民没有建立环保意识,整个环保宣传呈现出效率不高的状态。因此,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不断强化居民环保意识的灌输,对于城镇居民的情况应当进行考察了解,针对性地给他们灌输环保宣传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应当进行普法宣传,完善司法管理机构在违法行为上的规范引导。(1)建立对人们行为奖惩机制。对于不良行为需要及时制止,防止人们出现违法行为后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良好的行为,也需要实施物质奖励,惩恶扬善,从而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建设。(2)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备城镇的环保规章制度建设。人们在执法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实现有法可依,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3)在环保宣传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群众政治积极性和监督性的作用。让群众去监督,提供平台让人们能够反映问题,以此推进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3.5 建立章程,完善监督与治理机制

由于生态的治理和维护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政府应当发挥其监督与法治的职能,推进城镇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行政、法律、经济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其指导作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利用法律方式去完善环保法规系统的建设。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法律法规来强化对于环保的监督,使得环保更具稳定性和强制性。当地政府在推进监督和治理的过程中应当让城镇的环保建设变得更为法治化、专业化。因此,就需要提出生态环境权益保护律法,使其与国家的规章制度相互匹配,推进城市城镇生态化的建设与发展。

3.6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对于城镇发展来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会涉及到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因此,在对城镇进行实际规划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当从城镇自身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去规划城镇,使城镇与资源协调发展。对于生态型城镇建设来说,更加需要考虑传统街道与道路体系建设是否相适应。基于城镇的文化基础,在建设过程中,同步考虑生态问题,选择窄路密网的道路架构方式,建立非机动交通。在满足城镇发展的同时,降低对资源的能耗,以此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

3.7 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景观

要想推动生态型城镇的建设,为今后城镇的发展奠定基础,就需要让城镇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生态设计景观,在景观中体现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发挥其控制污染的优势,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净化自然界中的污染物。同时,也可以结合人工水体、天然植被、空旷的景观地段、广阔的农业用地,将其作为园林景观的骨架,维持生态稳定。良好的环境治理模式能够全面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菌的产生,甚至还能够减少病虫害对树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就必须在园林绿化栽培的全过程,确保环境管理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在实际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绿化植物种类比较多,它们的功能、需求、生长条件和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修剪树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植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一般来说,在修剪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多余的枝干去除,防止多余的枝干争夺树木本身的营养,让树木得以健康生长,提高其观赏性。

3.8 保护原生态环境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生物物种,这些生物物种也会构成一个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而人类是最顶端的生物。生态系统经过千年万年而形成,使得物质之和能量得以循环和转换。对此,在实际生态型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原生态表土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发居住区的过程中,很多城镇会忽略对原生态表土的保护,出现填土、弃土的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对此,要想真正意义上让居住区的生态土质得到高效的保护,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设计中就地取材,保护原来的生态景观,防止出现生态、水土流失的问题。

3.9 发展立体绿化

在建设生态型城镇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立体绿化来开展,以此改善居住区建筑密度,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通过加强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可以进一步去拓宽小区的绿化空间,提高绿化的覆盖率。与此同时,整个居住区的质量都会有着明显的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变得更好。在立体绿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改善居住环境,还能够吸附粉尘,减少热岛效应的发生,起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例如,可以在夏季地毯式屋顶上种植常春藤植物。这一植物能够使室内的温度下降,降低空调的耗电量。与此同时,设计环境共生建筑也是比较重要的建设方式,例如可以使用绿色植物来覆盖阳台灯和墙面,增加绿地景观,维护生态效益。

3.10 做好生态文化教育建设

在建设生态型城镇过程中,生态文化教育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人们的生存方式,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物质、精神、制度等多方面出发,将生态文明理解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居住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生态意识去衡量居住区建设的尺度,我国近年来也不断重视居住区的生态化建设,凸显了我国创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居住区的每个居民都应当充分了解生态环境对于整个区域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建设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当发挥其优势,加强对生态文化意识的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3.11 做好小区雨水收集工作

在推进生态型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对雨水的收集管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持生态环境中的水平衡。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重视水环境的建设,将水井与绿化水结合起来,以此体现出其对于自然环境的优势,发挥其在生态居住区中的作用。在水循环中,雨水的收集是十分关键的,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实现资源化。有效确保雨水的自然循环,让生态型居住区的水系统可以更好地建设。通过将小区的雨水进行收集,也能够更好地让小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需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总体思路。

猜你喜欢

生态型城镇生态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生态养生”娱晚年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文化边城镇远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集众智”的生态型交流平台
新常态下南京港生态型干散货码头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研究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