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索

2023-01-06王彦祖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耕作宅基地树木

李 白,王彦祖

(1.江苏磁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00;2.苏州思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推进,很多农村的土地、河流风貌被改变,生态环境被破坏和污染,进一步导致了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化。对此总结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的常见情况,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历史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

1.1 古代农村生态环境

农耕文明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人们主要的活动是对土地进行改造和耕作,毫无疑问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宏观视角下,黄土高原的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土流失,提升了黄河含沙量,西北地区过度开垦森林被毁导致了土地荒漠化;在微观视角下,每个村庄的耕作都使得当地原本的地表生态系统有所改变,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被限制,农作物的竞争性杂草和天敌害虫都被人为根除。但总体来说,这种破坏是有限的,并没有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在古代农村,中国农民利用人畜粪便作为肥料,以人工方式进行除草和除虫,相对于现代耕作方式是不折不扣的“原生态”模式[1]。

1.2 近代农村生态环境

近代以来,一些农业技术和政治活动影响了农村的耕作和生产方式,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历了“公社化”并开启了“全民炼钢”等运动,砍伐了大量木材,造成生态失衡。

1.3 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活动对农村的影响不再,而农民也重新开启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但为了追求高产而开始施加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土壤、空气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系统。除此之外,东部地区很多乡村发展乡镇企业,而部分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也会对周边水体、土壤造成危害,进一步波及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在新农村建设之际,国内绝大多数农村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现代农业和乡镇企业所破坏[2]。

2 新农村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新农村是21世纪10年代逐渐形成的概念,其建设的背景是农村居住环境较差、有效耕地不足、农村劳动力普遍赴城导致传统精耕细作的方式被放弃等。而新农村建设的常见模式,就是将现有的自然村整合为类似城市的居民小区,将原有的宅基地改造为耕地,并将耕地承包给个人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的种植。同时也会引入一定的工业和旅游业以促进就业。

2.1 新农村规划建设使农业污染加重

其一,相对于农村自耕模式,新农村模式下将集体耕地承包给少数人集中耕作,这就加大了对各类肥料的使用。据统计,2015年国内农业生产中氮磷钾的使用量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也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为保护地下水体所设置的安全标准。新农村的建设模式下,化肥的使用量会进一步增多[3]。

其二,农药的使用也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存在毒性高、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使用频繁等问题,不仅不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事实上大量农药的使用会污染土壤和空气,造成田地间微生态系统的重塑。而建设新农村,使农田进一步集中,耕作方式进一步机械化,对农药的依赖将会更加严重。

其三,养殖污染。传统的农村业态下,农户养殖的畜禽数量有限,其产生的粪便也会被“精心”地置于土地中,作为肥料融入种植生态中。但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很多农村都集中大规模进行畜禽的养殖,虽然也会对其粪便进行集中处理,但量较大且处理方式简单,经常出现恶臭气味四散的情况,造成的空气污染和近距离的土壤污染十分严重。

其四,地膜残留污染。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多以常见作物为种植对象,比如北方夏季种植玉米、大豆、棉花,冬季种植小麦;南方全年种植水稻。而实现新农村规划建设后,规模化的种植方式会催生一些经济作物、反季节作物的种植,由此会使用大量的地膜,这些地膜往往会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污染,影响生态系统。

2.2 新农村规划建设对传统生态的破坏

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往往会整合一个或多个村庄,将宅基地进行规整,将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在未建设之前,村民每户都有一片宅基地,并在门前屋后栽有各类树木,往往从远处看一处村庄,更多的像一片树林。而分散的耕地在水渠、路边,以及一些户均面积较小的土地也通常都有树木栽植,因此传统形态下村庄的树木分布是很广泛的,同时也有利于防止风沙,增强农村生态的复杂度。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使得这些树木的生存空间缺乏可能性,导致原有的宅基地、小面积地块、路边、水渠边的树木被砍伐。虽然新的社区内部会有一定的绿化,但人工干预过多,甚至并非本地树种,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十分有限[4]。

2.3 新农村规划建设使工业污染加重

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同时,为解决租出土地后多数农民的就业问题,地方政府会引入一些工业企业,包括基础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也包括从环保要求严格的大城市引入的化工、机械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排污比较严重,对周边的土壤、空气、水体都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3 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生态保护对策

针对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新时期农业生产方式对化肥、农药的滥用,对传统封闭循环的小农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又加大了这冲击的危害性。对此本文认为,应当借助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机会,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而非破坏,其具体对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 做好土地的生态性规划布局

应当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和林木覆盖率的角度对整合后的土地进行规划。首先,新农村通常会对多个村庄进行整合,比如五个村庄占用原来一个村庄的宅基地,其他四个村庄的宅基地则修整为耕地。对此本文认为,考虑到宅基地的土壤结构和杂质较多,一时难以修整为理想的耕种土地,结合生态需求,建议就地改造成生态公园、湿地,在必要的道路之外,更多地种植当地树木,并在树木之间放任自然的生长杂草,而树木的所有权可归集体所有,由此实现原生态系统的保留。在土壤得到一定的改造之后,即树木成材一轮之后,再适当地改造为耕地。

而对于耕地,则同样需要基于生态的考虑进行作物种植的规划。首先建议在新社区的边缘划出少部分耕地为农民种植蔬菜,也为集中耕作的作物设置生态屏障。其次要保留乡村道路边、水渠沿上这些对农作物没有竞争的树木。与此同时,对于农作物的统一种植,也应当予以适当的配置,比如更多地考虑果树,对一年生的作物进行轮作种植,以减缓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3.2 弱化农业污染

应当尽量节制和合理化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污染物。

首先应当积极地使用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并及时地应用到田地中去;应针对不同的作物,并根据土壤现有的成分配备合适的肥料;应当在最合适的时期进行肥料的施加,比如耕作前的底肥,作物成熟期的追肥等,使得肥料能够尽其所用,防止无谓的浪费。

其次要针对相应的作物、相应的病虫害,进行农药及其浓度的选择使用。比如玉米的种植,其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香附子等,这需要根据其具体的杂草种类来选择酰胺类除草剂、三氮苯类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或是磺酰脲类除草剂,并做到严格使用剂量,科学混用搭配,适期择时施药,科学操作使用,及时清洗药械。

再次要生态化使用地膜。在新农村规划建设后,会有统一的、规模化、反季节的作物种植,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地膜。对此一方面倡导使用可降解的地膜,如此一来在地膜废弃后可以正常遗留在土壤中,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降解。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可降解地膜,则在地膜废弃后要将其有效地收集回收,防止其遗落在土壤内部。

最后对于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大量畜禽粪便,应当以24小时为周期将其及时地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包括前文所述的直接作为农作物的底肥,也包括制作堆肥后期使用、厌氧处理产生清洁能源、转化动物蛋白等,使得畜禽粪便能够及时地应用到其他方面,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合理引入新产业

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应当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引入新产业。对于不可避免产生污染的工厂,应当拒绝引入。对于有污染产生但利用设施措施能够净化的企业,则应当通过实时监测、多方监督、加大惩罚力度等方式严格要求企业,使得其能够保证排出的水、气体符合标准。要倡导对于生态环境没有污染的产业,比如旅游业等,这些旅游项目比如古镇、特色景点、生态体验等,都需要以生态环保为核心,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防止其乱扔垃圾。

猜你喜欢

耕作宅基地树木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农村宅基地动态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树木之最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辨认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