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分析

2023-01-06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监测点环境监测污染物

蒋 澄

(安徽环能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铜陵 244000)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环节,尤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监测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为了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带来的隐患,需要加大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力度。要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满足对空气污染监测点的科学布设,如果无法满足布点的科学性,很有可能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失真,无法达到空气污染治理的效果。结合当前监测点布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影响因素,而且这些影响因素具备较强的复杂性,一旦监测点布设不科学,很有可能给后续的环境治理带来不良影响[1]。所以说,在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时,需要针对布设内容以及布设原则进行分析,科学落实工作流程,确保监测点布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1.1 了解污染程度

在开展监测点的布设时,需要工作人员对空气污染的区域进行污染状况的了解,通过调查与分析掌握更多的空气环境污染信息,结合监测点的布设要求,以及环境监测区域内的环境污染等级等进行准确划分,根据不同的污染等级、设置要求,针对性地落实监测点的布设。

1.2 结合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

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地理位置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为了满足监测点布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加大对地理位置因素以及气象环境因素的考量。工作人员需要在监测区域内对地理位置以及环境信息等进行全面收集,并且根据区域内的地理位置特点等选取适合的环境监测设备,并且加大对监测点布设数量的探讨,确保监测点布设的科学性。在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需要以风向为基础,加大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确保环境监测点布设中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具备较强的可比性,为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支持。

1.3 考虑人口密度

在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需要结合人口密度进行分析,所以,在布设过程中,需要以监测区域内的人口密度为基础,科学地落实监测点布设,确保采样更加精准,同时确保数据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1.4 规避绿植、水面区域

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在布设点位置选择时,需要根据环境要求将布设点设置在相对宽阔的区域内,不允许在绿化带、森林、公园、水面等区域内进行监测点的布设,这些区域存在大量的绿植和水面,空气状况良好,在此区域内设置监测点将会导致监测结果不够准确。

2 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2.1 地理环境与地势

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需要将地理环境以及地势因素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尤其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地势差异,比如山地、丘陵、平原等位置差异,会导致空气污染范围以及污染物扩散程度的不同,也会给监测点的数据获取带来一定的影响[2]。通常来说,在一些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内,进行空气监测点的布设时可以适当减少监测点数量。而对于一些山地或者平原地区,由于这些区域内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较快,在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时,可以在一些低洼位置设置监测点,并且需要确保监测点对监测区域的全覆盖,确保获取到的数据和信息更加精准,准确反馈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另外,在环境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监测区域内的风向等进行分析,比如,在某一区域内进行监测点的布设时,在上风口位置可以少设监测站点,在下风口位置设置多个监测点,通过对监测站点数量的科学分布,能够准确获取空气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

2.2 人口密集程度

我国的东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这部分区域内的人口密集,而我国的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人口数量较少。另外,东部地区包含的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建设项目相对较多,此部分区域内存在的空气污染状况也相对严峻,在此区域进行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时,需要将工业企业的密度程度以及人口密集程度纳入监测点布设的考量范围之内。可以在一些人口数量较多或者工业企业数量较多的区域内加大环境监测点的设置数量,并且增加对此区域内的监测频率,确保数据和信息更加精准。在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区域可以适当地减少对监测点数量的设置,确保在环境监测中获取的数据和信息更加精准,也满足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资源优化配置。

2.3 空气污染划分的等级

由于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不同的区域内开展空气环境监测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在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时,需要根据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成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等多个等级。根据不同的污染等级落实科学的环境监测点数量设置,并且对监测点的数量层级等进行精准分析,确保设置的空气环境监测点能够准确有效地反馈区域环境污染状况。另外,在进行监测点的设置时,需要结合监测点位置进行科学标注,针对监测点的数量、位置以及监测频率等信息进行科学统计。通过对多种数据和信息的应用,落实对空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建模,有效实现对空气监测数据的运算,也为后续的空气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多支持[3]。

2.4 区域小气候环境状况

区域小气候也会对空气环境监测结果产生影响。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小气候环境区域内空气质量相对优良。一般来说,我们常说的区域小气候环境主要包含河流、湖泊、森林等区域环境,在临近这些位置的空气环境监测点布设时,需要尽可能地远离这些环境优质区域,确保空气监测数据更加精准,也减少这些区域给监测数据带来影响。通过科学设置空气环境监测点,能够确保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具备较强的真实性,防止在空气环境监测中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被绿色植被所吸收,不能客观真实地实现对空气环境质量的评价。

3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策略

3.1 明确监测工作目标

在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中,设置科学的监测目标能够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指导,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定科学的监测目标,可以根据监测要求,将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对象、监测区域以及监测方式等多种信息进行整合,确保空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大幅度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4]。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空气环境的监测时,由于存在的污染物有较大的差异,在环境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保障监测点的布设具备较强的个性化。根据监测要求落实科学的监测目标设定,确保空气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吻合,更加准确有效地反馈空气环境监测情况。另外,在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中,已设定的监测目标能够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理论支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养,确保空气环境监测工作更具意义。制定与设定的目标相匹配的监测方案,能够保障监测方式选取的合理性,为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依据。

3.2 选择绿色植物较少的区域

绿色植物能够形成对空气污染物质的净化,所以在环境监测点的布设时,需要尽量远离绿色植物较多的区域,以减少在空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中出现数据和信息误差,也能够有效防止区域内空气质量反馈的信息不够精准。因此,在空气环境监测点的选择时,工作人员需要在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对区域内绿色植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尽量将监测点设置在远离绿色植物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进行环境监测点的布设,能够准确有效地实现对空气环境监测中数据和信息的收集。通过数据和信息的汇总,实现对污染状况的判定。通常来说,在监测点的布设时,需要了解区域的空气污染程度,以满足监测点布设数量的合理性,并涵盖整个监测区域。

3.3 合理规划采样站数量

在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点的布设与当地的区域条件有着紧密联系,布设方法以及具体的数量都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并且需要满足监测点布设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规避在空气环境监测中出现的数据误差。比如,在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对污染物排放点的高度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区域内的污染源分布状况,针对性地落实监测点设置。在监测区域内结合放大100倍以上的污染物、地面浓度进行分析,对区域内的污染状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再根据分析结果完成对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通过对区域内污染物的调查,能够满足对污染情况以及污染物形成规律的分析,确保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更加科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空气环境监测中融入了更多的自动化技术,取代了以往传统型的采样方法,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所以说在采样站的设置时,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以确保空气环境监测效率的提升。

3.4 掌握详细污染情况

在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工作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监测点的设置方案以及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调查与了解,结合区域状况开展空气污染状况的分析,确保监测点的设置更加合理。无论是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还是设计人员,都必须加大对城市环境信息和资料的准确收集,将更多的污染因素纳入环境监测点布设的考量中。其次,在进行监测的区域内开展对环境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利用移动装备对该区域内的环境数据资料等进行分析与整理,落实客观的空气环境评价,准确反馈空气环境的污染状况。

3.5 科学分析地理信息

在空气环境监测中,地理信息条件是影响监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地理信息条件主要包含了气候因素、海拔因素以及风向因素等。在进行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需要根据这些地理信息条件进行针对性分析,确保空气环境监测点选取的合理性。工作人员需要结合自然地理信息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以确保空气环境监测的合理性。在对人文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监测区域内的小气候条件以及城镇布局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国家制定的规范和标准为基础,满足环境监测管理的科学性,确保管理策略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4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方法

4.1 功能分区布点法

功能分区布点法是空气环境监测点布设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应用方式,在布设过程中需要结合监测区域内的不同应用功能进行详细区分,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污染状况设置不同的监测方案。通过对区域内空气环境监测的差异化管理,确保整个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精准反馈,尤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相关政策,将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作为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5]。

4.2 网络系统布点法

网络布点法是最常用的空气环境监测方式,该方式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监测区域内的地形结构特征,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之上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机制,主要目的是提升空气环境监测点采样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与其他的布点方法相比,网络系统布点法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监测区域的环境情况进行轴线切割,在网络化的切点上进行监测点位的设置,最终形成完整的环境监测分布。为了有效确保空气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合理性,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区域内的风向、气候、人口密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确保空气环境监测结果更加精准。比如,在对风向这一因素进行考量时,可以在下风口适当地增加监测频率,将监测点的设置密度与上风口形成对比,真正发挥空气环境监测点的作用。

4.3 扇形布设法

在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扇形布设法是指在下风口设置扇面结构,通过对城市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准确有效地落实空气污染状况的分析。比如在某一区域内进行扇形布设法的应用时,主要以监测区域的风向为基础,以扇形作为监测点的布局,并且设置扇形监测点的顶点位置,以扩散的形式完整地获取扇形布设法应用中环境监测点的具体信息,满足空气环境的监测要求。在一些工业企业相对较多的区域内进行污染物的监测时,该区域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需要根据污染物的密度情况增加监测点的设置,也可以适当地提升设备应用等级,针对这些区域加大监测力度,更有效地实现对空气环境监测情况的反馈,并制定针对性的空气环境治理措施,满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标准。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空气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空气环境监测点的合理设置能够满足空气环境监测要求,通过工作人员对数据和信息的汇总能够准确找出导致空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认识到空气环境监测点布设的重要性,将工作落到实处,合理地设置监测点,确保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及时有效地反馈区域内的空气状况,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监测点环境监测污染物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