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2023-01-06许林,岳静
许 林,岳 静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 和田 848000)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市场经济对社会中人们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想经过精心的包装,以吸引人的方式博得大学生注意力,导致学生群体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关键阶段遭遇阻力[2]。当前,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自身难以抵挡住诱惑,在底线问题上把握不清,“三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思想根基不牢靠,将会危及社会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媒体环境下的严峻挑战[3]。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现状,分析了当前社会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与监督,高校在利用新媒体服务教学实施,以及当代大学生面对新媒体运用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改革策略,通过创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多方面进行新媒体信息环境优化,同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新媒体运用能力,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新媒体环境相关配套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内容充斥在网络中,“污染了”网络空间,大学生对其真假难以甄别,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严峻挑战。造成现阶段网络生态的原因,一方面国家在新媒体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体系下的网络监管存在“漏洞”[4]。第一,法制不健全,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应该看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跟进缓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些在网络中暴露出的违反道德、违法乱纪的言行时有发生,这其中以青年人居多[5]。随着5G技术发展,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但是在普及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并没有及时得到相关的及时响应,国家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针对手机网络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的法律法规即制度约束,明确大学生在日常新媒体网络使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另一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约束不法运营商的违规行为够彻底,难以源头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第二,网络监管不力,一方面由于新媒体覆盖面广,网络环境复杂,兼具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现实生活中的法规制度和道德准绳很难在网络空间中发挥效力。有关部门对意识形态斗争的负面信息把关不严,一些带有西方价值观念的信息“产品”,通过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地腐蚀,一些个人看重私利,把网络空间作为自己不得志的宣泄场,导致网络空间充斥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难辨真假。加强监管从源头控制信息的传输,充分体现法律的效力和道德的约束,对于克服时代发展导致的许多新生的问题,营造良好生态教学环境意义重大。
(二) 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不够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影响,新媒体从产生到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当前,高校能够普遍认识到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行动上相对滞后,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待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能力不足,高校从事思政教育主体涉及学校管理层、思政教学工作者以及各班级辅导员,由于年龄层次性,对待新媒体的看法不一,对待新事物的态度持不同的观念。在围绕新媒体作用于教育教学中的办法不多,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动力不足。高校内掌握运用新技术开展思政的专业教师严重匮乏,学校资源配置没有向新媒体运用倾斜,导致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进展缓慢。第二,教育工作者不能善于发挥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新媒体的大群体用户,教师相对学生对网络新生事物的关注度不如学生,缺乏对学生网络实际运用情况的掌握,运用大数据相关分析研判,导致开展相关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有的放矢。第三,教学过程仍比较保守,新媒体为教师与学生实施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持续,导致教学中起色不大。例如在课堂授课中,传统的“板书”、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方式 ,学生一方面接受信息量有限,其次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把握上没有生动的、鲜活的生活中的案例学习,导致认识不足;又例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往往局限于终结性评价,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思政知识。高校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形成“三观”的主要场所和阶段,高校在开展教育的同时,把握当前学生与新媒体网络的关系,是运用好其服务教学的关键,高校相关工作者唯有主动作为,合理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激励教学队伍加强研究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有利因素。
(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不高在新媒体网络生活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了,内容丰富且十分便捷呈现多元化特征,这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但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日常运用网络辅助学习生活,更普遍的现象是,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娱乐,学习成碎片化的状态,获取的知识难以成型,新媒体素养十分欠缺。第一,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普遍存在好奇心,但现实世界难以满足自身内心的需要,而网络则为学生开拓了边界。为了满足需求,学生通过极易实现的网络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的辨别力有限,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很多网络事件,值得深入的反思。例如,一些带有严重腐朽思想和充满了血腥与暴力的“杀人”类游戏,有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当遇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难以解决时,可能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等问题。又例如一些学生认为网络中的行为别人发现不了,难以抵挡金钱、色情诱惑,从事了违法犯罪活动,直至被发现时,还一脸茫然,对法律毫无敬畏之心。第二,对网络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网络只是用来娱乐自己的,对网络的认识从根本上出现了偏差。在实际运用中,只知道玩,不知道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对主流媒体的关注不够,当前,国家尤其重视针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一些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如学习强国APP软件。但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如一些红色网站的建设在学生中的传播效力不足。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内容与载体的创新方式还有所欠缺,吸引力不足;另一个方面,是学生没有重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导致在实际行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机制改革对策
(一)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融入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生态环境的诉求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大学生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在新媒体环境下,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抓紧构建以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第一,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融通新媒体环境下多层级的联动管理。高校应围绕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者成立工作小组,充分调动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无缝对接。定期组织研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形成科学决策。第二,构建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研究规律,帮助大学生化解矛盾,疏通心理障碍,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停留在书本,走向正确的实践方向。这其中,一方面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快速的反应渠道,通过在高校建网络平台设置问题反应箱,对大学生关心的事情要做到及时答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畅通学校教师与学生,管理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通过虚心倾听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大学生对时下一些热点的网络事件进行深入的学习探讨,从源头化解大学生的思想“疙瘩”;此外,高校应当重视并发展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导致部分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网络世界为学生创造了逃避现实的港湾,生活中极易产生一些和社会不容的心理问题,通过构建心理咨询平台,及时化解矛盾,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于纯净心理可以为学习奠定良好心态。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在运用互联网时,同样也暴露在互联网中,构建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是高校务实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
(二) 加强监管,优化新媒体信息环境扫清互联网中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可以为学生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工作,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在网络相关领域引入协同管理机制。第一,高校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营造网络文化中主动作为,在学生中创建可以实时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当下大学生生活中的思想倾向,利用学生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把问题背后的反应的价值观讲清楚,激发大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推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第二,高校应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能够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上风,大肆包装自己的文化产品,通过网络传播给年轻人。高校面对网络教育的阵地,时刻都不能松懈,高校在新形势下应主动作为。高校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防控机制。首先,根据网络信息的内容和防控要求,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标准化防控指标,将网络监控的对象及内容划分为法律法规涉及的问题、道德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当中经常会发生的、反复发生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列为防控重点,把握住矛盾的主要环节。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管理手段,借助信息化技术辅助防控,做到“人防”与“技防”双管齐下,高校应投入相关资金加强网络监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工作的效率,通过大数据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数据支持,在执行过程中,定人、定责、定岗、定位,一经发现违规信息予以清除,从而达到净化新媒体环境作用。
(三) 加强新媒体运用能力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力军,在新媒体多元化发展时代,应加强运用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教育工作者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运用新媒体拓展与时代贴合度高的教学内容,新媒体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不能只唯课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光有理论的高度,应结合当下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怎么样去理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只是空洞的说教,效果将差强人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都要回归到现实生活去,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立足实践,把当下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加以强化分析,当学生掌握其中的精髓之后,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第二,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方式方法,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研究不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锻炼。高校思政教育应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利用新媒体时代技术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前,通过新媒体平台对课堂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学习,课上教师针对课前的预习情况,围绕在学生在具体问题上的认知层次,开展针对性的互动活动,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分组讨论的形式,充分表达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以讨论交流的形式促进知识的内化代替传统的知识灌输。第三,教师还需通过新媒体促进教学评价,构建网上互动平台,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反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同时针对教师在授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这样的形式促进教学工作及时地整改。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国家新的百年征程中,进一步夯实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根基,在国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中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