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1-06周文军李怡萱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周文军,李怡萱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交锋越发激烈,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社会中,科技日新月异,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多方面的考验,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更为艰巨的使命。值得肯定的是,当今社会环境有向上向好发展的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这些负面的信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少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理念信念不坚定、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爱慕虚荣心理、把个人利益看得比集体利益重问题,已成为国家人才战略建设的焦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2]。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时代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创新,是摆在每一名教师面前的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

当前,网络信息化对于中国人民的影响极其深远,社会生产生活在急速变革的信息化社会悄然发生变化,尤其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大学生来说,移动手机已经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是问题。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既是各种意识形态言论的制造者、同样也是接收者和传播者,思想活跃,有自己的主见,对于信息的捕捉异常敏感,可以说网络信息为大学生开拓了视野,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但同时,当代大学生一些基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正在受到严重干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难以有效的形成。2020年,一些香港大学生受境外势力的蛊惑,肆无忌惮地在网上传播反动言论,失去最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对香港的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在我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之际,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伴随的是少数西方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围堵,突破这样的一种封锁,关键还是要靠人才,而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信息化社会的网络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充斥的色情、暴力的信息,严重干扰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少数学生因为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由于自身的把控能力不足,最终导致道德观念的沦陷,直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 社会其他的影响

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环境是大学生思想形成的“沃土”,在高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学制度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为师生创造优良的办学条件的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首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构成上与以往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自己的主见,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强调个人的多,关注他人和集体利益的少。他们一方面想要得到尊重,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可,在交流思想中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缺失社会经验,独立生活的能力很欠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对于高校教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观的价值教育视若罔闻,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其次,高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校之间的一些教育资源很难实现公平的分配,学生的学习成本也逐年增加,学生之间的攀比等不良思想倾向对于构建健康的人格十分不利。面对大学生毕业群体,一些好的岗位就职压力大,竞争激烈,一些看不上的岗位又没有人想去,对待职业的态度不够端正。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实行的是学分制,一些大学生抱着功利的心态,认为只要能够取得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就能毕业。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的站位不够高,意识不到位,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甚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淡化,诸如此类的高校环境变化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所造成的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 教育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政治方向正确,理想信念坚定的有志青年,然而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高校面向未来培养的大学生,对自身愿望的实现程度以及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主要还是以“课程教授”为主,老师教,学生学,教师为主体,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落后,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索然,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常常在忙一些其他的事情,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高校思想政治老师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照本宣科,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互动很难开展,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二,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主体学生而言,大学生的个体需求没有能够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以此为基础,实现自身的更好的发展。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体系建设上滞后,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停留在课堂,很难和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运行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不足,缺乏创新教育机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很难挤出时间实施针对性的帮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很难满足学生需求。第三,少数大学生受到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存在知行不一的情况。明明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但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去做一些不符合法律道德要求的事情。在不同的环境下,大学生很难坚持标准,教学效率低下,这些都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衷,无形之中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 构建课程思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其核心思想是在大学的各类课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干,在大学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中与思想政治课程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多渠道育人路径,使得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各门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向而行。首先,以学生为本,关注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并掌握其认知层次。打破大学课程之间的壁垒,在课程教学中,学校从上到下,师生之间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领作用,不能动摇,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而在大学中的通识课教育以及专业课程教育中,利用这样的课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和拓展。在大学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融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形成大学教学体系的协同教育。其次,做好大学各类课程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衔接,各负其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服务属性,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成果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通识课和专业课在于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素质发展,提升专业基础与技能基础。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把牢各类专业学生的关口,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最后,在高校构建课程体系中,要明确都是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建设服务的,不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还是专业课,殊途同归,也只有在政治方向正确下,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才会最大。在注重人的技能和学识水平提高的同时,方向更重要。高校思政教育通过思政课、通识课以及专业课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优化育人体系,形成合力。

(二) 丰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内容教育大学生上“下功夫”。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要充分挖掘教育理论和实践资源。在大学不同的专业中都有一定的历史沿革,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今天的成绩,道路坎坷崎岖,其中蕴藏着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不同专业类别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好价值观引导选择,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价值观引导,在编制教学课件资源时加入。其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结合课程实际研究一些隐性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待课程学习的科学的方法,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等,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老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于专业课教学内容之中,丰富专业课程教学的内涵。找准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解救中国人民于危难之中,又是如何一步步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自信,发奋图强,培养学生立足自身专业,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在大学进行通识课教育中,要明确通识课对于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把中国的优良传统,革命道路中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传播给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法制体系中,使学生全面知法、守法,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要求的,在大学中开设相关必修课程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制定相关学习模块,发挥通识教育在育人方面的基础作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在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了解中国特色中,增强使命责任感和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

(三) 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水平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赋予了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思政教师要引领大学各专业教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提升大学教师整体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第一,思政教师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要真信之、用之。在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先进的理论创新指引中国社会发展,透过这些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知悉其中背后的逻辑。积极参加思政方面的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内在教学素养,在不断地学习培训中,搞懂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理论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在学校开设以思政教师为核心的教师群体的自我培训。一方面使思政教师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现,加强思政教师与通识教学与专业教学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在教师群体中营造学习思想政治的氛围,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第二,高校思政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很多学生都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其中所蕴含教育价值在学生中反响很大。教师在利用这些素材时,可以研究怎样在课堂中构建新颖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三,高校思政教师在政治修养和实践教学方面要为其他教师和学生做好表率。带头学习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要首先做好,注重教学中的德育引导,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把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内化到学生的行动中去。青年人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是奋斗出来的,全面实现小康是奋斗出来的,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奋斗出来的。学生未来美好的生活同样也需要奋斗,在实践中感知思想政治的重要引领价值,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助力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三、结语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临的挑战也将会更加严峻,新的形势下,高校应立足课程思政这一背景,加快推进相关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育人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有志青年。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