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自己锁死在直觉劳动中
2023-01-06文/李熹
文/李 熹
人在劳动中,为区分劳动过程中脑力与体力的偏重,习惯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人们眼中出入写字楼、使用电脑,理所当然是脑力劳动。然而,非体力劳动就是脑力劳动吗?敲键盘鼠标就是脑力劳动吗?
举两个例子。有份工作是把纸上数据输入Excel,如果请纯粹体力劳动者的话,显然无法胜任。因此,起码要雇一名掌握Excel 操作的员工。但在这个过程中员工无需思考,单纯往Excel 上输入字符即可。依传统眼光,这样的工作是脑力劳动。但现实中显然不完全是。
再举个隐蔽性更强的例子。销售经理要时常拜访客户,资深经理深谙该怎样着装、用什么语气跟客户交流,即使不做功课凭经验也能轻松达到60 分。拜访中,他的唯一准备是查看客户地址,其余只是调用多年肌肉记忆,对每一句客户反馈都临时起意、应激作答,依靠条件反射工作。这名销售经理的拜访是脑力劳动吗?
与之对应的是,这名销售经理拜访前一天到网上查了客户的最新报道,甚至向朋友询问非公开信息,依据统合分析,列出第二天见面时首选沟通的若干问题,并策划好引导与回应话术。他带着准备去拜访极大概率会超预期,甚至达到120 分。
相同的拜访对象和实施人,第一种几乎没有太多思考,而第二种带来的100 分甚至120 分不是应激模式的直觉可比。
类似Excel 输入任务,起码可以用正确率或错误率来检查。而对以客户拜访代表的这类渐进影响、缓慢生效的任务而言,甚至找不出检查方法。这是最隐蔽的。除了当事人外,没有证据证明其是否投入思考,投入了多少思考?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将大脑思维运作区分为系统一与系统二。系统一是无意识系统,无需投入思考,反应快、耗能低,凭本能与直觉条件反射都属于系统一。系统二又称耗力系统,需要消耗脑力投入真正思考。因此,制定计划、逻辑推演、做数学题必须调用大脑中的系统二。
回顾身边很多被归为脑力劳动的工作,很难说其中完全不包含系统二的成分,特别有些劳动需要技能训练,因此划归纯体力劳动有失客观。但劳动者在劳动中靠直觉的“应激”占比多大,选择投入多少精力思考,只有天晓得。
笔者认为,脑力劳动这个词的精度已无法满足当前对劳动类型的区分,笼统定义会催化认知偏误。是时候把脑力劳动加以区分,甚至直接替代为直觉劳动与智力劳动。
直觉劳动,虽用脑但仅需条件反射、应激反应完成的劳动过程。智力劳动,必须投入思考,调用“系统二”的劳动过程。
短期内,文学领域替换不现实。但卓越的企业应先于文学,果断在管理与人事领域运用。笔者辅导的一家公司一年前开始进行如上推广,从结果看,在员工对工作状态认知、上下级沟通同频方面成效显著。
该企业的驾驶员认识到,如果被指派目的地只调用条件反射驾驶车辆是直觉劳动,全天8 小时都是;如果提前对接各部门第二天派车可能与备选时段,并依拥堵、路程、衔接做规划,第二天开车就是智力劳动。
人之初,性本惰。智力劳动要调用耗力系统,伤脑筋、不舒适。直觉劳动轻松、不劳神,若选择把自己锁死在直觉劳动状态,除非所在组织有倚老卖老文化且不被颠覆。否则,自己迟早被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