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中对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2023-01-06吴帅哲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吴帅哲 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当前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效率低、竞争不公平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提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重点推进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资产体量、盈利能力及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但相应的监督体系不完善,存在不同程度的国有资产流失、违法违规现象。要想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监管内容进行规范,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有必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如何高效开展国企内部审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现状

就当前情况而言,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集中在两方面,即:促进混合所有制发展、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具体如下: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

首先,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实施这项改革的企业需要持续推进分层管理与分类管理,也需要全面深化法人治理等,确保改革成果。没有改革的企业需要对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适的改革方案,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或出资人资产的流失,切实发挥改革的 作用[1]。

其次,非国有企业中出现国有资本入股,以此为基础整合资源,完成战略层面合作。

最后,国有企业内部引入非国有资本。通过可转债认购及股权收购等方式,社会资本可以进入国有企业,获得相应的管理职权。对社会资本安全审查工作应不断完善,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加深。

(二)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其形式主要为分类监管与管理资本。国有资产的分类监管,由国资委成立不同的机构进行专门管理,前者监管由国资委部门及授权的企业集团,后者管理模式主要为现代企业模式[2]。

转变为以资本管理为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国资委管理职能进行转变,监管重点为资源运作及安全,整合与创新公司并将落后企业清退,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国企的制度。

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企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正确看待审计风险

新形势背景下企业需要主动转变传统内部审计思想,逐步形成现代管理理念,对现有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

首先,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开展财务风险自查控制建设,主动改革财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参与到企业业务活动开展及管理决策的制定,从顶层设计着手,奠定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3]。

其次,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完善与创新。国有企业可以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对基础财务核算工作进行集中处理,直接剥离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工作,由财务共享中心完成财务工作,审计部门基于财务数据可实现集中式内部审计,促进内部审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提供财务风险控制的新平台,财务工作向审计工作提供高效服务。

最后,强调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财务风险控制下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强化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新增设的业务职能分成两方面,即业务评价与决策支持,前者为针对业务经营的绩效评价、后者则是将相关信息如实反馈给决策者。

(二)发挥内部管理作用

国有企业要想落实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就需要完善财务监督审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与完善。同时,成立监审处并安排相应审计人员,根据本单位审计业务需要,还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以三方审计主体的形式,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形成三方共同参与的有效力量,促进财务审计水平的提升[4]。

目前,国有企业构建三方审计主体难度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国有企业需要发挥自身职责并重视内部审计部门职责的发挥,充分挖掘潜力并强化监管,实现权责的统一,形成更加高效的监督制度。此外,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做好管理意识及管理理念上面的更新,不够了解现代管理制度,不够掌握内部控制方式,使得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依然存在分工模糊、职责不清、日常凭借经验办事的情况,尤其是僵硬制度与呆板方法无法满足复杂的内部审计工作。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搭建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开展时,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当前部分企业受制于成本因素影响,会选择让财务人员身兼多职的情况,在完成日常财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审计工作,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改善上述情况,需要成立专门的审计工作部门,利用专业人士开展相关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企业要及时调整传统内审组织架构,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追究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的责任。搭建财务分析体系,全面分析投资涉及的各层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快速高效的处理相关数据,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主动参与到企业投资决策中,也有助于实现公司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转型升级[5]。

加快内审制度建设,提高内审质量,是控制不良风险和遏制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制度建设,明确科学管控内审质量对风险控制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关部门也应当出台不同的法律规范,利用权威法律约束不同单位的内审行为,切实解决制度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企业审计机构管理者需要认清内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合理协调、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快构建全新的制度体系,坚持风险导向,围绕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弥补传统制度中的漏洞,从而为实际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内审质量的可操作性,科学转移难以规避的风险。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通过积极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从自身做起,有效降低工作风险。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需要积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具体需要根据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定期制定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强化技能训练,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考核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水平。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能够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水平和内部审计的质量水平。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内部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明确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

审计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政治素养,应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作风务实、敢于担当的审计工作队伍。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同时还要具有克己奉公、廉洁公正的良好品德。所以在进行审计干部配备时,应当选择政治过硬的人员进入审计队伍。审计队伍的建设必须注重业务技能。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平台及学习机会,让他们在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在审计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随时更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五)建立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制度

转变陈旧的内审观念,可以促进企业的审计模式创新,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指标。为解决审计模式落后的问题,相关单位负责人应当转变陈旧观念,明确现阶段施行的内审流程中的不足,根据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流程来建立评价指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准则对组织的内审活动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立即指正,帮助相关内审机构更好地履职,发挥评价指标优势,提高内审质量。企业要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必然离不开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因此,为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有序性、完善性和秩序性,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原始内部审计制度,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且扎实有效的内审工作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同时,企业在进行内审系统构建时,还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发展水平,包括具体业务模式、未来发展规划等,针对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经济发展和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实事求是,避免设置出一套不能反映市场经济实际发展趋势且阻碍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体系。为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及实际需要对该组织内部进行具体划分,包括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权利等,针对企业运行中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明确划分,以免出现员工逃避责任的现象。

(六)深化企业内部控制,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1)主动参与内控设计。企业管理层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独立性,而内控制度本应该由企业或管理部门自己制定并实施,还需要全体教职工参与其中,需要承担相应的内控责任。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或其他营利组织不同,部分单位本身内部并未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构,还需要掌握动态管理方法,顺利实现内部审计与审计目标。

(2)全面实施动态管理。首先,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通过审查与分析信息,评价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主要控制措施为:控制立项,分析经费来源;其次,控制好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内容等;再次,强化过程管理控制,对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判断,进一步细化支出比例与标准,在管理过程中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改善;最后,建立企业相关项目审计台账,对项目结项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依据数据库情况开展审计工作。

(3)提高审计独立性及权威性。可将审计人员纳入上级审计主管部门管理,实行审计人员派驻制,审计人员的工资及所有福利待遇由主管部门发放,超绩效部分由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进行考核后发放。企业提供工作情况给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结合企业提供的工作情况及审计人员自身表现,对审计人员进行年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企业。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所管辖的全体审计人员的管理、培训,随时抽调少量审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让内审人员真正成为国家审计的一部分力量。

(七)结合生产运营过程,融入内部审计精细化的理念

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与内部审计精细化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要在企业各项生产运营活动中运用内部审计精细化。

(1)企业内部审计精细化建设时要开展全方位落实,重视事前介入管理。也就是项目合同管理签订时就开始业财融合管理,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内审部门全面审核生产经营部门的可研报告,主动和财务部门工作进行沟通,促进双方之间的有效合作。

(2)财务部门全面跟踪与考核业务落实情况,综合性分析企业业务受理情况、资源配置情况等,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控制业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3)当业务部门完成项目后,内部审计与业务部门合作对落实效果进行评价,严格控制项目质量,并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将最终结果提供给企业管理部门,并为其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保证企业决策的合理性。

(八)构建项目评估机制,推进内部审计精细化信息化

按制度要求成立审计工作委员会或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合力,联席会议由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财务、国资等相关部门组成,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作用,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在企业审计委员会或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审计部门要努力提高自身审计监督的权威性,督促审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审计质量,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水平,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逐步树立本部门的权威性。企业项目建设开始后,需要管理层从战略层面分析项目效益,实现全面考核决策效果与业财融合情况,就需要对考核指标的科学合理性进行考核。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全面审计项目投资效益,全面评估业务活动的效益,实现推进内部审计精细化建设的目的。主要评估内容如下。

(1)考核具体指标完成情况,判断实际收益目标与评估业务之间的吻合程度,全面检查业财落实情况,对业务效率进行客观评价。

(2)效益的客观评估。

(3)评估项目执行时可能产生的影响,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预测可能收益,对业务效益准确预测、可能影响因素等。需要企业采取措施提高实际评估力度,促进业财之间的融合,增加企业建设效益并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三、结语

总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背景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调整审计方式等,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为推进国有企业保驾护航贡献一份力量。在增加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承担自身相应的责任,加强国企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发挥审计工作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