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2023-01-06邱海英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

环球市场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产品农民

邱海英 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也为精准扶贫政策创设了有效的途径,在生态农业建设期间需要重点注意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通过科学技术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的生产质量、效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满足社会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完成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振兴乡村的必然手段

我国目前各个地区的农村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乡村产业的融合过于单一,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发展的乡村经济框架较为薄弱,如果农产品的市场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或其他方面的波动时,便会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现阶段在农业生产期间对化肥农药等依赖性相对较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遭到破坏,即使农产品质量与社会市场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得价格出现变化,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生态农业对提升农产品质量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传统农业种植朝向高效益、高品质、高效率方向发展。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环节,对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提供有利的条件,不同产业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协调交流,农业产业链获得有效地拓展,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对于发展乡村产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促使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二)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

我国乡村人口数量较为庞大,但是农业生产的资源有一定的限度,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农业集约化经营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传统农业经济所表现的特征主要是污染高、效率低及消耗高等,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能源,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传统农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增收的压力。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整合利用区域农业资源,通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推进农业生产朝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民的增收渠道也在此基础上获得显著的拓宽。生态农业为农民带来更多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促使中国农村构建出完善的生产系统,不同的农业产业链也因此实现集约化经营,广大农民可通过农业生产获取更多的利润和收入,乡村振兴的目标会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三)振兴乡村的有效方式

随着农业领域规模的日益扩大,很多地区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进而造成各种程度的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是缓解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重要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农药与化肥的利用率,促进有机肥、微生物复合肥等在农业种植方面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中毒性物质的储存量。通过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农产品上残留的农药成分降低到最小范围内。另外在节水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1]。通过相关技术可以将畜牧业当中的牲畜排泄物、秸秆等物质有效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降低农业生产废物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促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农业生产环境也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更加稳定、可靠,使得农村逐渐成为和谐、绿色、宜居的良好环境。

二、现阶段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农业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为了可以全面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需要应用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和配置农业资源期间采取集约化模式,但是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农业资源的数量比较少而且不够均匀,直接影响到集约化生产的基本目标。另外我国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熏陶,农药化肥的不合理应用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及污染,对生态农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其次是技术的滞后。由于深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方面十分注重现代工业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但是却忽略了生物技术的价值作用,造成生态农业技术滞后现象较为显著。最后是缺乏完善的生产系统。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期间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情况,缺乏完善的生产系统和体制,无法获取良好的发展效果,主要是因为我国国土辽阔,但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不从本地的特征出发将会阻碍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机制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是农民群众并没有完全适应且接纳这种发展模式,并没有全面了解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业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单纯地认为消耗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在新模式上面并不会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这种错误想法对于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想要切实转换这种不良现象,就需要及时构建出完善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机制。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来说,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优化我国原本的生态环境。而站在农民群众的角度分析,农产品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是选择农业种植手段的衡量标杆。

所以,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明确出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并由政府作为“领头羊”为农民开展生态农业提供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鼓励机制的创建需要全面考虑农民多方面因素,积极运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农民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财务补贴及减免税收的福利,让农民群众切身体会到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支持力度,另外,地方政府可以开设一定范围的专项用地,不断优化并完善土壤问题,让农民群众真真切切感悟到生态农业在当地土壤条件方面的改善作用,让农民正确认识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农产品质量和效率提高所发挥的价值,加强农民群众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大力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2]。

(二)提高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技术水平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农业技术水平息息相关,技术是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进程的关键。在早期,我国农业始终处于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地位,长期的农业种植及生产,给当地土壤条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和干扰,我国某些地区已经出现重金属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等现象。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受到破坏的土壤,农产品的种植过程需要水资源的灌溉,水资源污染也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影响因素。在治理土壤环境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对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作,治理结束需要构建出科学的水循环系统,并在出现污染状况前准备好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手段。我国农村除了种植产业以外,还有很多家禽养殖类的小型产业。家禽牲畜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是农产品种植期间必需的有机肥料,但是也会对所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及污染。然而农产品实施收割后,其剩余的秸秆、麦秆等农业废料通常采用焚烧方式加以处理,在此过程中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可以对牲畜的排泄物和农业废料进行回收利用,将这些材料放置于农产品的生产步骤当中,不但有效维护了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还可以在农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合理的利用。农业生态技术的发展可以切实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避免农药和化肥对农产品带来的侵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大幅度提高,减少农民在农产品生产期间所投入的成本资金,为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就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加以防治,减轻农民的工作负担,对农作物受到病虫害侵蚀进行规范性的预测,让农作物种植人员可以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在短时间内对病虫害开展防控工作。

(三)优化人员管理

进一步优化人员管理是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引入大量专业性人才,创建出一支满足当代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管理团队,需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农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3]。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态度,在为农民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期间全方位考虑并尊重农民的思想和理念,为创建生态农业经济提供合理的建议。乡村领导人员需要深入探究农民利益,为农民的个人权益提供基本保障,提升农村组织化程度,促使农民形成维护权益的正确意识和能力。另外,还要确定出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的责任制度,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保障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引入资产期间需要注重德治与法治的相互融合,在这种高度融合的模式下有效规范资本张力,如果出现突发状况或矛盾,需要站在民主的角度进行协调和处理,保证农村可以实现和谐化发展。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作为基本原则,以农村原有的产业结构、环境条件和资源等作为重要基础,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我国生态农业的长期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带动下逐渐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我国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将农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实现农业向第三产业逐步迈进,注重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合理运用,加强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将战略目标逐步精细化,构建出多元化、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型产业结构。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重点关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农村合作社等多项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作为媒介,积极将人力统筹和农村资源投入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内容中,实现农村经济的多方联合发展,促进整体经济的壮大与进步。

(五)注重信息化建设

其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实现农业朝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基本目标,始终遵循实际发展的标准和需求,尽可能更多的添加信息化产品,组织有关信息操作方面的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在多种销售渠道出售农产品,熟练掌握信息网络营销模式的基本特点,在根本上强化农产品的销售成效。其二,注重总体发展,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商务信息系统和政务信息系统,保证数字资源可以合理应用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当中。还要对当地经济信息的开发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加强市场风险的防范制度,实现数字化建设发展。局部地区的农作物富有当地的特色和优势,但是整体生产量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需要全面掌握农产品的外在信息和内在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的相关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将农产品的数据信息发布于信息系统平台中,在规定时间内组建股东大会,为用户展现此产品在季度和月度的销售额及其他用户的认可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营销规模逐渐扩大,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发展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地方原有的资源与产业相互和谐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的目标[4]。面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工作,需要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构建信息流、物流和能流的三层次网络框架,在此基础上为农业生态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基本保障。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需要秉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末端治理与源头控制并重的基本原则,大力推动生态的整治工作,保证我国生态农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另外,需要不断加强耕地修复治理工作,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更多的基本保障,还要搞好生态造林建设和生态湿地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此种方式的帮助下保护农村地区各类生物的多样性。与此同时,需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重点提倡有机环保肥料和生物农药等环保类型产品的应用,逐步强化养殖场内部的污染管控工作,不断推广农业与牧业有效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不同经济手段的利用下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区域的稳定发展。

(七)创建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趋势下,加强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可以创设出更好的投资条件和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专业性人才和技术型能人回归家乡参与发展。加强生态的修复及保护工作,加强生态治理工作的效率可以充分体现出乡村振兴的多元性和主体性。通过创建生态效益和产业共享机制可以逐步引领农民积极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体系当中。另外,在展开共享收益的同时,需要始终根据个人贡献程度和能力进行合理配置。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人文关怀,让农民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积极探索收益的分享渠道与创新模式,体会到土地增益所带来的好处和效益,逐步走向生活富裕的道路。在现代化生态农业经济的创建期间引入各种创新型元素,引导各地综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自然优势等条件,构建出科学完善的产业园区,在其建设期间可以参考并借鉴国外的做法和要点,切实提高农业的竞争实力。

首先,示范农场是富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产业园区,通过对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将此技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为广大农民群众展示其作用和功能,让农民及时了解农业新技术,比如栽培技术和节水技术等。示范基地的创建是为科学技术人员提供农业方面探究与分析的最佳场所,农民群众可以定期到实际园区进行参观与学习,不断提升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5]。其次,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构建出专业性的农业科技园区,这也是展示我国科研机构研发高新技术的重要代表场所。可以与当地的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协调合作开展项目科研工作,也可以与当地的农民群众共同探究新品种的研发与普及。所以,农业科技园区在构建生态农业经济和提升农业竞争实力等方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发展农业经济的阶段中,可以向其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激励广大农民可以主动加入生态农业发展当中,一致推动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民群众整体生活质量,需要进一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当代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手段,大力推广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朝向机械化和现代化方向迈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