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探析

2023-01-06汪坤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架构

汪坤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也越发强调数字化建设,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的审计效能,为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建筑企业日益重要的课题。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建设也日益迫切。总的来说,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能够有效保障内部审计的规范性。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显著提高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人为因素对内部审计所产生的影响,确保内部审计的主要步骤、相应流程的规范性。建筑企业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所牵涉的部门相对较多,同时对于具体的流程和方法来说,也会体现出明显的繁杂性,所以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往往就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若能进行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将十分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也不必再像以往那样,耗费很多时间来实施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于审计所需的各类资料来说,均能够利用电子文档来加以搜集、归纳,这无疑能够为审计人员节省很多时间。

二是能够有效确保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一方面,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整个过程之中,对于其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往往能够利用相应的程序加以自动化的获取,因此能够有效防范或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问题,更能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展开期间的透明程度。比如,建筑企业可以结合具体的审计流程和业务特点,在当前的审计系统之中,赋予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相应的系统权限;而对于管理者来说,也能够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具体情况加以查看和监督。再者,因审计程序往往为数字化的操作,所以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也会进行操作日志的记录,这样有利于后期审计责任的追溯和核定,也能够产生较好的督促作用。所以说,通过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透明度,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成效。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困境

(一)内部审计思维转变较为困难

在思维模式方面,建筑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往往总是将经验式内部审计作为重点,主要是在事后再去分析和了解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此种审计思维模式产生于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因此在当前的情形之中,若想转变此种思维模式,需要漫长的时间和适应过程,这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时面临的一项重点难点所在。

从建筑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也存在对于数字化建设的意识较为薄弱的状况。无论是在建筑企业具体业务方面,还是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均未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企业领导人员的切实重视。因此,在部署企业重点工作时,也就不会将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建筑企业领导者对于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决定了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成败。所以,对于建筑企业管理层来说,务必先转变自身的内部审计思维模式。

此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其在思维模式转变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于新的业务系统、内部审计系统以及数字化审计的方式方法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思考等。因此,如想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建设,那么在思维模式方面的转变尤为重要。

(二)建筑企业的数据基础较为薄弱

建筑企业管理层级多、业务分布范围广,受地域影响较大,导致建筑企业业务实施和企业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偏低,从而影响了建筑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内部审计方面的数字化建设也不例外。在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时,必要的条件之一在于数据。数据信息的准确与否,成为影响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建筑企业当前较为薄弱的信息化基础和数据基础,即成为建筑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时的另一项难点。

一方面对于内部审计的系统来说,在实施新旧审计系统切换的过程之中容易遇到困难。内部审计如想保障数字化建设的效果,需将原有的审计系统加以切换或改进,但在切换或改进时,容易受到原有历史数据、数据格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切换或改进的难度较大,更甚者还可能存在新旧审计系统无法切换或新旧数据难以匹配的状况,从而导致数据难以被正常运用。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数据不足的状况,部分建筑企业在实施数据管理的过程之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致使某些数据因各种原因丢失。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在实施数据信息收集过程中,也不排除出现遗漏的可能,导致数据储备不足,从而难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等下一步工作。

(三)数字化审计投入较大、灵活性较差

在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对于物力、人力及财力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企业进行数字化建设需要考虑到业务流程再造、原有信息系统的改进、管理需求的梳理以及业务人员系统培训等工作,因此具有资金消耗较大、系统开发时间较久、建设需求调整频繁等特点,因此会面临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加之企业各个业务系统一旦确定,则难以作出大的调整,灵活性往往较差。若是资金投入过于巨大,那么在实施系统开发的过程之中,则易于发生“做减法”的情况,个别建筑企业为切实把控成本支出,可能会省略某些步骤,从而影响到系统开发的效果和效率,进而也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组织架构难以满足数字化建设需求

从以往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来分析,往往为垂直型的组织架构,该种组织架构通常具备职责明确、界限清晰的特征,然而也往往和当前数字化建设所需求的理想的组织架构之间,存在着不相匹配的状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从深层次分析,致使上述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固有的组织架构难以改变,如建筑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往往过于强调谨慎性,而对于组织架构来说,也通常会强调谨慎性,所以在不断发展之中所探索出来的组织架构在短期内通常难以被打破,而这必将和当前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要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再者,在进行组织架构的改变时,将对企业的人事进行较大调整、也会消耗较多的资金,所以很多建筑企业不愿对此加以改变,最终可能导致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不能够有效满足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五)内审人员数字化能力需提升

建筑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是非常显著和重要的,但对于很多建筑企业来说,很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素质和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匹配现象。如部分内审工作人员在数字化审计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对于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工作难以快速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再者,当前很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数字化审计等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数字化审计相关技术运用的基础知识,甚至对数字化技术存在较大的畏惧心理,不愿在此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一种无用功,这势必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效果。由于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在当前展开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时,许多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专业水平均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到内部审计的进步。

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探析

(一)转变内部审计思维,促进数字化建设

内部审计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因此促进相关人员内部审计思维的转变,能够为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对此,一方面应切实明晰进行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其为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可切实强化内审职能、质量以及审计的水平,不管是对于企业管理者,或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均应在思维模式方面大力实施转变,牢固树立加快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理念。另一方面还应从之前的验证式内部审计转变为当前的挖掘式内部审计,对于挖掘式的内部审计来说,要强调实施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和分析,改善验证式内部审计所体现出的滞后性,在此要求之下,则强调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务必要充分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并注重对于数据分析结果的利用,以更为智能的形式来促进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效。

(二)强化数据管理及建设

在当前企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也更为强调企业应具备扎实的数据基础。首先,在新审计系统和旧审计系统二者之间进行切换时,务必要强化开展数据管理工作,确保历史数据有效保存,从而保障内审系统具备可实施性和合理性,这样才可保障系统建设与真实的业务需求相契合。对于数据的储存及展示、提取和挖掘、数据格式等方面,均应予以充分的关注,防范产生数据遗漏,切实保障数字化审计的效果[1]。其次,还应确保数据内容的安全性。建筑企业需在数据管理、数据保存等层面加以完善,确保数据获得的准确性,以此确保内审工作所需的数据等能够有效收集。最后,伴随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企业需重视实施数据管理模式的完善,并落实至具体的实践之中,从而推动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建设。

(三)科学投入,灵活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

在进行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时,需进行科学谋划和统筹,确保数字化建设做到科学投入,使得建筑企业得到更为显著的经济收益。对此,一方面建筑企业需结合数字化建设的相应需求来实施科学投入,结合系统开发计划科学确定出预算,根据计划内容来实施投入,决不可产生“做减法”的行为,不然就会对于最终的投入成效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建筑企业还需防范出现资源浪费的状况,绝不可过度的进行投入。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和供应商之间加以沟通,切实强化内审系统的实效性,还应让专门人员在此方面展开督导,使得供应商切实掌握到建筑企业的具体需求和业务的展开情况,重视实施系统的有效调试等,对于调试的整个过程来说,应进行充分的监督以及指导,从而能够对于建筑企业当前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建设产生起到有效的助力作用。

(四)不断优化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保障内审组织架构作为加快内部审计工作展开效率的一项重点,也是实施数字化建设的一项不可缺失的条件。对此,一方面应针对于建筑企业在实施内审数字化建设时的具体需要,对于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加以优化,虽说在实施优化的过程之中,容易遇到不少的困难,然而即便如此,建筑企业也需从真实情况着手,做到不畏困难,真正保障内部审计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前、中、后台的划分原则,对内部审计组织实施科学的划分。对于前台的内审小组来说,则是对于业务加以负责;针对中台内审小组来说,侧重对业务展开的监控加以负责;对于后台内审小组来说,则是侧重对技术支持方面加以负责。需切实明确不同的内审小组的职责,强调前中后台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这样才能更加保障内审数字化建设的 成效。

(五)打造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若想切实确保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效果,需具备充足的人才保证,要努力打造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对此,一方面在人才招聘环节,应重视吸纳具备较高数字化审计能力和经验的相关人才,从而满足当前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对于人才方面的相关需求。同时,建筑企业也需派出专业的内审人员,对于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为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创造便利条件[2]。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应利用于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强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有效培训。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需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创造出培训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水平和专业素质可获得更好地提升。再者,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习惯,还应在具体的培训之中加以转变,确保其行为习惯能够与当前的数字化建设要求之间相适宜。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来说,还需在技术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和对待新事物的观念等诸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尽早发展成为某一新领域内的高端人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展开,能够作为提升其内审质量的一项关键途径。因此,建筑企业务必要注重实施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建设,但以现阶段的建设情况来分析,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造成消极影响。针对此种情况,不断探索出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则是非常重要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会治理架构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