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用应急物资安全库存管理

2023-01-06武素玲黄晓凤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球市场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用公共卫生库存

武素玲 黄晓凤 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社会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若应急物资储备不充足或大量消耗,会引发疾控中心医用物资资源短缺问题,因此,为满足安全防护保障需求,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治理,就需做好安全库存的设置与管理工作,搭建起缓冲库存,为不确定性事件提供充足物资支持。

一、相关含义介绍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且可能损害或严重损害大众公共健康的事件,主要有重大传染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涉及范围可将这类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①疾病发生于城市并有大范围扩散趋势,或疾病已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份流行;②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且仍在持续扩散;③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或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④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所认定的事件。通常情况下,这类事件表现出成因多样性、分布差异性、传播广泛性、危害复杂性、治理综合性等特点,且不同事件类型所采取的治理方式不同,对于各类物资的需求种类与需求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性[1]。

(二)医用应急物资种类

医用应急物资可总分为三类,即常用物资、防护物资以及特殊物资,以医用防护物资为例,主要包含医用口罩、医用护目镜、医用手套、医用酒精、一次性防护用品、消毒液等。其中,医用口罩又可细分为三种,即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而医用手套又有不同材质,包括橡胶手套、塑料手套;一次性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帽子、一次性防护服;此外,还需为酒精配备酒精棉球以及酒精棉签[2]。

(三)安全库存的设立与计算

1.安全库存概念

安全库存指为降低由不确定因素对物资需求量的影响而准备的缓冲库存,各类医用物资的存储与管理需由多方来实现,包括供应方、疾控中心本身、运输方等,若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不能保证物资存储量的充足性,会严重影响事件处理效率与成效,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对此,疾控中心需重视各类应急物资安全存货的配备,实现对事件的缓冲处理。

2.安全库存设立

安全库存的设立与确定是依托于数理统计理论内容来实现的,先假设平均消费速度变化是引发库存变动的根本原因,则大于、小于平均需求量的可能性分别为50%,同时,缺货概率也为50%。一般来说,安全库存越大,缺货问题的发生概率越低,但极易出现剩余库存,且医用物资多数有使用年限要求,若超过其保质期,将起不到防护、治理的作用。对此,需明确各类医用物资的实际用途,并分析不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物资种类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着手于物资存储量的控制,确保缺货始终维持在可接受水平上,必要时,可允许存在缺货现象,但缺口不宜过大。

3.安全库存计算

安全库存管理主要有四项工作,即库存计算、定量申领、专人发放、应急管理,其中,库存计算是保证医用应急物资供应量满足需求量的关键。最初使用的计算公式为“安全库存=(预计最大消耗量-平均消耗量)×采购提前期”,而现如今,为保证安全库存计算的准确性,会以统计学的方法来完善计算公式即“安全库存=日平均消耗量×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前置期标准差”。通常来说,安全库存存储量受主体服务水平影响,具体指对突发事件处理时其需求情况的满足程度,当服务水平提升时,会大幅降低缺货问题发生概率,促使缺货成本得以减少,但由于安全库存量的增加,会改变实际需求,且还可能引起提前期的变化,对此,应分别站在实际需求与提前期两方面确定相应的安全库存量。以需求变化、提前期不发生改变为研究对象,安全库存量的计算公式如下:SS=Z×STDEV(AD)×SQRT(LT),其中,Z为安全因子、AD表示平均需求量、LT为周期平均天数[3]。

二、医用应急物资安全库存管理意义

(一)避免盲目申请造成额外库存囤积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集控中心会在第一时间根据事件威胁程度以及扩散规模着手于应急物资的投放,确保疾病的有效防控。但这类事件表现出突发性的特点,无法对其发生时间进行预测,因此,很多疾控中心会采购、存储大量医用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但这种做法会出现物资大量浪费现象,既增多物资采购、维护、管理成本,又无法保证事件发生时,各类物资均在有效期内,从而影响事件防控效率。而安全库存构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定量入库的规律化进行,避免存在盲目采购行为,而引发额外库存堆积问题。依托于统计学原理对疾控中心库存最科学存储量进行计算,再以计算结果为依据,通过调整平均需求量以及采购周期,实现对安全库存的最终确定。而在对安全库存进行管理时,需始终将医用物资实际需求量为基础,以此达到减少医用物资投入成本的目的,实现库存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安全库存管理可在较为迫切的情况下,提取安全库存中的应急物资进行使用,但需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事件对医用物资的实际需求量,展开安全库存储备量的重新计算,并依托于计算结果,采购相应数量的物资,以满足突发性事件对于物资的需求。通过设立安全库存,不仅可以填补应急需求的缺口,还能确保疾控中心疾病防控研究所用防护物质的正常供应,降低、规避医用物资供应不及时对日常研究工作的不利影响。

(二)有利于医用应急物资供需的平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表现出紧迫性、偶发性的特点,当事件发生时,需保证有充足的物资储备,并可在第一时间运输至事件发生地,以此满足事件对于应急物资的需求。且事件的危害程度越大,对于物资的需求量越大,种类要求也越多,因此,安全库存的设立是必要的。通过对以往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事件发生前期及中期对于医用应急物资的需求量较大,且这一时期会明显缩短应急物资的申领周期。与此同时,通过执行安全库存管理工作,可实现对需求值的精准预测,并对申领周期进行固定,还需安排专业人员展开跟踪性管理,以保证医用物资的实时调取。安全库存管理既能够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求,还能使申领周期更为规律化,并在需求预测的前提下,为医用物资供应方物资准备与供给工作的实施提供充足时间[4]。

(三)推动医用应急物资管理精细化进行

安全库存管理在早些年便被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工作中,并渗透进多个领域,包括商业、制造业、航天等,但在医用物资管理方面的应用频率不高,这与近些年所推行的“零库存”政策有关。但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致使医用物资存储部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也带给疾控中心优化、革新运行模式的机遇,使其认识到安全库存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执行的必要性。安全库存管理始终以科学为基础,将实际需求作为导向,并以管理流程为基本模式,促使安全库存管理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库存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此外,该项工作的开展可起到规避医用物资盲目申领、采购的作用,避免大量物资堆积,同时,还能预留出较为充足的物资作为应急储备,即使是应对危害程度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可发挥出安全库存的缓冲作用。安全库存管理下的预测需求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可精准、全面分析突发性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安全库存量,使申领周期形成恒定时间,提供给供应方充足的准备时间,以此达到降低缺货率的目的,从而实现库存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三、医用应急物资安全库存管理研究

(一)设立相关管理制度

要求疾病防控中心安全库存管理人员明确其自身权责,医用急救物资存储库是安全库存管理工作的实物管理内容,需依托于物资使用量、需求量等数据实现对安全库存的科学、合理设置与更新。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应注重对安全库存量的重新预测,同时,还需安排专项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医用急救物资的库存情况。而物资采购部门需分析和研究所上报的申购单,在进行汇总与归类后着手于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尽可能将物资供应商纳入安全库存设置工作团队中,确保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可在第一时间与供应方取得联系,并根据物资实际需求量,投放相应数量的应急物资。且供应方以及库存管理人员可针对实际情况对安全库存量提出变更申请,确保物资的充足、稳定供应。

此外,当存在以下现象时,可适当调整安全库存量: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其中某个或多个医用物资使用量出现大幅增多现象,且现有安全库存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则需适当增加该类物资的采购量;②事件基本处理且得到有效控制后,对各类医用急救物资使用量进行调研,若其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且达到平缓状态,但安全库存中该物资的总量过多,无法在短时间内尽数使用,则可由安全库存管理人员发起变更,减少该物资库存总量;③疾控中心其他部门对于某类医用物资数量有增加、减少需求时,可视实际情况,对安全库存量进行调整[5]。

(二)安全库存定期维护

在安全库存台账中填写库存上限、下限、采购量、采购最低批量等信息;库存管理人员则需对每日所有出库、入库医用物资的账务进行记录、管理与维护,并在下班前,对安全仓库中各类物资的总量进行检查、核对,当发现库存量不足时,需立即发出库存更改申请;此外,库存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入库物资数量的维护力度,并做好审批通过后的安全库存应急物资变更申请的接收与维护;以7d为一周期,检查安全库存各类医用物资的消耗量,当发现存在异常消耗现象时,需对当天的物资使用记录进行核对;同时,还需定期统计采购到货逾期量,并督促供应方尽快落实物资的供给;以30d为标准,对当月安全库存医用物资的缺货次数以及消耗量进行统计;每季度末,由安全仓库管理人员出具连续3个月或连续6个月的医用物资出库统计数据,并依托数据结果,给出可采纳的库存数量调整建议;在对安全库存物资数量进行维护与核算时,若计算出建议采购量或安全库存总量低于下限时,仓库管理人员可向疾控中心管控人员提交完整数据信息以及应急物资采购申请,经批准后再发送给供应方,而医用物资生产单位则需根据所掌握内容并经过确认后,按单量进行生产与供应。但在此期间,需保证安全库存中该物资的总数量与下单后新增物资数量的总和不能超过安全库存上限,避免资金的不必要浪费,且不利于物资的全面管理与维护;各部门填写医用物资采购申请时,应确保物资名称、编码、规格、数量、现存量以及需求日期等信息填写准确且详细。与此同时,应明确医用应急药物安全库存管理流程:管理人员需根据月度计划以及长期计划按季度对各类医用物资安全库存数量进行调整,并将其整理成计划书上交给疾控中心决策人,由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审批,若审批未通过则需返回给管理人员继续修订,直至审核通过。在此期间,需做好安全库存数量的控制工作,不得超出月计划的20%。紧接着将库存更新数量上传至EPR系统中,并与物资供应方进行沟通,做好核对工作后,组织专业人员执行物资的生产与供给运输工作,以此补充安全库存。但在物资生产过程中,需始终以安全库存限额、实际需求以及现有库存为依据,设计出科学的生产方案,以此满足安全库存要求。

(三)掌握库存控制方法

首先,对库存物资数量进行控制。疾病防控中心需针对安全库存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此限制医用急救物资的周转期,若期限在所设定的范围区间内,则说明安全库存控制工作达到标准,此外,还需设置报警周期,并针对不同类型医用物资制定相应的处理控制方法。

其次,做好安全库存预警。对安全库存阈值进行科学设置,明确物资存储时最高、最低库存数量,当实际数量超出最高库存或低于最低库存阈值时,均可在第一时间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安全库存管理人员调整物资入库数量,避免库存积压或不足造成的不良影响。

再次,采用ABC重点控制法。将安全库存中的所有医用急救物资进行分类,其中,A类物资的购进成本较高,比如防护服,可将这类物资作为重点管理与控制对象;B类物资采用较为常见的管控方法便可;C类物资品种数量较多,比如医用口罩、酒精棉球等,日常消耗量大,应加强定期管理。控制A类存货时,需对订货量与订货点进行计算,以此增加订购次数,避免出现存货积压问题,还能降低存储费用投入与资金的大量占用;对B类物资进行控制时,也要计算订货量与订货点,并设置永续盘存卡片实现安全库存的动态反映,实现对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控制C类医用物资时,由于其数量多、单价低,且不需投入过多管控成本,因此可增加每次订货数量并减少每年订货频率。

最后,运行安全库存管理软件。搭建ERP库存管理系统,以此实时分析医用药品使用情况,并对其近期平均消耗量与增长率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物资安全存量,为物资的更新提供依据。执行管理工作时,可借助软件中设立的安全存量批次变更模块,实现对所有产品安全存量的一次变更,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并达到减少库存资金占用的效果。

四、结语

安全库存管理是库存管理方法的一种,该项管理工作实施目的是通过对医用应急物资需求量的精准预测,为应急需求提供安全储备,以此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用应急物资需求紧张的问题,并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安排供应商进行补货。因此,需注重对医用物资安全库存的管理,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采取可行且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医用应急物资充足,以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猜你喜欢

医用公共卫生库存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房地产去库存中的金融支持探究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