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困境与破解之道
2023-01-06赵同庆刘茂昌
赵 同 庆 刘 茂 昌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世居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 裕固族属游牧民族,居住形式受游牧生活方式的影响,逐水草居而游牧天下,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狩猎生产,发展于军事战争,完善于民族融合[1].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中,但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中依然面临着多重困境,如传承场域、传承方式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传统体育文化即将面临淘汰的窘境.深入分析产生困境的因素并谋求破解之道,已成为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困境
1.1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传承场域的嬗变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构成要素包括传承者和传承场域、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保障体系[2].传承场域是承接传承者和传承内容方式的重要环节,传承场域的嬗变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传承场域由自然场域和社会场域构成.
1.1.1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自然场域的嬗变
“自然场域”是指人的生存与发展所赖以依托的自然界[3].裕固族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其生产生活方式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伟岸的祁连山是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传承场域. 2017 年,甘肃省发布《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要求加强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核心区内近百万亩草原封禁,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张掖段149 户484 名农牧民搬离祖祖辈辈放牧生活的祁连山,在县城、乡镇易地安置,并通过草场承包舍饲养殖、护林员劳务输转、旅游经营等方式实现转型发展[4].城镇化进程中,农牧民的居住方式由毡房帐篷转变为钢筋水泥的现代化住宅,弱化了民族的原生态.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诸如赛马、射箭、顶杠子等随着自然场域传承的嬗变,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仅仅在节日展演中能够再现,导致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弱化.
1.1.2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社会场域的嬗变
“社会场域”是指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结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5].对于生活在草原上的裕固族牧民而言,家庭、学校、社区仍然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社会场域[6].这些场域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在研究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应孤立的看待各场域的嬗变,应将其置于所处的“生态”整体中[7],从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各要素的适应性角度来探讨传承问题.
第一、裕固族家庭传承场域的断裂.文字是人类记录思想、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裕固族是一个有语言但无文字的民族,因此在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家庭就成为最重要的传承场域.形式主要由长辈向少辈教授骑马、摔跤、射箭等技艺和相关民风习俗. 但是,根据走访发现,由于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朴素性对青少年吸引力不足,他们的兴趣已经不在此方面,即使裕固族老辈人有意传教,也已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当地牧民也表示,孩子在城镇上寄宿制学校后同家人聚少离多,用裕固族语言交流的机会减少,学习骑马的机会也相应减少,长时间的隔离造成传统体育文化家庭传承链条出现裂痕[8].
第二、学校传承场域的乏力.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当今教育虽然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考试分数论成败.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会造成运动损伤,势必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如若责任认定模糊,就会在学校、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造成隔阂,不利于传统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受制度保障、师资短缺等问题影响,传统体育活动在部分学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1.2 现代文化发展的同质化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
由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早已突破语言的界限,尤其是西方文化对裕固族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走访中发现裕固族青少年谈及的多是NBA的球星、娱乐明星,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却懵懵懂懂.因此,在文化西化的环境中,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3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的滞后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仅仅依靠家庭、学校、社区已不能实现其有效的传承,必须与当地政策及其他产业融合,促进传承方式的创新发展.
1.3.1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有待深入
罗内·博伊柯38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住在加拿大温尼伯市,在一所法语小学担任副校长。她原本健康,喜欢慢跑和游泳。2003年夏天,她第一次感到眩晕。“一天早上,我醒来后发现自己无法直视前方,”这个温尼伯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和法语小学担任副校长回忆说,“我脚下的地板就要塌陷了。”
近几年,甘肃省张掖市在“大漠胡杨”裕固族风情旅游节、“相约山水肃南·体验裕固风情”等系列文化活动中,都将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演作为活动的重头戏,2017 年至今举办的“丝路大赛马”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也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但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还不够深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有学者认为存在“传统体育项目搭台经济唱戏”的尴尬局面,而没有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旅游之间的必然联系.
1.3.2 未充分利用各类政策进行应用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出台,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传播的意愿也得到了尊重,传统体育文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边缘开始走向研究中心.在当前有利的政策驱动下,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但目前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基础研究,如保护政策、保护意识、发展机制等,与当今的体育旅游产业、群众体育的融合研究不够深入,应用研究较为薄弱.
1.4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者与受承者之间文化认同的差异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者与受承者之间在生活环境、受教育方式、所处时代特点、经济状况等的不同,必然造成两者对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存在一定的差异.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者是在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对各个传统体育项目及传统体育活动中蕴藏的传统礼仪、习俗、文化等有着切身的体会,而现今的裕固族青少年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的自媒体,接受的是现代化的教育,生活方式、心理、环境与长辈的隔离不仅使传承受到极大影响,也使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变成了“客人”视角.
2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构
2.1 注重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内生秩序”构建
英国学者哈耶克将“秩序”分为两类,其一是源于内部的、自发的秩序,指众多人之间的互动模式所显示出的一种并非任何人可以创造的秩序,即所谓的“内生秩序”[9].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学者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集中在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与学校体育融合、开发等方面,对“内生秩序”的研究较弱,应注重在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传承人自治能力方面的“内生秩序”开展研究.
2.1.1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特色小镇”
根据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5)文件中关于多措并举打造特色集镇的精神,肃南县将重点扶持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集镇,并打造10~20个特色小镇[10].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在倡导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上同体育产业发展相融合的产物,其具有的地域属性是指利用当地原有的优势旅游资源进行建设.产业属性是指以体育产业为主,同健康、旅游、文化等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文化属性是指小镇建设中文化是小镇独有的名片.功能属性是指特色小镇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大众,发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基本功能[11].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上述属性与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生秩序”构建不谋而合,已有多名学者对运动休闲小镇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的路径方面进行研究. 其一,可以通过小镇中“生态博物馆”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展示、研究、保存、利用与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传承场域. 其二,可以在小镇中通过传承人以项目展演、组织讲解等形式指导人们参与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既达到保护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根基和灵魂的目的,又加强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社会价值的实现与责任主体自治能力.
2.1.2 注重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传承
“民族文化生态村”指强调社区居民拥有主导地位,经济分享和文化自觉是关键要素[13].应利用城镇化的政策合理选址,以裕固族传统文化为主建设“裕固族文化生态村”.在生态村中,居民中的传承主体参与活动同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发展互相回应,有效加强“生态村”中的政治、文化等生态因子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关联,增强裕固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培育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土壤,进而为裕固族文化生态区建设打好根基,即在改善裕固族人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同时,兼顾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始建于2011 年并于2017 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肃南县大河乡松木滩村裕固族特色村寨占地2.8 万m2,村寨内先后建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裕固族博物馆、裕固族歌舞传承中心、裕固族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裕固族游牧民族文化中心、特色村寨主体建筑等,并将裕固族民族特色元素和历史文化相结合,建成了裕固族游牧民族生活展示区、非遗手工技艺传承区、传统饮食传承展示区、游牧生产体验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体验区共5 个片区,与历史悠久的红湾寺相连接,形成了集文化传承保护、民族风情展示、观光旅游、产业发展的裕固族特色村寨[14].“活态”传承是对裕固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最佳方式,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生态村”“特色村寨”中重要作用.
2.2 注重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外造秩序”构建
英国学者哈耶克对“秩序”的另一个分类为源于外部的、人造的秩序,指由某人通过把一系列要素各置其位且指导或控制其运动的方式而确立起来的秩序,成为“外造秩序”.表现为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与学校体育的融合等方面.
2.2.1 发挥学校在传承中的主阵地作用
应辩证看待城镇化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场域的影响,城镇化进程虽然削弱了家庭这一传承场域,但城镇化也集中了学校的教育力量.因此,应该发挥学校在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青少年在学校教育的时间进行传承.
第一,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作文章.传统体育文化要想在学校立足必须求新求变,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的传承中要以体育项目为载体,不可盲目的“拿来主义”,应对原有项目进行再加工、再改造,使其具备教育和健身价值后进入体育课程,在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和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两方面形成双赢的良好局面.第二,做好学校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基础保障工作.学校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建立必要的制度,以制度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避免流于表面.师资是学校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应利用教师统一培训和引进传承人作为外聘教师等形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能力.
2.2.2 发挥社区在传承中的推广引领作用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全民健康问题已经提升到国家的层面,传统体育等非物质化遗产不仅仅作为存储历史信息的文化遗存,也应该作为文化服务产品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15].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场所,应充分发挥社区在传承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引领作用,挖掘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参与性强、健身效果好的项目,使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社区中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景观[16],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后带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带动群众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传统体育活动氛围.
2.3 在传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上下功夫
2.3.1 利用现代化技术助力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路径的拓展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在面对传承场域的嬗变时显得力不从心,传承者的兴趣也并不在此,如果墨守成规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在传承方式上应结合多媒体、动画等网络技术增强裕固族青少年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和兴趣,搭好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同时注意传承内容的生活化,只有让裕固族青少年在传统体育文化体验中感到快乐并有所收获,才能保证传承不出现断裂的危机.
2.3.2 让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被动排外并不会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应积极推进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充分利用体育旅游、少数民族运动会、对外文化交流等平台扩大影响力,实现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在此过程中应避免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舞台上庸俗化、舞台化的误区,创造类似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一样具有鲜明裕固族特色的代表性作品,把坚持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汁原味作为重要原则.
2.4 促进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
《甘肃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体育与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科技、传媒等业态融合发展.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任何产业发展永远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产业将成为无源之水,失去生存的活力.例如,在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开发运动休闲、运动体验、赛事观赏、体育节庆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旅游时,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游客互动来提升游客的体验价值,增强游客对体育旅游企业的粘度,增加重游意愿.另一方面,可以使体育旅游业的产业链能够向下游拓展,以利于向市场输送的服务能够站在游客的角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在助推其他产业的同时完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裕固族人民在其悠久的生产生活历史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在面对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强烈冲击的时代背景下,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内生秩序”“外造秩序”的构建、“生态”传承以及传承方式转变以及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是有效传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