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价值与路径
2023-01-06王轶丹
王轶丹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全国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热潮。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上下和人民之间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没有止境,学党史、悟思想汲取历史伟力,通过办实事、开新局助力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工作真正落在实地的基础一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力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信仰程度。
1 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价值
1.1 提高政治判断力的行路指南
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政治判断力,引导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提高党员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判断形势、科学作出决策的能力,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以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引,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灵魂。20世纪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许多领导干部对中国发展前景产生误判,出现贪污腐败、理想信念缺失等错误,这都是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找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原因。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领导才会有方向,判断和抉择才不会出错。善于思考涉及社区或乡村发展道路等长远性问题,在关键环节要擦亮眼睛,保持头脑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任职时,在《红楼梦》造景这个问题上,以战略眼光和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抓住旅游业发展契机,创造了数倍增长的旅游收入。在元宝村,村党支部书记依靠林业发展铅笔工业,带领村民摆脱了贫困。随着人工成本的升高,铅笔产业所带来的收益日益缩减,老书记带领村民探索其他工业产业——发展旅游业,并告诉村民,致富只是第一步,乡村真正美起来,提高村民教育和素质才是最终目的。整个基层党支部在各个发展节点上,以人民真正幸福为最终立足点作出的决策,获得了村美人美双丰收。这些成就离不开党员干部正确的战略布局,战略布局是政治判断力在实践中的宏观体现。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在前进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1.2 增强政治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其入脑入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堤坝。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重拾理想信念。在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新上任的领导班子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唤醒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使群众向党组织靠拢,村民积极配合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安排,把该村打造成为一个优美宜居的新村新貌。这个事例充分展示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于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培育党员意识、树立党员形象,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凝聚更广泛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战胜信仰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4-11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和群众深刻了解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感受英雄前辈的奋斗精神和无私无畏,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同身受、凝神聚气。
1.3 扩大政治感召力的重要抓手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一次广泛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活动,党员和广大群众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深切感悟其中的精神底蕴,从而做到内省。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风雨,一大原因就在于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在百年的艰辛奋斗中,形成了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红色精神,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精神楷模和先进模范。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在全体党员中树立新时代的党员模范,大力学习并继承发扬老党员的坚强党性、优秀品德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成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在一次次重温历史的同时,学习、融炼和吸收其中的宝贵精神财富,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审视自身。这些红色精神为党组织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推动着基层党员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广大基层共产党员对照革命先辈和先进典范,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党的基层工作者,践行初心和使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力量。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时间里,仅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达27.8万人。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真正让党员树立“不想腐”的意识。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修正党性原则,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永葆清正廉洁。“学史崇德,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政德,主要包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和廉洁修身的道德操守。”[2]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重拾并培养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思想上做到崇德明理,完善自身的党性修养。
1.4 深化政治执行力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看基层干部。基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3]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过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战斗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更要以此为标杆,做好人民群众心中的“急难愁盼”,体现出共产党员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树立党员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基层党组织成员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指引下,努力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真抓实干,谱写自己的实干华章。通过学习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把政治要求真正体现到行动上。敢于直面问题,更好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接到任务立刻去干,制定目标马上执行,出现问题立刻解决,从而更好地整顿涣散的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成为联系群众的稳固桥梁。
2 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路径
2.1 把学习宣讲“送下去”
成立党史宣讲小分队,深入社区,接触群众,下沉到群众身边。讲真实生动的百年党史故事,让群众深化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必然选择的认知。山东莒县以“赓续建党精神、奋进伟大征程”为主题,在老党员、先锋模范、第一书记、文学艺术人才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代表组成党史故事宣讲团,通过相声快板、歌唱书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社区群众心中。河北秦皇岛开展“党史宣讲进课堂,红色故事进景区”活动,积极把党史教育送到群众身边。新疆福海县充分利用民间力量,组建“草根宣讲员”“马背宣讲员”“冬不拉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边境牧区等地,通过入户宣传、特色弹唱等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银色课堂”“板凳课堂”“金色课堂”“红色课堂”等各种学习党史的特色活动形式,邀请社区德高望重的离休老党员为群众讲真实的党史故事。同时,利网络平台这一新兴载体,创新讲故事的方式和手段,通过微观视角凸显中国精神,把党史宣传的题材和内容,以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送到百姓身边。河北隆化开展党史专题宣讲310余场,利用网络开展“微宣讲”,并利用当地融媒体中心开设党史学习专栏,扩大宣讲的影响力,渲染浓厚的党史学习气氛。河北隆尧县基层党组织推出“隆尧发布”“隆尧党建”“网信隆尧”等微信公众号,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宣传本县的革命历史和先进人物,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思想特点和思想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党课内容,最大限度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2.2 让宣传氛围“热起来”
各项活动密集推进,各种宣讲火热进行,营造建党百年的热烈氛围。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要保持学习宣传的常态化,保持群众的学习热情。要进一步扩大宣传活动成效,让各种宣传教育到社区、到群众身边。把党的宣传活动深入群众身边,正确的东西多了,就占领了思想主阵地,就赢得了群众支持,让主流发声筒发出更大更优质的声音,起到更大更充分的宣传效果。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和形式,激发群众学习热情,让红色文化进社区、入民心,把党的宣传工作开展到群众身边,形成群众听得到的声音、看得见的形式。通过宣传栏、宣传板报、海报、宣传图册、楼道布展等方式,在小区内设置建党百年的草坪提示语、路标指示牌,免费给群众、保安发放印有建党百年的布兜、遮阳伞等,让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走进群众身边,让群众真切感受我们党100年的筚路蓝缕和艰辛历程,感受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感。
2.3 让教育资源“活起来”
利用红色资源,点燃红色引擎,传承红色基因,推动静止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党史教育资源。红色实物史料和文物遗迹是生动的党史教材,深藏着百年党史的底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基层党史学习教育的活动基地。在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深挖史料价值,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文化艺术节等,利用远程VR技术让全国各地的百姓全景沉浸式地参与其中,使文物遗迹以多元的方式展现在更多群众面前。
推动党史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周五志愿服务日”“爱国活动周”等活动,在“五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宣传《革命者》《觉醒年代》《李大钊》等文艺作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班、故事会、红歌赛、公益行等,打造智慧书库,邀请党史党建专家名家推荐书目、推送学习清单,创建社区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学的条件和环境。开设“党史故事分享会”“朗诵英雄家书”等活动,加强红色文化建设,由党组织牵头带领,协同当地宣传部、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举办党史主题的群众活动、文艺演出、艺术创作、展览展示。推进文化进万家活动、“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等各类文化活动。河北保定通过改编红色历史剧、保定老调谱新曲等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入耳入脑入心。河北平山县利用与平山有深刻渊源的红色文艺作品《西柏坡拥军小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宣传老区平山的浴血奋斗史,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受到党史教育的熏陶。广西全州县有以湘江战役四大渡口之一的凤凰嘴渡口命名的红军小学;有当地干部原创的红色歌曲《过湘江》;有“童心向党祭英烈,春暖花开忆清明”的幼儿园清明节系列活动,让青年感受红色故事的力量。用好红色资源,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让红色基因种子深深在群众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2.4 让民生大事“实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宁夏时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4]实干才能兴邦,行动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实际行动的必然要求。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培养基层党组织成员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作风,不断提高民生温度,夯实群众基础。求真务实、身体力行,争做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4-11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提供维修服务、卫生保洁、邻里帮扶、政策宣传、教育辅导、民事调解等日常服务,让群众感受身边的温暖和便利。对于社区内的空巢老人、特扶人员、困难老党员提供亲情式关爱上门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5]在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例如:纪检监察单位、公安部门、法院等地方,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腿;人社部门开展职业技术素质的培训;社区开展为老人等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上门志愿服务。这一系列的措施由基层党支部牵头,整合各部门力量,诚心实意为百姓解决问题。湖北咸宁市人社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实际,在务工人员中开展“半工半读”的“流动课堂”,切实提升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新疆奎屯经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人社业务,七个不出社区”[6]的新理念,创新为民服务的工作方法,切实解决群众难事。广西北海开设“楼宇服务直通车”,明确党务、政务、居务服务清单,让社区居民的烦心事在楼宇间得到解决,提高为民服务的速度、力度、温度、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北阜平时说道:“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干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7]这个“三省吾身”也是基层党组织所要思考的。党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学史力行”,为人民群众而“行”。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工作者,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拜人民为师,坚持走群众路线。现在的工作不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更好满足群众在利益需求等方面的诉求,参照“群众点菜,按需做菜”的模式,切实做好民生实事,巩固党建基础,推动党群服务。格外关注困难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群众心中急难愁盼的事情,发扬“半条被子”的精神,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 结语
党史学习教育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理论号召,是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学习的活动。打通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这次活动的难点和关键,要更好地调动群众的学习热情,把党史理论真正送到百姓身边,把被动学习转变为自觉学习,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也是宣传教育的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