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几个趋势

2023-01-06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缺口气候变化分布式

◎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刘燕华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范围签署了《巴黎协定》,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看到,全球落实《巴黎协定》面临着三大缺口:第一是承诺缺口。到目前为止,各个国家的承诺并不能满足“两不”的目标,按照IPCC的预测,以目前的承诺水平,在2100年全球气温可能上升2.4~2.8摄氏度。第二是资金缺口。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实现《巴黎协定》需要约110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但这些钱从哪儿来?目前根本没有着落。第三是技术缺口。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很多技术支撑。然而现在没有那么多技术,按照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讲的,到目前为止,实现《巴黎协定》所需的50%技术还没有发明,技术差得很远。那么,这些技术将从哪里实现?我认为今后的低碳技术有三个途径:第一是减量,第二是增效,第三是替代。其中,替代是最主要的。今后主要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现有的化石能源,这是一个基本方向,但可再生能源又是低密度的能源。这种能源搜集、存储、运输都有很多瓶颈,所以我们需要研发。碳中和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突破,要通过技术突破来解决。

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刺激了全球各国新能源的研发。受二者影响,近期欧盟提出将短期恢复煤电,并推迟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当前欧盟等国暂时放缓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这并不意味着放松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们绝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放松对低碳转型的决心,低碳转型必须有战略定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可再生能源新技术会不断出现,而国际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技术进步一方面要解决国内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解决长远的国际市场占有问题。

要注意的是,中国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大国,总量很大,但占比并不高。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可达到25%,但这可能远远无法满足今后能源独立自主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来,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速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特别是微电网和绿色创新。

新能源的主要形式是分布式多元互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创新现在才刚刚起步,它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路径,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与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这两个平台相当重要,它是我们今后能源结构转型的一个基础。因为中国传统的能源是自上而下的体系,是大发电、大传输、大电网、总控制,但是今后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基本方向就要改变,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能源供应体系,今后我们的智能电网肯定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体系,所以微电网和局域网的比例肯定会越来越高。

为了发展微电网现在有很多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突破,比如可再生能源发展要赋予它法律地位,发展微电网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是中国实现“先立后破”中“立”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分布式和可再生能源立起来了,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才能够逐渐解决“破”化石能源的问题。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瞄准的是2030到2060年,实现的是1+N体系中的N中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5个N的政策出台了,科技支撑也是其中之一,方案出台的目的在于建设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建设和两个平台有着直接关系。我也真诚地希望这两个平台在十大行动的约定下做好工作,成为落实十大行动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缺口气候变化分布式
基于RTDS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建模研究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分布式并联逆变器解耦电流下垂控制技术
家庭分布式储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