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多维翻译研究
——以红旗渠为例

2023-01-06索成秀

关键词:红旗渠红色旅游译文

刘 洋,索成秀

(郑州大学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受到了高度关注,如何将这些旅游外宣文本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外国游客是外宣翻译工作的重点,这关系我国优秀红色文化传播及国际形象建设。然而,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状况不容乐观,英译文本存在大量翻译错误。本研究整理了红旗渠景区截至2021年初较为完整的英译文本语料,发现其中超过半数的英译文本存在问题。本研究将这些问题大致分为低级语法错误、交际功能缺失、忽略文化差异、忽略文本绿色生命四种类型。

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相关研究逐年增多,这些研究主要从翻译学视角和语言学视角展开。大部分学者以不同的翻译理论为基础进行英译分析。肖群[1]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认为缺乏翻译目的意识是导致翻译失误的主要原因。刘彦仕[2]以生态翻译作为理论基础,从“三维转换”角度探讨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料的英译,拓宽了外宣翻译的研究视角。姚光金[3]以政治等效作为理论基础,认为旅游外宣文本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应合理运用等效原则进行翻译。姚光金[4]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顺应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提出在红色旅游景区外宣资料翻译中,译者必须有意识地对各种相关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进行动态顺应,从而决定原文的取舍和翻译策略。

这些研究对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功能主义目的论只强调翻译目的达到即可;政治等效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旅游文本,纯自然文本不适合用政治等效理论进行分析;顺应论则是太过拘泥于原语的语言形式,太过关注于语言本身。此外,之前相关研究并未提出适用于所有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的标准与策略。为此,本研究以红色旅游景区红旗渠为例对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的多维翻译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外宣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收集整理并公开了红旗渠景区较为完整的外宣英译文本语料,发现其中超过半数的语料存在翻译问题;首次在生态翻译“三维视角”上加入生态维与美学维,对红色旅游景区英译问题进行分析,为之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基于生态翻译学,提出了“CLEAR”多维翻译标准,为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提供参考“标尺”;在“CLEAR”标准指导下提出具体方法策略对红旗渠景区文本英译问题进行纠正。

一、理论概述

(一)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特征

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的翻译标准与策略是由红色旅游景区固有的特征所决定的。这些特征可以分为叙事性、文化性、教育性和绿色性。

1.叙事性

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中国革命故事的讲述。以故事讲述为主线,将革命人物及红色革命历史故事以文字形式呈现在游客眼前。因此,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具有叙事性强的特点。例如,对红旗渠修建过程的叙述,以时间为主线,叙述了红旗渠建造过程,赞颂了建造红旗渠的人物。

2.文化性

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着大量文化因素,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文化故事,折射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宣文本中存在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中国诗词及中国传统故事,例如“愚公移山”。外宣文本的文化性可以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成功输出。

3.教育性

红色旅游景区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许多革命先烈及与之相关的革命事迹。外宣文本会考虑正面情感的传递,使用大量具有褒义的词汇,引起游客共鸣,起到教育意义。

4.绿色性

近年来,红色加绿色的红色景区发展模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诸如“红色文化加绿色生态”“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与其他普通景区相比,红色旅游景区更加注重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其外宣文本会涉及大量的生态与绿色词汇,同时包含丰富的意境美。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

许钧[5]指出,新时期翻译活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需要学界探求新的研究路径。胡庚申[6]基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启发和译学界生态取向的促进提出了生态翻译学。陈圣白[7]认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翻译界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推动了翻译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7],强调翻译应遵循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方梦之、袁丽梅[8]指出,生态翻译学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融合。蒋骁华[9]、刘艳芳[10]、束慧娟[11]基于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对英译文本进行了研究。

生态翻译学以新生态主义为理论主导,以生态翻译的喻指和实指为研究取向[12-13]。前期的生态翻译学多为“喻指”研究,即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做隐喻类比而进行整体性研究[6]。2020年,胡庚申[14]结合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翻译学的不断发展,提出了绿色翻译概念,“喻指”研究逐渐演变为“实指”研究。“实指”研究侧重研究生态自然的“绿色”翻译问题,包括草木鸟兽、山水土石方面的“绿色”翻译及其相关研究[15]。简言之,生态翻译学是在新生态主义翻译观主导下兴起的翻译研究范式,旨在为人类生态文明进步而“译有所为”[15]。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的本质、过程进行了全新的描述和解释,也给译者提供了全新的翻译方法[11]。

研究发现,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翻译仅仅遵循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维度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根据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的特征对原文本进行多维转换。红色旅游景区一向倡导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景区中大量公示语具有生态特征,包含绿色和生命及丰富的意境美。鉴于此,结合生态翻译及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特征,本研究拟提出多维翻译标准,以指导和规范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

二、红色旅游景区红旗渠外宣英译文本现存问题

红旗渠景区外宣英译文本存在诸多问题,不恰当的英译文本不利于红旗渠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播指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以达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16]。英译本相当于信道,信道的缺失会导致信源和信宿无法连接,外国游客就无法对红旗渠有所了解。

本研究共收集了红旗渠景区126条英译文本语料,其中包括红旗渠纪念馆及红旗渠青年洞景区的英译文本。本研究通过对语料分析整理发现,超过半数的英译文本存在翻译错误。本研究将语料中出现的问题分为四类:低级翻译错误、译本绿色生命及意境美缺失、因文化差异造成的错误、译文交际功能缺失。

(一)译文不规范,低级错误频出

在收集的126条语料中,低级翻译错误占比最大,主要有大小写错误、拼写错误、前后译文不统一、语法问题、用词错误、译文与原文不对应、书名未斜体等。

(二)忽略文本绿色生命,原文本意境缺失

作为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红旗渠注重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许多标示语本身都带有生态性。在收集的126条语料中,12条是带有绿色生命的文本。例如,“青青小草,请勿践踏”“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小草含羞笑,请君莫打扰”等。这些绿色文本都传达出了生动形象的意象。除此之外,原文本还具有押韵和拟人的特点,如“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这些绿色文本统统被翻译为take care of the plants,虽然达到了交际效果,可以提醒游客爱护花草,但是使原文本中的押韵美、绿色美及生命美瞬间荡然无存,使原本意境丰富的文本变得极为空洞,导致原文本的丰富意境缺失。

(三)忽略文化差异,导致译文歧义

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目的是宣扬中国正面形象,翻译中文化因素缺失会导致外宣效果大打折扣。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正面积极的意象在外国则可能是负面消极的。

比如对“愚公移山”的翻译就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愚公”的正面形象,将“愚公移山”直接翻译为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ountains。foolish意为“愚蠢的”,为贬义词,这样的译文会产生歧义,外国游客会误以为愚公是愚蠢的。译文应添加适当翻译:The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ountains(It tells the story of an old man called Yugong who braved hardship with persistence and finally successfully moved the mountains away.)。

(四)汉语拼音“充当”英文翻译,无法传递交际信息

在收集的126条语料中有10条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充当”英文翻译,比如“两半山”直接译为Liangban Mountain。林州人民在太行山腰劈开了一条渠,将太行山分为两半,漳河水从中流过,故该景区被称为“两半山”。可以加上必要的英文翻译对该景区进行介绍,如,Liangban Mountain here refers to the mountain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eople in Lin County split a canal on the mountainside of Taihang mountain to divide Taihang mountain into two parts, and then Zhang River flows through it.

此外,“劳动者赞歌”直接用拼音 LAODONGZHE ZANGE ,“红旗渠精神”也直接用拼音 HONGQIQU JINGSHEN,其对应英文翻译应分别为PRAISE OF LABORER、THE SPIRIT OF RED FLAG CANAL。这样的英文翻译不仅准确地传达出了原文意思,而且视觉上更简洁合适。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多维翻译标准:“CLEAR”

生态翻译“三维转换”是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的重要参考,但是“三维转换”并不能解决所有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翻译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文本特征,在生态翻译框架下提出能够指导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的多维标准。

红色旅游景区一向注重绿色生态发展,景区外宣文本具有叙事性、文化性、教育性、绿色性的特征。对于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翻译来说,在保证低级语法错误不出现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文本的文化内涵、交际功能、绿色生命特征与美学特征。

本研究结合红色旅游景区的文本多维度特征,在生态翻译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多维翻译标准:交际维(communication)、语言维(language)、生态维(ecology)、美学维(aesthetic)、文化维(culture),简称“CLEAR”标准,以指导和规范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翻译工作。

交际维方面,应考虑类比因素和交际因素。交际性指译文要具备交际功能,确保传递交际信息。类比性指原语和译语之间可以进行适当类比,通过类比更好地传递交际信息。

语言维方面,应考虑译文规范因素和汉英表达差异因素。译文规范因素指译者应杜绝单词拼写错误、大小写错误及语法错误等低级翻译错误,确保译文高质量。英汉表达差异因素指译者应该熟悉英汉语言表达差异。

生态维方面,应考虑文本生命因素和情感因素。生命因素指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原文本生命,将原语生命“移植”到译语之中,译出生命特征。情感因素指译者要将情感考虑在内,传递原文本内含的情感,引起共情。

美学维方面,应将原语押韵美、平衡美和意境美考虑在内。押韵美指译者应保留原语朗朗上口的特性,译语中尽量保留押韵特征。平衡美强调译文应保留原语中的对照形式,实现形式上的平衡美。意境美指译文应保留原文本中的丰富内容,尽量做到归化,使原语内容得到充分翻译。

文化维方面,应考虑文化差异因素及正面意象传递。即在翻译过程中鉴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应考虑正面积极意象的传递,传播正能量,塑造良好国际形象。

译者应根据红色旅游景区英译文本出现的不同问题灵活选择恰当的译法,实现多维转换。本研究在“CLEAR”标准的指导下,针对红旗渠景区英译文本翻译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策略。

四、“CLEAR”多维翻译标准下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英译策略与方法

(一)类比加舍弃译法

交际维强调在选择转换的过程中关注原语系统里作者的总体交际意图是否在译语系统里得以体现,是否传递给了译文读者[6]。译文从总体上来看要能很好地起到交际作用,根据原文对译文进行适当调整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语意图。外宣翻译工作者需要考虑外国受众对英译文本的接受程度,进行适当删减增补,必要时使用类比。

比如对红旗渠建造时间的介绍,“红旗渠修建时间是1960年到1969年,整个工程于1969年竣工”,红旗渠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是较为陌生的概念,要想让陌生概念被外国游客所熟知,可以充分发挥图示(schema)的作用,利用受众熟悉的已知信息来构建能让受众理解的与此相关的未知信息。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时间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耳熟能详,红旗渠竣工时间和阿姆斯特朗登月时间是同一年,可以进行适当类比,英译:The Red Flag Canal was built from 1960 to 1969 and the whole project was completed in 1969,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landing of American astronaut Armstrong on the moon.

一些景点翻译传递多余杂糅信息,未能起到简洁交际效果。例如,对一线天景区的翻译,汉语为“红旗渠沿线的厚层状石英砂岩中,倾角近于90度,垂直节理十分发育”。英译:The mural joints with obliquity of about 90 degree developing in the coarse lamellar quartz sandstone along Hongqi Channel are well developed.过于专业化的地理术语会给游客造成理解方面的困扰,起不到任何交际作用,对外国游客并无太大参考价值。英译文本往往侧重于警示、建议、营业时间、交通路线、费用详情等比较实用的信息,内容简洁明了。因此,本研究建议将该句直接删除。

(二)异化加规范译法

从语言角度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的可行性自不待言[11],语言维是从语言层面对翻译做出要求,译文要适当采取异化策略,实现规范表达。

例如,对红旗渠的相关介绍,红旗渠是20世纪 60 年代,林州人民历经十年的艰苦努力,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巍峨太行山上修建的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英译:The Hongqi Canal,the 1500 km-long "Artificial Tianhe",was built at the precipitous Taihang mountain by the people of Lin County in the 1960s,lasting ten years of hard work.此译本直接将“人工天河”逐字对照译为“Artificial Tianhe”,这里的“人工天河”指的还是红旗渠本身。该译本用词不准确,从汉语角度进行对照直译,未考虑英文语言表达习惯。英文翻译应从语言维出发,斟酌用词。本研究进行语言维方面的选择转换,将Artificial Tianhe删掉。英译:The 1500 km-long Hongqi Canal was built at the precipitous Taihang mountain by the people of Lin County in the 1960s,lasting ten years of hard work.

(三)拟人生命保留译法

红色旅游景区一向倡导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红色加绿色”指在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中采取绿色翻译,还原文本生命,产出有生命的绿色译本。绿色翻译强调保持原文本中的绿色底色和生命,所以说在翻译过程中应恰当采用拟人修辞手法,还原原文本生命。

例如,可以对红色景区草坪上“小草微微笑,劝君绕弯道”文本中小草的生命进行成功 “移植”,体现情感因素,翻译为The grass is smiling.Please walk on the path[17]。同样,“小草可爱,大家喜爱”文本中的生命特征和情感特征明显,可译为The grass is cute, everyone will like it。

(四)归化加意境保留译法

翻译除了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在文本形式中还要注重语音层审美信息、字形(词形)层审美信息、句子层审美信息和篇章层审美信息[18]。

例如,公示语“登山索道,下山滑道”,翻译为Mountaineering cable way, down the mountain slide。原文本形式是对仗且平衡的,译文完全打乱了原文本形式上的对仗平衡美;从语音层来看,原文本中“登(上)山”与“下山”对照,但是译文无法体现原文本语音和形式上的对仗平衡美。本研究建议改译为Uphill cableway, downhill slide。

(五)音译加正面词汇译法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备跨文化意识,注意将文化差异考虑在内,努力实现两种语言的文化生态平衡与和谐,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6]。当“译语文化和原语文化表现为一种紧张的对峙”[19]时,译者需要深入了解原语和目标语文化,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剖析,最终选取合适翻译。例如,“红旗渠”的英文翻译是The Red Flag Canal,未考虑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红色在中国是吉祥、喜庆、热烈等美好积极的代名词,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是血腥、暴力、冲突、危险的代名词,例如,red alert( 紧急警报),red balance(经营赤字)。本研究认为,可以采用音译方法,将其译为The Hongqi Canal或者The Chinese Red Flag Canal,以显示出red在此处并不是西方文化所代表的消极含义,而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积极意义。

五、结论

本研究以红旗渠景区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对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特征及外宣翻译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认为低级错误频出、无法传递有效信息、忽略文化差异、忽略文本绿色生命及意境美感缺失是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根据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的特征,结合生态翻译学,本研究提出交际维、语言维、生态维、美学维及文化维多维翻译标准作为规范红色旅游景区翻译的重要标尺。在“CLEAR”翻译标准指导下,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景区外宣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如类比加舍弃译法、异化加规范译法、拟人生命保留译法、归化加意境保留译法及音译加正面词汇译法。在“CLEAR”翻译标准的指导下,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红旗渠景区英译文本的翻译问题,这也证明了“CLEAR”翻译标准的可行性,这对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增强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对外传播影响力。

猜你喜欢

红旗渠红色旅游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弟子规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弟子规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