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06高春波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基础育人思政

高春波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及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责任。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也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建设课程思政能在高校范围内形成较为全面的育人格局,使各专业课、基础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从而培育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推进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创业基础课程应紧跟课程思政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在教会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育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不断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对大学生人才的多样化要求。此外,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还能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指明创业、就业的正确方向,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创业存活率低等问题,同时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但从当前高校发展环境来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还存在一系列困境,影响创业基础课程发挥育人作用。鉴于创业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高校管理者及创业基础课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策略和路径,有针对性地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力争全面展现创业基础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 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将培育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置于教育的重要地位。而传统模式下,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重在教授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对大学生是否具有创业所需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及思想价值观缺乏必要的重视,难于顺应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所以高校应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教学,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引领大学生创业导向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要求逐步提升。在重视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高校还需改革创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其创业提供方向引领。一方面,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养成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应对社会变化和时代要求的需要。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育人内容,可以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及积极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基础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此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就业过程中正确应对社会多种价值观的冲击,有效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展现大学生创业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创业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是确保大学生正确创业方向的需要,能帮助大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进步、社会变化中,促进大学生创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融入其中,强化思想意识,帮助大学生将创业方向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1]。

(二)优化教学模式,改变创业基础课程重知识技术、轻道德育人的局面

当前,部分高校创业基础课程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时,多以教会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识、锻炼大学生创业技能为主要方向,却忽视了创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思想价值观及职业修养方面的作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能优化教学模式,改变高校创业基础课程重知识技术、轻道德育人的局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首先,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素养,掌握基础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从而促使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更贴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形成更为全面的发展格局。其次,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须更加全面,除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外,还须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及思想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还须改革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将情景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实地锻炼式教学等方法融入创业基础课程,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所需技能,树立职业价值观。只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优化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才能进一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帮助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获得更全面、更深入、更长远的发展。

(三)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创业不仅需要相关知识技能,相关的创业精神、心理品质及人生态度都不可少,对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来说更是如此。高校及创业基础课程教师应重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培育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创业态度,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及时代要求[3]。从创业角度来看,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还需要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面对失败的态度,而传统模式下,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较少涉及此方面内容,难于引导大学生养成成功创业所需的心理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基础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以及积极的态度,同时提升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创业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 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困境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涉及教师育人能力、课程育人资源、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内容,而囿于部分高校对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教学模式的传统守旧,难于充分展现创业基础课程的育人效果,也难于满足课程思政发展要求。

(一)创业基础课教师育人能力有待提升,难于紧跟课程思政发展进程

当前,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师多来源于校内辅导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及部分校外企业兼职教师。从整体分析来看,这些教师具备基础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也能帮助大学生通过课程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创业要求等内容,但除辅导员外,其他各类教师多不具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所需的育人能力,对校内课程思政建设也缺乏深入了解,难于引领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难于培育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思想价值观及职业素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缺乏对创业基础课教师队伍的综合培训,导致教师缺乏深入了解创业基础教学所需综合能力的途径,也难于充分了解创业基础课程在建设课程思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已占据教师多数时间和精力,导致创业基础课教师难于深入探索育人模式,难于紧跟课程思政发展进程。

(二)创业基础课程育人资源把握不准确,教学内容难于满足课程思政发展要求

由于高校部分创业基础课程教师育人能力的不足,导致难于准确把握课程的育人资源,严重影响创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在高校整体范围内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也受到一定影响。一方面,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深入合作,所以教师对创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资源缺乏全面把握,导致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仍以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训。另一方面,高校开展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还缺失坚定的政治导向,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也较为传统,对课程教学应有的政治功能和育人作用缺乏深入规划,影响教师对课程中育人资源的深入把握,不利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

(三)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育人价值难于充分展现

当前高校开展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多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也以讲授法为主。在此模式下,大学生缺乏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大班讲授也难于充分照顾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习惯,严重阻碍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价值的充分展现,也难于助力高校整体课程思政的建设。一方面,高校及教师在开展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时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时未深入分析大学生的需求及学习习惯,导致大学生对创业课程教学缺乏兴趣,其蕴含的育人价值也为难于有效展现。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设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时,较少使用信息技术做支撑,严重限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进而难于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课程场域也被限制在传统课堂范围内,难于深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四)创业基础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难于全面把握课程育人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学评价也主要以教师为主进行设计,严重影响高校及教师对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育人效果的全面把握。首先,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难以真实反映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且教师难于直接感知创业课程教学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及创新创业精神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业课程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其次,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为大学生对基础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包括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及对就业创业形势的了解,从而影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最后,期中、期末考试及创业技能大赛等为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结果性评价虽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却难于深入考察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变化,从而影响教学评价的真实性。

三 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为有效突破上述困境,切实实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改革,高校需提高对创业基础课程的重视,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促进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一)提升创业基础课教师育人能力,引领课程紧跟课程思政建设步伐

教师是高校开展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是创业基础课程建设的前行者,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有效改革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从而提升创业基础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者通力协作,引领创业基础课程紧跟课程思政建设步伐。一方面,高校须对创业基础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不仅需要强化基础创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还需融入思想政治育人内容,帮助教师认识到建设课程思政对创业基础课的重要影响,同时为教师提供了解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途径。同时,高校也需为创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合作探讨提供机会,使双方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符合本校办学实际的创业课程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内容及形式等多方面展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也引领创业基础课程逐步顺应课程思政建设要求[4]。另一方面,创业基础课教师应提升育人能力,重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息和良好的创业品质、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主动学习最新政策,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对高校创业教育带来的影响,重视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协作,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使创业基础课程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深入挖掘创业基础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创新教学内容

高校创业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课程教学,要注重挖掘课程育人资源,注重教学内容创新。首先,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化合作,在提升创业教师育人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挖掘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资源,在合作中重视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及社会责任、人文素养的培育[5],从育人资源层面入手丰富教学内容,为大学生提供培养思想道德修养及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多种路径。其次,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须保持一定的社会敏感度,对开展创业及创业教学所需的多种内容进行全方位了解,确保创业基础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同时也为更多思政育人资源作用的发挥提供助力。最后,高校及教师在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政治导向,为挖掘更深层次的思政育人资源提供方向引领,更好地实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及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如此,高校便可以创业基础课程教师为主导,在正确方向指引下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资源,从教学内容层面实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

(三)优化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多角度协同展现育人价值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了独特的个性及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实现创业基础课程培育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必须对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尊重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及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课程教学的兴趣,多角度展现创业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价值。一方面,高校及教师应尊重大学生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大学生学习需求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实现创业基础课程育人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及教师应注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顺应当代大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习惯,在大学生充分参与及师生互动中突破创业课程教学时空限制,充分展现大学生的创造性,助力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如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设计情景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教学体验,通过情景式教学体验模拟创业情境,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操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式教学加强大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通过混合式教学拓展创业教学的范围,更好地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进而推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多角度展现育人价值。

(四)完善创业基础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教推进课程实现育人价值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创业基础课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于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困境,高校还须完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等角度促进创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全面发展,同时为教师提供全面掌握课程育人价值实现程度的便利,进而有效推进创业课程教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改革。首先,高校应将大学生、创业课程教师、班级辅导员及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等纳入教学评价主体,发挥各类评价主体多角度评价的作用,促进教学评价的真实与客观,切实反映大学生接受创业课程教育的情况。其次,高校应完善创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在评价学生获得创业知识、锻炼创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思想观念的变化及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指标融入教学评价;在设置大学生创业大赛时,将创业理念、方向规划及项目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等设为评价指标,从而有效把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产生的影响,也更为全面地把握教学效果[6]。最后,高校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还应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创新教学评价形式,力争将教学评价贯穿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大学生建立专属的创业学习数据库,记录学生在创业知识技能及思想观念等层面发生的变化,为教师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模式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评价主体、指标及形式等方面的变化,高校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更深刻地认知教学过程中育人价值的展现,从而推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不等式”基础巩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整式”基础巩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