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研究状况*
2023-01-06谢芬芬贾雪梅吕正梅王盛花郑丽明
刘 超 谢芬芬 贾雪梅 吕正梅 王盛花 郑丽明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合肥 230032)
为了解我国高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通过检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和万方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从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状况和展望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课程思政的提出,目的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新模式。目前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工作主要从课程思政的目标、思政元素、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探索和研究。课程思政已经受到了各层次高校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政策并开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积累了丰硕的建设经验。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念,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关注的热点,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必然选择,将在医药卫生领域为达到立德树人和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同时还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课程思政也由此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念,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也是高等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必然选择[3-5]。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是将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实践,对培养政治素质高的医学专门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得到了广泛开展,取得了好的进展。但是目前在教学理念、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现介绍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近年来我国高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状况、问题及解决方法,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1 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课程思政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主要依托和运用学校所有课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培育、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实现 “三全育人”为最终目标[4]。课程思政中的课程可理解为教学科目,思政指的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课程思政综合以上两点,以各类课程为依托,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5],并最终让学生有效的接受教育,以达到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6]。
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和完善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保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实现[5],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意识形态的维护,防止“和平演变”对高校的渗透[7-8]。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使教师经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利于思想政治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传播健康社会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整体素质[9-11]。
2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建设概况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微观形态结构及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是刚刚走进医学大门的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12]。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2.1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目标
从目标来看,组织学胚胎学课程思政目标一是为“健康中国”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 年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医学教育的“大思政”服务[13]。二是为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医学教育要强化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健全医教协同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以需求为导向,以基层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13]。
2.2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元素
一类是有关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12-13],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15],在理论课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着力点,融入家国情怀[16-17]。例如我国组织学的奠基人马文昭先生,在帝国主义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时,开始对吗啡中毒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探索出一种戒除鸦片烟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解放后,马老又研究磷脂类对组织的作用,并将其理论推广于临床实践,为组织学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12]。二是“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教育”,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教育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15]。例如学习呼吸系统时,讲授非典期间349位同胞失去了生命,让学生体会生命在疾病面前的渺小脆弱,进而增强珍爱生命、生命的意识[15]。三是有关“献身医学,执着追求”,将科学发展史融入到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13];把科学精神培养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15],培养奉献精神[16-17];例如我国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利用祖国医药资源,在多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证实青蒿素的抗疟作用,攻克世界医学难题,造福了无数患者[16]。四是有关临床防治[13],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例如讲到女性生殖系统,人工流产手术的并发症包括损伤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发生宫腔粘连,导致月经稀少,可能导致再次怀孕困难等。告诫学生要自尊自爱,做好防护措施。
3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方法
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的培养要求,一是提出“混合式教学”理念,分别开展理论课、实验课以及第二课堂课程思政设计,例如“有机融合”多种教学模式或方法(如PBL、CBL、TBL、翻转课堂等)和多学科内容(思政、文、史、哲、美学、人文、伦理等)到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点中,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之目标[14]。二是融入人文、伦理精神,融入科学创新思维培养,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16-17]。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蟾蜍气管纤毛摆动实验,进行动物伦理教育,指导学生按照动物伦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温柔对待实验动物[16]。三是采取传统授课、微课、慕课与“互联网+教育”等相结合的多维授课模式[18]。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线上教学,开展线上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对医学生开展医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
4 展望
4.1 存在问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 教育理念上,高校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价值情怀等局限[20]。尽管部分高校的课程思政理念已经逐步融入各类课程建设、管理活动和精神文化环境之中,但是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仍显不足[3],课堂教学实施效度不足[17]。师资队伍上,教师立德树人主体意识不足,参与度不够[17]。许多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关注较少,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还有待提升,进行课程思政的能力不强[5],接受课程思政培训较少。课程体系上,没有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配套机制有待完善[17]。管理机制上,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合力来建设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和体制,缺少实现“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1]。
3.2 解决方法
首先,通过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课程思政理论学习。认真学习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习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其次,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例如通过组织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课程思政培训等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项目建设,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凝聚力;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来落实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案、课件和教学评价等具体细节。
再者,完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建设课程体系;并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完成思政课程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价值渗透的有机融合。构建有效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5]。例如注重形成性评价[17],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德育教育进课堂的满意度,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教师通过阅读心得体会、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学生的行为表现[20]。还可以通过开展具有鲜明教育主题的第二课堂,将德育元素与知识元素完美融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21-24]。
最后,明确课程思政制度保障和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和长效化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例如落实党委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工作,明确高校所有课程都应发挥教书育人功能,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
综上,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措施[22]。组织学与胚胎学是本科生医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要在专业课授课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医学学科特点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教师,应迎接挑战,强化思政教育意识,潜心研究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优化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注重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衔接融合,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为培养政治素质高、医术高的医疗卫生专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