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01-06李锐
李锐
中共通辽市委党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和支撑。通辽市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多年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定力,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收获碧水蓝天的同时,也为同类型城市发展提供了借鉴。
持续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资源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自然基础。通辽市在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构筑乡村振兴的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推进矿山生态修复。2018年以来,通辽市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通过委托中国科学院有针对性地编制生态修复专项方案,通辽市制定、出台了矿山修复整改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标准,强化领导、企业、行政部门责任落实,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从“煤城”到“绿都”的身份转变。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不仅使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明显好转,还在修复过程中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建设,增加了矿区人文景观建设,将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山打造成花园式矿山,栽种了沙棘、苜蓿、芍药、波斯菊、孔雀草等绿植,使矿山在夏秋之际成为了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通辽市目前已建成绿色矿山82 家,2022年计划建成绿色矿山12 家,努力打造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一体化绿色矿山示范区。
推动科尔沁沙地治理。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其中52.7%的面积位于通辽市境内,是全国沙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极大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辽市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应本地区生态环境的防沙治沙模式。科尔沁沙地治理坚持“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造封飞相结合、以封为主”的生态治理方针,大力发展高效节水林业。截至2021年5月,通辽市以年均综合治沙200 万亩的速度,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892 万亩、退耕还林624.3 万亩,曾经的漫天黄沙已转变为绿色林海。
打造绿色优美城区。通辽市积极为居民打造绿量适宜、水清风净的优美城区环境。除免费开放森林公园、西拉木伦公园、辽河公园、人民公园等40多个公园外,通辽市大力实施主城区绿化工程,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努力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率,保持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及绿化覆盖率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2022年,通辽市将启动中心城区市政园林管护市场化、环卫保洁一体化改革,不断提升绿色城区建设水平。
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
强化林草资源管护。近年来,通辽市进一步加大森林草原管理力度,采取禁牧封育、转移人口、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严格落实森林草原资源保护责任制。成立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严厉查处涉林涉草违法案件,以高压态势打击破坏森林草原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林草资源清理整顿工作,多措并举保护森林草原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无立木林地恢复造林300 多万亩,划定并实施公益林补偿面积1089 万亩,划定基本草原面积3218.6 万亩,草原植被盖度已达到62%,实现了全市不断增绿的良好效果。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综合考虑地区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态保护效果、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指标等因素,以要素区分为基础,按照生态保护成本予以适当补偿,精益求精地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分配标准,将生态补偿与产业生产挂钩。对生产发展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着重提高当地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内驱力和行动力,建立行政嘎查村之间的生态环保联动机制。
大力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
近年来,通辽市采取多种途径将生态资源积极转变为生态资产。依托森林草原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了林草旅游、木材深加工、种苗花卉种植、林果种植、林下种养殖等产业体系。
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特色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通辽市发展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的重要基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辽市坚定不移推进乡村绿色循环发展,坚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依靠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打造“生态+”“旅游+”等生态扶贫典型。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充分挖掘庭院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依据地区实际,结合地区产业特色,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业。森林、草原、山地、沙地都是通辽市重要的生态景观,也是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辽市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业。在继续打造大青沟、珠日河草原、阿古拉草原、宝古图沙漠等旅游景区基础上,建设奈曼王府、孝庄园等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在加强矿山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修复矿区旅游业。以霍林郭勒市为例,仅202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2.64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00 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00 余人(次)。
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振兴。在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的基础上,通辽市努力实现自然资本增值,持续提升森林草原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各项资源,实现生态资源优化配置。以搭建生态资源管理平台为契机,通过科技手段整合生态资源,及时调整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建立符合通辽地区实际的生态资源核算理论和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平台建设,实现生态产品市场价值,促进碳汇增产增收,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将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意志,笃行新发展理念,继续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眼远景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铿锵前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