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3-01-05秦前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外初中语文课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以更为专精的态度去接触、理解、品读传统文化,借助丰富而多元的课程资源、素材去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理念。凭借多彩的课程学习活动为自己获得更多的践行传统文化的契机,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和正确性、现实实用性产生全面的理解与认同,进而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最强的助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学习课内知识的过程中从富有传统气息的角度去对这些内容形成全新的认知,从不同的侧面去剖析、摄入与之有关的知识养分;另一方面则可以课内知识为原点,通过“辐射”型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构建起相对完备且内容丰富的文化资讯体系;同时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化认知,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显著扩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初中生可以借助课内的翔实资讯来为自己理解传统文化铺下更多的“台阶”,让自己得以在学习、吸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拾阶而上”,同时也能够依托于诸多详细的资源实例来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精准、具体、多样的认知抓手。这既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更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学生当中形成强大的传播优势。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去探索,在教学中通过有效方式方法,处理好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依托课内资源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必然要以课文作为最基本的素材,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一定要重视起对课文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机利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重点挖掘课文当中所出现的契合于传统文化内涵的人物行为、社会现象、物品、文学语句、特定称谓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挖掘,从而让学生能够依托于对课文成分的基础理解形成对应的传统文化载体、素材和场景认知,进而达成理想的渗透教学效果。

在带领学生学习《<论语>十二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就其中的具体内容来引导学生做深入解读,以这些话语为载体和渠道去理解传统儒家思想中“仁”“礼”“信”等核心主张的内涵和现代传承意义,并可结合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日常活动来对这些主张的践行方式做进一步的诠释。

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具体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可延误课程的教学进度,否则会起到不利的反作用。

二、依托课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

初中生虽然已经经历了一定阶段的身心发育,但是他们仍旧保留着比较浓重的感性化的思维色彩,更习惯于也更喜欢于通过直观的方式去了解知识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开展课外资源挖掘时重点突出对影视资源的利用,依托于它们在信息呈现方面所具有的直观、动态的优势条件来具体地呈现出具备传统文化内涵的信息元素,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可谓是“一举两得”。在完成了《木兰诗》这一课的课内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诸如《花木兰》等有关的电影作品或其选段,让学生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影片中对场景、道具的利用以及情节的演绎,直观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服饰、社会生活和军事、政治制度形成一定的了解,并切实感受“花木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忠孝”的传统道德。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在开展课外拓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务必要引入丰富且优质的课外文学篇目。据此,教师应当在结束课文的基本教学后,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以及传统文化渗透工作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带领学生对一些课外的文学作品做适当的阅读理解,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文化认知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的解读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平台,让教学效果的取得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对于《过零丁洋》这首诗的课外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同样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并将两首作品结合起来,根据其中具体的词句来感受作者撰写这些作品时所怀有的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不惧强敌、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并将这份传统道德理念的情怀向学生做进一步的介绍。

三、依托实践资源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

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保留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对于一些有意思的活动都有着很强的参与意识,并且也经常可以在参与这种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思维潜能。据此,教师可以利用本科目中丰富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场景还原活动,选择一些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作为“剧本”,并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服装,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去体验传统文化的应用表现和作用内涵,通过这种更具代入感和体验感的方式来强化渗透教学的效力,进而提高工作的作用层级。在进行《智取生辰纲》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结成几个剧组,根据本篇课文的内容做一些适当的改编并为每个组员分配对应的角色,而后在下一堂课让大家将自己的作品展现给全体师生,从而对这篇课文里所体现的我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和古典小说的文学风格做出更有质感的展现。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去感受社会、品读文化,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将自己的工作视野从课堂转移到更为广阔的户外天地当中。据此,教师需要在执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们的兴趣、能力以及有关的教学内容、目标,组织学生前往校外的广阔天地中,让学生以实践化的方式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和实践应用、传承效果,从而使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成果得到实质性的巩固、扩大和优化。在完成了《春》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周六日的时间组织学生来到当地的公园、植物园或者近郊地带开展踏青活动,一起放一放风筝、采集一些标本,并可从事一些诸如“投壶”之类的传统文化游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四、依托环境资源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悄无声息而又巨大、深远的,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和想法。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出环境教育法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经常活动的一些场合环境中融入一些同时体现语文教学需求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和语文气息的熏陶之中,使之在耳濡目染的状态下达成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深化个人传统文化认知层级的目标,以此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一些写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励志古诗词名句的条幅,在门框、黑板四周贴上一些带有“回”型纹路或者祥云图案的古典风格装饰贴画,还可以在窗台、杂物柜上摆放一些矮脚梅、君子兰、雏菊、斑竹等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当中的植物盆栽,等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记忆和灵魂,只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有机研究、继承和弘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教学当中大力践行,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阵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认真解读、积极践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实现课程教学的专业性、思政性和民族性的多维优化发展,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持续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82.

[2]李伟.试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3):39.

秦前胜,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外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