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激发兴趣,善用情境活跃思维

2023-01-05张明亮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西山设置文本

问题情境是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考查的载体,对语文任务群教学各环节的展开、学生思维的提升、兴趣的激发及“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模式悄悄走进课堂,慢慢渗入师生学习中,由此问题情境的选择、创设及运用就成了无可避免的问题。

而如何巧妙创设并利用问题情境高效开展语文任务群教学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问题情境与任务群教学之间共生共进的关系。

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任务或问题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因为问题的巧设,从而形成环环相扣的任务活动单元,若干个任务活动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任务群体。因为有了问题,情境变的更加真实,任务群才有了活力,而缺少问题的情境,会让学生活动失去了方向和目标,任务群最后只会不了了之。此外,问题的设置体现对教材分析的力度和深度,缺少情境的问题,会变的乏味而呆板,任务群教学就显得干涩,僵硬。

例如,某中学老师精心设计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单篇任务群文教学。该老师根据文本内容,教学要求等,设计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为湖南永州政府开发“西山文化”的主题集中体验活动,学生参与“西山文化”设计,积极打造“西山文化”产业。

“西山文化”情境的設计与作品相扣,与当地相关,非常真实,学生趣味十足。可见,任务情境的设置必须根源教材,依托实际情况而设定,教材与实际应该紧密相联。

而设置怎样的问题情境才能让课堂更加真实,让任务群环节更为流畅?

该课设置三个任务单元:分别为“发现宴游的真相”“参与西山的文化建设”和“西山文化设计成果发布会”。第一个情境任务紧扣文本,第二个情境任务由课内想课外延伸,而第三个情境任务,重在学生的展示和交流。三个任务单元,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课内到课外,最后的成果展示类似总结,设计层层推进,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体现很强的逻辑性。

为了让各个活动单元充实,且富有操作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任务一中,设置二个问题情境活动,要求学生一探究“诸山之游”和“西山之游”的差异性,二探究西山的“怪特”。借助两个问题情境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为后面活动展开铺平道路。

在“参与西山的文化建设”这一问题情境中,设计三个活动:

活动1:“西山文化”开发设计中心计划在西山之巅建造一座观光厅,请同学们为该观光厅命名(题写匾额),并撰写一副对联;

活动2:开发中心举办“大美零陵,西山看山”旅游推介,需要一段西山自然景致的推介词(200字左右);

活动3:对于“西山文化”的内涵,开发中心莫衷一是。请你撰写一段文字,解读“西山文化”之精髓(200字左右)。

这三个问题情境活动,将“文化建设”的活动任务进一步的细化。活动1不仅让学生了解对联和匾额的文化知识,更体现文化概括的能力;活动2让学生懂得如何写“推介词”,语文的应用性很好得以体现;活动3更是让学生思维深化,探究文化精髓。三个问题活动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注重素养的提升,关注着能力的成长。试想,如果没有此三个问题情境活动,那么任务情境会大打折扣,课堂效果难以预料,任务群教学如何开展?

由此可见,情境易构,问题难设,问题情境与任务群教学的相互支持,共生共进。巧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师生兴趣,而善用情境能够活跃师生思维。

明确关联,而如何选择精选并巧设情境呢?我们选择多篇任务群教学为例深入探究。

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对《荷花淀》《党费》两篇课文进行群文教学时,巧妙抓住两篇文章的交集之一即展现的均为女性革命英雄形象。根据内容需要,设计题为《战火纷飞日,巾帼亦英雄》的教学构思,重点探究其巾帼英雄形象。

首先设置任务情境:海头高中校报《海贝》要出一期“战争文学中的妇女”专题,其中《荷花淀》中 “水生嫂”和《党费》中“黄新”入选,《海贝》报拟刊登她们的图片,请你为她们写一段推荐词或一首小诗(不超过10行),希望从她们的形象中获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让她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天得以传承和发扬。

如此设计,是为结合本校《海贝》校报,为学生提供真实体验。真实的情景方有真实的情感,引导学生有真实的体验。

围绕此任务情境,设计三个问题情境活动。

问题情境活动一:把握英雄形象,挖掘闪光精神。在该活动中,要求学生从环境、人物、精神等方面,结合文本挖掘,不仅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更是对后面手法及精神的探究做铺垫。任务紧扣文本,梳理文本内容,抓住小说之环境、人物、主题三要素展开;既训练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又能感受人物精神,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显得清晰明确,利于实际操作。

问题情境活动二:比较手法异同,探寻艺术价值。虽处不同时代,但均为巾帼英雄,请结合文本,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异同,完成表格。该活动不仅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形象的塑造手法,利于构建人物塑造手法知识体系,还能对英雄形象加深理解,与高考小说阅读,联系紧密,让学考并不脱节。

问题情境活动三:穿越古今时空, 探寻心灵之声。让“我”与“水生嫂”或“黄新”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任务要求:①内容真切;②100字以内。

该问题情境设计不仅在心灵上,让小说中人物和现实中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是对学生立德树人核心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而且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革命烈士的精神,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对微写作也是一次很好的训练。

三个问题情境活动,穿插其中,由文本到文外,由人物到精神,不仅有书写还有表达,全方位锻炼学生各项能力,让任务群有了深度、新度和力度,利于课堂展示与操作。

以此思之,首先任务群教学中问题情境活动的设计应合于现实。“情境”真实的问题背景,如此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人生体验。生活中有公园、花园、广告、对联、博物馆、艺术院、图书馆等等,都是创设问题情境“优秀”的场景。例如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情境教学时,不妨构思为某历史博物馆划分展览区域,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区;《别了,“大不列颠尼亚”》《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列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此划区,既符合历史事实,也能让学生看到国家民族百年振兴之路的坎坷和艰辛。

其次,问题情境的设置更要便于启发性。情境作为综合能力考查的载体,完成“立德树人”的思想教学任务,巧妙的暗示,合理的启发,尤为重要。如同前文所提第一单元任务群任务的设计选择上,通过展区的划分,就是让学生深刻体味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華民族的百年奋斗史,展现道路的曲折,体现民族的心理,更揭示历史的意义。

再次,问题情境的设置应利于学生构思。过难、过偏、过分或是学生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境,务必远离。如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可以设置分析英雄形象环节。让学生还原情境,设计人物素描,既可提供毛主席、焦裕禄等个体形象,亦可设置红军、抗疫医护人员等群体形象。不仅有文字的表述,更可发挥学生美术的功底。

此外,问题情境的设计应适于课堂展示。学生的课堂毕竟就一间教室,三尺讲台,场面设置过大,效果适得其反。如在学习《包身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体验包身工生活的不易,居住条件的恶劣,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切身实体会情境,在“七尺阔、十二尺深”的讲台上,让学生尝试是否可以挤下“十六七个”学生?如此亲身经历的体验,远比书中文字来的更加直观,体验更加深刻。再如,在柳永《望海潮》一词中,有老师就巧设任务:让学生为每句配画。学生素描画面,利用教室实物投影,张张投影,幅幅诠释,整节课成为“画”的课堂,谁说学生展示的只有读书、写字呢?

推动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势在必行,且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问题情境教学依然不可避免出现于课堂教学之中。明确问题情境与任务群教学的关联,巧设并善用问题情境,将成为提升课堂高效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塑造“立德树人”之思想的重要路径。

张明亮,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西山设置文本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观西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西山闲笔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