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23-01-05杨璟
关键词: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探索
随着移动网络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在整个媒介生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体融合成为主流媒体释放新活力的重要途径。2014年,随着《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出台,媒体融合也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随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率先构建了多业态、多层次协同推进的新媒体发展格局。各地也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天水日报社把握大势,在学习考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主力军转战主战场,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业态发展要求,积极作为,顺势而为,稳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发展所向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业态,是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地、充分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新闻产品,进而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渠道进行传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就是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简单嫁接迈向相“融”阶段,实现内容、平台、渠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地市级主流媒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区域新闻舆论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动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已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自我革命。目前,中央、省级媒体凭借资源、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媒体融合不断做大做强。县级媒体运用政策赋能,全面建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市级主流媒体正承受着来自省级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上下两级媒体的双向夹击,面临“空心化”潜在风险,推进地市级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向。
与省级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相比,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比较迟缓、问题相对较多、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融合发展中,地市级主流媒体面临着机制僵硬化、内容同质化、人员老龄化、资金短缺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严重制约地市级主流媒体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瓶颈。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阻礙了地市级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而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的特殊性,一方面在于地市级主流媒体在我国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格局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地市级媒体由于受众的差异性,不同级别媒体受众在媒介使用和信息消费习惯上也有所不同。面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发展空间不足,弱点和缺陷被无限放大了,传统地市级主流媒体受众规模逐步缩小,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在逐年下降,舆论引导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统媒体格局深度调整的大趋势下,加快推进融合发展成为地市级主流媒体求得生存发展、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的探索
媒体融合的实质是破除制约媒体发展的瓶颈。作为地市级主流媒体,天水日报社近年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不断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主动适应新业态发展需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从坚持深耕内容、加强制度保障、坚持移动优先、强化技术支撑、整合优势资源等方面入手,出实招真融实融,实现了采编流程、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环节的有效融合,积极构建了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天水日报·教育周刊》、“新天水”客户端、“新天水”网、天水日报微信公众号等“两报一刊一端一网多微”的全媒体宣传大格局,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2019年12月,“新天水”客户端(网)正式上线运行,天水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关键性步伐,进一步巩固壮大了主流舆论阵地。天水日报社上连甘肃日报社,下通天水所辖7个县区的融媒体中心。近年来,报社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市带县”媒体发展模式,鼓励和吸纳市直部门和五县两区入驻“新天水”客户端(网),形成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的新闻信息服务平台,移动优先战略日益凸显,新闻报道鲜活生动,新媒体产品形式多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20年,天水日报社坚持主力军转战主战场和移动优先原则,对内部机构设置重新进行了调整,制定了《天水日报社职责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成立了全媒体指挥中心作为媒体融合的中心枢纽,全媒体指挥中心由天水日报社编委会成员组成,全媒体采访中心、要闻部、新天水编辑部、综合部、全媒体文化中心、社会新闻部等采编业务部门负责人入驻指挥中心,备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全媒体指挥中心实施采前、编前调度会制度,对全社所有记者的新闻选题,从选题报送、线索筛选、采前策划、记者调配、采编要求、注意事项到发布平台、事后考核、奖罚兑现等采编全流程,实行全社“一盘棋”的统一调度,以采编调度指令形式面向全社采编人员发布,形成“报+刊+端+网+微”的全媒体发布终端“大脑”。为确保媒体融合下党媒公信力进一步加强,切实提高新闻产品质量,天水日报社进—步强化采、编分离机制,采访中心负责新闻宣传报道,为各媒体提供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等内容。编辑部门负责报纸版面的编、审、校等环节,并统筹组织协调安排稿件和版面。采、编分离机制的推行,让记者、编辑的职责更加清晰、定位更加准确、运行更加高效。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稿件内容、版面编排的考核力度,通过严格奖惩措施,提高采编—线人员创作优稿优版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新天水”客户端、“新天水”网发稿快捷及时、时效性高、载体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形成“策、采、编、播、发、管、控、馈”立体化内容生产体系,着力构建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相适应的采编流程、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实现媒体融合“—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发布”的集约型采编模式。
推动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新闻媒体传播态势、传播途径都发生深刻变化。把握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激发深度融合力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地市级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职责使命。从天水日报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展情况看,笔者认为,地市级主流媒体要有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守牢舆论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是新时代赋予党报等地市级主流媒体的使命和义务。地市级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首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民意,确保主流舆论阵地坚如磐石。在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天水日报社切实增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站的原则,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融入到新闻宣传工作各环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主流舆论持续巩固壮大。
二是坚持内容为王。内容始终是新闻媒体生存的根本,“内容为王”是新闻产品取胜的法宝。在新媒体时代,地市级主流媒体要遵循新闻规律,做好新闻内容素材的策、采、编、发,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内容创新是第—位的,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化,新闻内容的生产始终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新闻呈现的基底,也是媒体深融的底色。地市级主流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植根本土,核心就在于能不能提供让广大市民喜欢的、需要的、离不开的内容。地市级主流媒体要立足本土、深耕地方,深入挖掘本土化新闻,以“地利”拾得竞争性先机,担当起新型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受众。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天水日报社积极推进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报纸和新天水客户端(网)的受众进行全方位梳理定位,努力实现新闻内容的精准推送。一方面立足本土實际,做足做活本土内容,客观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和决策部署。另一方面改进新闻报道方式,利用微视频、长图、H5、Vlog等新媒体传播手段,构建不同形态的全媒体产品,给受众提供快读化、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同时,积极加强与人民日报社、甘肃日报社的衔接沟通,借船出海,把本土优势和特色亮点传播出去,赢得了更多受众,吸引了更多外部资源。但是,作为地市级主流媒体,也不能一味地、片面地迎合新媒体特色,要坚守原则、坚守底线,推出的新闻产品要有一定的严肃性、思想性,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是坚持以技术为支撑。推进媒体融合特别是深度融合,离不开现代传媒技术和平台的支撑。当前,互联网媒介新技术正在日臻成熟,这些技术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媒体融合,必须顺应和把握互联网时代传播的特点和趋势,高度重视新技术在媒体生产、传播、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为内容生产和传播赋能,实现内容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提升传播力。技术支撑方面,天水日报社加快推动技术自主创新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媒体的深度融合。全媒体指挥中心——媒体大脑,具有线索选题、视频连线、版面进度、稿件考评、部室策划等功能,覆盖了“策、采、编、播、发、管、控、馈”等全新闻链路。
四是培养“一专多能”,打造全媒型新闻队伍。地市级主流媒体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新闻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偏低,观念偏老,“老龄化”现象普遍存在,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最终也要靠人才队伍的转变来实现。打造全媒型新闻队伍,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可以带来新闻传播的新思维、新理念,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能够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2020年以来,天水日报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自己学”等方式进行自我革命,采取了“引进+培养”的模式,面向社会择优招考了10多名优秀人才。同时,还分批次抽调采编一线人员赴上海、兰州开展新闻业务培训,努力培养一批伏案能策、提笔能写、看稿能编、对镜能讲、举机能拍的“一专多能”全媒型新闻人才。
五是以制度化保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为支撑,保障媒体融合发展顺利推进。为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地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天水日报社一方面实现了科学化人员配置,制定了《天水日报社职责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按照“大采访、小编辑”整体构想,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科学有效整合了采、编人员力量,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业态发展需要,用科学的人员配置把人心聚起来,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抓实绩效考核,坚持收入“多劳多得”宗旨,根据“干什么、考核什么”的原则,抛开“一刀切”的简单处理方式,制定了《天水日报社媒体融合采编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绩效指标适当向采编一线岗位倾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极大地调动了编辑、记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天水日报社新闻业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地市级主流媒体,上连党心,下接民心,是连接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工作,要自觉顺应新技术推动的媒体生态和传播模式的新形势,勇于探索和把握新闻传播的新规律,以新的新闻理念指导新闻实践,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杨璟(1982.04—),男,汉,甘肃武山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