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内外联动视角下儿童美育共同体的构建及实践路径探究

2023-01-05刘晓红 魏一胡蕊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2年6期

刘晓红 魏一 胡蕊

摘要:面对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新要求,“儿童美育共同体”这一构想为推动儿童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思路。儿童美育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儿童美育理念,为完成共同的儿童美育目标,以儿童为中心,以多主体协作、联合和多资源协调、集合为准则,群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在儿童美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生命有机统一体。针对现阶段校内外儿童美育工作存在的理念性、主体性、实践性问题,探索科学有效的儿童美育共同体构建设想和策略,以及内外联动视角下以儿童为中心的多元理念融合、多主体协同、多资源共享的实践路径,从而促进儿童美育质量的提升和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内外联动;儿童美育共同体;美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8502(2022)06-0054-07

作者简介:刘晓红,菏泽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魏一,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胡蕊,菏泽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

美育,历来为中国传统文化所重视,承担着以美育人的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更是高度重视儿童美育工作。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面对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新要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美育的独特育人作用,立足美育的本质,探索和创新儿童美育实践路径,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为校内外儿童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儿童美育共同体”的提出,旨在校内外联动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儿童美育工作新的实践方式,探讨儿童美育发展“共同的未来”。

一、“儿童美育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

要厘清儿童美育共同体的内涵,首先要理解美育共同体的内涵。近年来,“美育共同体”被频繁提及和阐述。南京大学教授周宪在谈论“美育共同体”时提到美育突出的跨学科特征,“从学科间关系来看,美育显然是一个具有跨学科特性的知识或教育领域。这倒不是说美育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学科及其合作来研究,而是强调美育本身就包含了不同学科的知识要素。” [4] 这说明美育需要多学科人才、多样化资源的联合。学者何玲进一步对“美育共同体”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其目的、形式及构成要素,“美育共同体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美育,完成美育的任务,实现美育的价值,以美育精神为共识,以美育活动为载体的由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个体、组织与组织等相互协作、联合起来的生命有机统一体。” [5]由此可见,美育共同体是有着一致的美育理念、共同的美育目标、多主体联合特性的共同体。

儿童美育共同体是在遵循美育共同体理论和建设原则前提下,针对儿童群体的美育思想和实践策略。儿童美育共同体有三个重心,即美育概念的本质、共同体概念的理念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前两个重心既符合“美育共同体”的定义,也有着儿童教育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恰恰是由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所决定的。以儿童为中心应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进行适当的美育,杜卫在《儿童美育概论》中提到:“儿童美育应该是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培养形成健全的、协调的审美心理结构,通过促进儿童的审美发展来促进儿童丰富完整的个性。” [6]因此,将儿童美育共同体这一概念界定为,基于一致的儿童美育理念,为完成共同的儿童美育目标,以儿童为中心,以多主体协作、联合和多资源协调、集合为准则,群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在儿童美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生命有机统一体。

儿童美育共同体的目标是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7]儿童美育共同体的内涵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儿童美育的目标,促进儿童自由全面发展,培养儿童丰富完整的人格,以儿童为中心,以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为手段,以培养儿童审美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审美活动为方式,以协调、集合各种美育人才、资源、组织构建有机共同体为策略,打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美育新模式。

二、新时代校内外儿童美育工作的困境与挑战

构建儿童美育共同体,一方面是儿童美育发展的历史推动,另一方面是顺应时代所需和解决儿童美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儿童美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协同育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现实壁垒。构建美育共同体,必然要正视在美育理念、目标上的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认识到目前尚未形成校内外多部门协同、跨学科融合、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性与合力的问题。

儿童美育理念认知统一性的缺失。不同的群体对美育理念、目标的认知存在着差异性,这对于美育范式的“不可通约性”造成离散性张力。这种偏差性的认知包括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技能教育等。长期以来,很多美育工作者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这种对美育的窄化把美育变成了一种与其他学科割裂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美育的价值,这实际上是一种“小美育”,而不是能促使儿童身心和谐的“大美育”。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技能教育,“现实中,替代美育的艺术教育其实也常常走向唯技艺的异化艺术教育。艺术知识与技法的训练和掌握变成了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唱得准、画得像成为对学生艺术水平评价的主要尺度” [8]。把偏重于艺术技能培养且以技艺水平为评价依据的艺术教育当作美育的认识,显然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与美育“促进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儿童美育共同体要培育的是身心完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高尚人格的时代新人。与之相对的,是学者提出的美育“评价利益共同体”,是由学校的功利性体制、评委的功利性心理、家长的功利性诉求和培训机构的功利性目的相互激发而形成的,背离了美育的初衷,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美育[9]。

儿童美育多元主体协同性的缺失。儿童美育共同体的设想是为了解决美育资源和人员的集合问题,实际操作中必然需要突破各领域间的壁垒。在校内、校外边界的约束下,儿童美育的实践困难增加,校内外主体的协同在持续性和稳定性上面临困境,这就对校内外联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以活动或项目为依托的方式、以虚拟平台为载体的模式会出现教学活动非规律化、教学资源非常态化、教学队伍离散化问题,难以打破各领域壁垒,形成有效连接。要解决儿童美育的痛点,只有解决专业、组织等方面的衔接和使用问题,集结现有的资源和人才,才能形成美育合力,实现儿童美育共同体的实体化和常态化。

儿童美育多平台资源共享性的缺失。儿童美育具有复杂综合体的特性,仅凭单学科、单部门、个体、单一形式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由多元协作才能完成。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的资源不协调、不均衡仍是儿童美育工作面臨的现实问题。当前仍存在着儿童美育素养发展与优质美育课程资源、师资紧缺的矛盾问题,存在儿童美育实践范式创新转化与共享不足的问题,各主体仍以“各自为政”为主,缺乏跨界整合的思维和魄力,缺乏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的校内外美育深度融合。

三、校内外联动视角下儿童美育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从整体上看,构建儿童美育共同体需要在纵向上顶层设计,在各级教育部门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指导思想、教学方案和管理办法;在横向上要形成联动,打造校内和校外两个同心圈层,校内以专业美育教师为主,各学科形成协同关系,校外在人员上与校内形成补充和提升,在资源上承担更大的美育任务,形成联动、互补。在共同体内,人员既相对稳定又可以灵活调配,教学内容、资源配置统一、稳定,便于儿童美育精神的贯彻,更好地实现美育目的。

加强美育思想建设,促进多元美育理念融合。其一,坚守“以儿童为中心”的宗旨。儿童美育共同体只有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面向儿童的未来,才能打破束缚,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领儿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其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美育具有独特的立德树人价值和机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儿童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以德铸美,培养儿童的审美素养和家国情怀。其三,坚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新时代的美育工作者更应对美育的时代特征和育人价值有所审视和把握,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儿童更加宽广的空间,尤其要摒弃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实用主义的错误理念,打破将美育等同于艺术美育、美育等同于艺术技能教育的错误思想,树立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美育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随着美育实践活动的快速发展,对美育的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探讨也愈加热烈,2022年全球美育大会提出“以美为媒,跨越分界”这一主题,在大会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90余名专家学者就9个专题进行研讨,从全球视野探索、思考美育的观念、价值与创新实践,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理解、建构新时代美育的意义与范式。

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多主体育人衔接。儿童美育共同体的构成包含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及环境层面的要素,个体层面包括儿童、学校美育教师、校外机构美育教师、家长、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群体层面包括学校、企事业单位、校外美育机构、社区机构等,环境层面包括课堂、网络、角色、校外生活等。这些要素需要通过纽带实现良性的沟通和协作,从而形成动态的、发展的、和谐的有机统一体。其一,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的美育素养,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通过课后服务、馆校合作等形式促进校内外教育的融合。目前,以校内外联动的方式促进美育共同体的建设已在美育实践中摸索推进。例如,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美术学科立项开展了“基于美育共同体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的研究”课题,美育共同体成员包括区兼职教研员、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中学美术中心组成员、中学美术新任教师等,这种校内外人员的组合方式和培训模式具有借鉴价值。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文艺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学校与美术馆、少年宫等馆校合作进一步加强,逐渐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各方力量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其二,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要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美育中来,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美育必须建立在整体的有机系统教育环境中,立足校内,延伸校外,形成以美育教师为主体,教育管理者、各科老师、学生家长和校外相关人员密切联系的动态教育网络,从而形成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场所,以自然环境、校外公共文化场所为辅助的全方位美育生态系统。以宜昌市实验小学为例,“双减”后,宜昌市实验小学与多个艺术组织和团体签订了战略发展协议,开设了更多具有地域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社团,聘请了一大批艺术专业人士到校担任老师,多个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中都有宜昌市市区文化艺术组织的专家参与和家长的身影,真正做到了名师“走进来”指导,学校组织“走出去”开展社会活动,家长参与孩子的艺术活动的家校社协同美育。

共建共享多平台资源,实现美育资源的活化利用。要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底蕴,广纳美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其一,儿童美育需要更为稳定的人才队伍,校内外的师资和专业人才力量协作,形成内生长潜力。可以利用学校教师资源,以联合备课的方式制订统一的美育教学方案;另外,可以更多地以校外资源作补充,以聘请校外专家的方式补充校内教师队伍,建立校内外联动“共同体”机制以保证有充足的美育师资。其二,儿童美育需要更为合理化的资源配置,完成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资源协调利用。要充分重视和利用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挖掘、整合博物馆、美术馆等非传统美育资源,联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拓展美育路径,开展多元化的资源合作,让儿童受到多样化的美育熏陶。其三,儿童美育需要多平台的共建共享,形成多元共存下的融合创新发展。以山东为例,山东校外教育单位菏泽儿童活动中心和菏泽市春蕾小学在儿童美育上展开了联合行动。春蕾小学师资不足,由菏泽儿童活动中心组织的专家进校园开展美育教育活动,一方面为学生举办传统文化、教育戏剧、少儿合唱、美术手工等公益大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采风和记录自然笔记,让孩子们每周均有不同的美育课程选择,能够做到百分百覆盖所有学生;另一方面引入以中国儿童中心为主导的“双有”主题教育活动、山东省体育艺术大赛系列活动,同时举办菏泽市少儿书画大赛、才艺展演等活动,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广阔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其四,儿童美育需要数字化资源的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要用儿童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方式,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创造美、传播美,实现美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实现线上美育资源共享,从而构建更加融合、丰富、充满活力的美育生态,推动美育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当下,美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青睐。好的美育,带给儿童美的享受,让儿童既能够欣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优美意境,也能体会到《千里江山图》中的家国情怀。但是要让美育在儿童成长中实现以上功能和价值,仅仅靠校内课堂上的教学是无法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的,这一点在美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已达成共识,积极有效地联合校内外美育,将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环境美育等以校外美育的途径加入校内美育中,这在全社会成为一种呼声。也正因此,校外教育中的美育活动成为落实儿童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城市到农村,越来越被广泛地认可。这是因为,相比校内教育在美育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和困境,虽然校外教育在美育实践中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但校外美育的优势更为明显。第一,校外美育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它是孩子们在闲暇时间自由选择的产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层次和兴趣选择;第二,校外美育有更广阔的平台,给孩子提供的自我展示机会和方式更加多样,更利于儿童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爱好;第三,校外的美育课程和资源相较于校内的更加丰富多彩,除艺术教育类的如音乐、美术、书法等专业性的审美教育外,可与博物馆、剧场、非遗艺术、大自然等更开放的审美资源相互交融和渗透,以实现对儿童的“大美育”。由此可知,相比校内美育,校外美育显现出了更大的活跃性和创新性,这是因为校外教育相对灵活的机制和新兴的优势,使其具有更多的尝试和调整的可能性。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2]。基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现阶段急需具体的有效思路和方法大力推进儿童美育的发展。在众多儿童美育实践探索中,构建儿童美育共同体无疑是一条可以大力尝试的创新路径。构建儿童美育共同体的关键是校内外联动,这既是实现儿童美育共同体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当下美育实践现状带来的必然选择,更是未来儿童美育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http://www.gov.cn/xinwen/ 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8-10-15).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 5551609.htm.

[3] 新华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 25/content_5721685.htm.

[4] 周宪.美育的学科共同体及其想象力[J].美育学刊,2021,12(04):1-7.

[5] 何玲.美育共同体:内涵、特征及时代使命.教育理论与实践[J].2020,40(25):8-12.

[6] 杜卫.儿童美育概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3,173.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9.

[8] 易晓明.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J].美育学刊,2016,7(03):1-7.

[9] 邱濤,徐亚健.社会美育的价值与有效路径探究[J].美术观察,2021(06):75-76.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

LIU Xiao-hong1, WEI Yi2, HU Rui1

(1. Women and Children’s Activity Center in Shandong’s Heze City;

2.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Center)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community” provides reference idea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new idea, centered on children, is a living organism that has been formed based on the consistent concep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which encourages cooperation among various subjects, and takes unity and resource coordination as its criteria in the practice of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ideological, subjective and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and out of school,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dea of and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the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community” in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It also discovers the practical path featured on multi-concept integration,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on and multi-resource sha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words: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Community; Aesthetic Education Work

(责任编辑:张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