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力谷:高质量发展的株洲答卷

2023-01-05邓莹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株洲动力高质量

□文/邓莹璐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湖南·株洲)

[提要]打造中国动力谷是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实现株洲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棋。通过打造产业“航母”、开拓创新“蓝海”、重塑城市“名片”,株洲由传统工业重镇转变为创新型工业新城,中国动力谷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自高质量发展提出以来,株洲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株洲毅然决然告别了传统工业的荣光,结束了过去数十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老旧产能退出,如何补位由此产生的空档?GDP增速放缓,如何逆势而上实现突围?面对经济稳增长的空前压力,株洲的决策层坚定地提出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经过这些年的全力打造,株洲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制机制更活、结构布局更优、质量效益更好的老工业城市转型新路,属于株洲的动力新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一、谋划高质量发展之策: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的背景

(一)审时度势的主动选择

1、契合发展战略的时机。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对外贸易摩擦逐步升级,新兴经济增长模式在复杂曲折中演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长江经济带”“制造强国”“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部署。这些为株洲产业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机遇。

2、抢抓政策叠加的先机。株洲地处湖南“一带一部”核心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又处于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衡“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群之中,相关政策利好在这里叠加。其中,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入全国首批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全市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强基工程专项项目等达到17个;省委、省政府将株洲市三大动力产业列为全省对接“制造强国”和“制造强省”的重点产业,并建立了湖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

3、对接市场需求的商机。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该产业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销售量逐年走高。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2,57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120万辆,占比不到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于2020年正式发布,提出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在2025年将达到新车销售量的20%,纯电动汽车在2035年有望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力军。

(二)立足优势的科学考量。工业制造是株洲的脊梁。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株洲早于国内绝大部分地区迈入铁路交通时代,在20世纪初期便成为株萍铁路和粤汉铁路交汇的交通枢纽。正因如此,株洲成为旧中国实现工业救国之梦的理想之选,当时民国政府筹划在株洲建一个中国的“鲁尔区”,株洲现代工业自此萌芽。

1936年8月,田心小镇打下了中华民族火车工业的桩基——建厂修理进口蒸汽机车。1937年,由宋子文、曾养甫发起,在株洲设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总厂。1949年8月,株洲解放,从此往后的70年是株洲工业风生水起的阶段。建国初期,国家“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株洲以其重要铁路枢纽的优势再次引起关注,成为全国首批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1954年,中央将前苏联援建我国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的4个确立在株洲;同年8月,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在国家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落户的同时,株洲走“以大厂带小厂”的路子,积极兴办地方工业。1958年12月,中国第一台交流干线电力机车诞生,播下了现代轨道交通装备的第一颗种子;同年,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研制出新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1959年,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立,后来成长为鼎鼎大名的中车株洲所。至此,决定今后株洲工业格局、奠基中国动力谷的核心企业悉数登场。

从一穷二白到创造出一个个工业奇迹,株洲的工业完整经历了中国工业化的各个阶段,是中国工业化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株洲诞生了290多项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数十年的辛劳与汗水所积淀起来的产业基础,见证了株洲发展动力产业的优势与实力,为打造中国动力谷注入强大的信心。

(三)高屋建瓴的提前布局。所谓中国动力谷,包括了三层含义:中国,代表国家级水平;动力,代表产业特色;谷,代表创新创业生态环境。2016年9月,加快建成株洲中国动力谷正式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2017年4月,株洲中国动力谷建设领导小组成立;2019年8月,《株洲·中国动力谷发展规划(2018-2025)》正式发布。中国动力谷的谋篇布局,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早在规划之初,中国动力谷就形成了“全产业、全市域、全生态”的理念,确立下“135”发展策略。“全产业”是中国动力谷的产业集群属性,涵盖三大动力产业(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两大优势传统产业(服饰、陶瓷)的“3+5+2”产业体系;“全市域”是中国动力谷的空间布局属性,涵盖株洲市整个行政区域,包括主城区和4个县市;“全生态”是中国动力谷的产业形态属性,涵盖企业链、空间链、供需链、价值链等多维度互利共赢、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二、开辟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的实践

(一)集聚发展,打造产业“航母”

1、同频共振建设产业链。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下,采用产业链思维,将每一个产业依靠大中小企业连点成线,形成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的产业链发展格局。从2018年开始,株洲探索出产业链链长办公室、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的联动机制,政、企、校协同发力,形成“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同频共振”效益。针对近年来坚持以链长制抓产业中存在的“政府热、企业冷”问题,进一步完善链长制人员构成。链长由市级领导担任,副链长则既有“政府力量”代表、“市场力量”代表,也有“科研力量”代表,成员为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真正把政企校的力量统筹起来。链长制下设链长办,创新推行链办“双主任”制。比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办公室主任由石峰区和发改委各派一名副职担任。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协同发力,统筹推动产业链重大工作,协调解决矛盾问题,不断优化产业生态。这种具有株洲特色的产业链模式,在全市17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迅速得到应用,联动效应表现显著。

2、配套升级提质产业园。通过连续开展“项目攻坚年”“产业项目建设年”等活动,园区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方面通过园区自投、企业代建、引入社会资本等多重方式,建成标准化厂房512万平方米,引进企业1,225家,超额完成了2015年提出的“146”目标(即三年内,计划在10家园区建成超过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超过600家企业)。2014~2019年间,园区工业集中度由69%提高到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40%提高到64%。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园区内部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新开工产业项目中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多达820个,北汽二工厂、湖南移动数据中心、汉德车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两机”专项、三一集团石油装备和智慧钢铁城、株洲信息港、奇点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

3、优化环境打造先进城。近年来,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园区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九成以上事项“最多跑一次”、开办企业“三天即办结”、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同时,创新了驻外招商的方式方法,派出三支队伍分赴北上广深等多地开展精准招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引进涵盖19家三类500强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700余个。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株洲“多点开花”培育的新兴产业,正以燎原之势激活整个产业生态。集聚发展为株洲产业发展注入澎湃新动力,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在加速实现。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株洲市GDP增速趋于稳定,2019年GDP突破3,000亿元大关,较全国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株洲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更显发展成效,连续4年实现平稳增长,尤其在2019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得到较大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6.9∶43.4∶39.7调整为2019年的7.3∶45.2∶47.5,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

(二)立足服务,开拓创新“蓝海”

1、广纳创新人才。作为三线城市,留住人才有难度。员工对薪酬待遇有要求,企业却为难于用工成本压力大,靠企业独立支撑有困难,政府第一时间拿出了人才公寓、个人贡献奖、购房补贴、就学服务、人才绿色就医通道等一系列暖心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例如,重奖企业负责人,实施工业企业“十百千”工程,对营业收入按亿元、十亿元、百亿元等级首次上台阶企业,每个台阶都按营业收入的万分之一给予企业负责人奖励。正是真金、真情、周到服务让株洲集聚八方英才,吸引了以11名院士为首的国家级高端人才、各类技术人才、产业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一体的人才队伍,建立了由800多名专家组成的株洲·中国动力谷专家智库。

2、丰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创新平台的强力支持,而过去依赖财政资金扶持的创新平台由于缺乏市场活力且与产业链脱节没有起到支撑作用。为此,株洲市委、市政府运用市场化手段,全面集成产业链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资源,打破单位、部门、地域的界限,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产业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例如,2019年株洲时代电气联合长安汽车、南方电网、格力电器等8家企业,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的功率半导体制造业创新中心(湖南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并按IGBT应用领域组建7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携手产业链上中下游骨干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创新。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市共建成430家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全覆盖的创新平台体系,为推动技术创新、做强延链补链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搭建创新载体。在发展创新平台的同时,株洲还着力建设了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等一大批园区载体,让好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让创业团队、初创企业在良好的创新载体中积蓄能量、开花结果。2015年8月31日,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作为中国动力谷的核心区盛大开园,这片7,000亩的园林式产业园区,是中国动力谷引进和培育企业研发机构的核心载体,目前集聚优质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250余家,平均每4天就有一家高新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并以每年20%的加速度吸引顶尖人才在这里种下梦想、收获硕果。

正是怀揣着创新引领的初心与执着,株洲的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一类地区第一,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株洲连续九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创新已成为引领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三)聚焦品牌,重塑城市“名片”

1、开放合作锻造品牌。尽管深居内陆,但株洲不仅自力更生,更积极融入世界发展大格局,努力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株洲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推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源于株洲创造的中国制造已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流动的国家名片。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态构建当中,用创新成果增益全球产业生态和民众福祉,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2、绿色低碳擦亮品牌。过去,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很难两者兼顾。然而,在中国动力谷,既呈现出淋漓尽致的现代工业之美,也绽放出别致的自然生态之美。厂房车间与蓝天碧水相融,工业化的激昂旋律与花鸟虫草和谐共鸣。在这里,以两型改革试验为牵引,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真正让产业“绿”了起来、强了起来。例如,栗雨工业园是株洲重点打造的“绿色园区”,园区坚持“生产方便、生活丰富、生态优美”的“三生”协调理念,新、改、扩建项目环保审批率达100%。园区大道宽敞整洁,标准化厂房屹立两旁,一片片青草、一棵棵绿树、一簇簇鲜花围绕着厂房,呈现出一个现代化绿色生态园区。

3、营销宣传打响品牌。如今,在各大报刊、网站、手机客户端等都能见到中国动力谷的标志。2018年12月,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专题介绍中国动力谷,肯定了株洲·中国动力谷的优异成绩与广阔前景,中国动力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正朝全世界扩散。从车间到会场,从线上到线下,从纸媒到荧屏,中国动力谷的营销与宣传增添了日新月异的途径和手段。比如,“动力株洲”的抖音账号就拉开了“了不起的株洲造”抖音短视频拍摄大赛,越来越多人能够通过短视频了解株洲、了解中国动力谷。

三、共享高质量发展之得: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的启示

(一)以新思想为指导,把准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自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株洲一直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压力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2020年9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的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打造中国动力谷正是体现出坚决推动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在株洲落地落实,自觉把株洲工作纳入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大体系中谋划的魄力与决心。

(二)以创新为引领,牵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动力谷的崛起有赖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推进。全面创新,既体现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也体现在工作方法创新、跨领域融合创新。株洲创新性地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组建产业链联合党委,充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制度优势,发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谁走好了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企业如此,每一个职能部门也如此,都要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崇尚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支持创新。

(三)以市场为主导,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力”。激发创新潜力和企业活力,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以市场为主导,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围绕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从而构筑起企业为主体、创新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转型升级之路。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政府通过温暖企业行动,全面落实四大纾困举措,实施五大企业减负行动、六大企业赋能工程,真正体现出以企业为主体激活市场活力的行动力,同时也彰显了领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价值追求。领导干部充当企业的“联络员”“服务员”“参谋员”,把服务工作做到企业的心坎上,让企业真正享实惠、得好处、觅新机。

(四)以产业为抓手,建好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夯实现代产业体系这个着力点,要基于地方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来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抓产业一定要做好规划引导。通过分析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发展趋势,来进一步明确和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构造一个新的符合地方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株洲制定了建设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工业“1093”行动,就是不断明确和突出株洲产业发展重点。第二,抓产业一定要做强产业集群。株洲动力谷的实践表明,要以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找准自身优势产业,形成产业差异化布局,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

(五)以人才为中心,集聚高质量发展的“优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一是要立足需求选配人才。在配备干部的时候,株洲充分考虑了建设制造强市对干部管理的需求。比如,曾从中车株机选配了一名驻马来西亚的总经理,直接到石峰区任区委副书记职务,主抓工业。二是要发挥人才聚合效应。株洲集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人才一万多人,在轨道交通制造业仅有的工程院院士全都在株洲,人才聚合是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成就千亿级产业的根基。由此可见,产业发展要用好人才优势,做到尊重人才、依靠人才、关爱人才。

猜你喜欢

株洲动力高质量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