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情景式案例教学探讨
——以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为例
2023-01-05刘显晖熊超华韦玉柳
刘显晖,兀 婷,熊超华,韦玉柳
(1.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1; 2.广西科技大学BIM研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1)
工程合同管理作为建设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传统的授课形式单一,多以教师陈述式授课方式展开学习,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让课程和课堂回归学生,并以“知识问题、问题层次、问题探究、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1]。对于知识的获取,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探究学习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案例式的方法作为一个系列方法,具有案例选择与整理、情景创造、角色扮演与实践体验等环节。谢晓专指出案例教学与情景式教学的融合是案例教学法的升华[2]。情景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学习共同体为依托,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融合情景式案例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1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情景式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实际工作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它来自于实际的工作情景,使得学生在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班级、组别的讨论”[3]。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学习者引入案例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研讨等方式,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都有很大的转变。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情景式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以共同体的形式,进行情景式仿真演练的学习方法,将角色扮演与情景式教学融为一体,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领导力、人际交流等能力。情景指根据现实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经历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现实的工作场景,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学习共同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教师与学生不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情境性、参与性、互动性、合作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这一基础上融入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情景式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
情景式案例教学在设计应用时,需要考虑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现阶段的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4]。结合以上影响因素,以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为例,从知识整理、案例选定、组别设计、情景设计、总结汇报、考核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讨论。
2.1 知识整理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涉及专业广、建设周期长、参建方多、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因此合同的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工程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涉及经济、技术、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知识[5]。根据《合同法》相关资料显示,建设工程合同被分为建设工程勘察合同、设计合同和施工合同三大类。从工程合同类型来看,建设工程从项目提出到工程竣工,大致需要签署工程咨询合同、工程勘察合同、工程设计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工程施工合同等合同类型。从合同的签订过程来看,分为合同的策划、谈判、签订等合同管理过程[6]。从合同代表方来看,分为承包方、发包方。从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来看,包括决策部门、主管部门、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从合同管理的任务来看,包括确定合同结构、编制合同管理工作计划、提出合同目标及标的技术要求、起草合同文件(包括招标文件)、组织合同谈判、组织合同签订、组织合同实施、跟踪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发包人义务履行情况、控制合同变更、控制合同索赔及合同纠纷、汇总合同报告、编写合同管理总结报告[7]。
2.2 案例选定
工程合同管理所涉及的工程案例包括工程建设整个阶段的工程咨询合同、工程勘察合同、工程设计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索赔等不同类型的案例。以合同索赔部分为例,建设项目合同索赔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委托专业的代理机构开展工作,但由于律师不作为项目合同履行的直接参与者,需要企业人员提交材料,因此企业及管理人员对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是否规范,对索赔能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
在筛选工程项目合同索赔过程中,应尽量选取一些典型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本文列举了工程中常出现的典型案例:A.投标时对材料单价调查不细致。B.投标过程中工程量复核不细致。C.投标报价时图纸复核不细致和调整单项报价出现的问题。
2.3 组别设计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合理的小组构建和小组成员划分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小组设计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效率。明确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点,在知识点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班级人数、男女比例、学生成绩等进行分组。在分配小组任务时,可依据工程合同管理的签订过程或合同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在处理合同纠纷所涉及的合同索赔与反索赔时,以40人小班为例,按6~8人为一组,两组结合,具体安排为:组别1—索赔方;组别2—反索赔方。组别1VS组别2,小组各方分别代表不同的身份,分别站在索赔与反索赔的角度开展案例资料整理、索赔答辩等。
2.4 情景设计
情景设计主要构成要素包括:A.情景模拟的依据。学生在开展情景设计前,由小组团队成员自行设计情景模拟方案。B.情景模拟的场地及模拟展示环节。C.情景模拟的主体把控,坚持学生为主题的学习方式。D.情景模拟教学的目标。学生在情景模拟前需建立个人成长目标。课程通过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情景模拟设计,采用模拟法庭中的合同纠纷、合同索赔,模拟建设过程中的各参建方等。以合同索赔为例,在组别设计中分出索赔方与反索赔方两个团队角色,索赔双方经历调解、和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完成索赔。在索赔情景演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实际工程中合同索赔的原则,如索赔合同条款是否有依据、理由是否充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2.5 总结汇报
情景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形成文字、图表等形式提交,并采用PPT等路演答辩的形式向教师和班级同学展现成果。教师及学生对路演答辩的小组进行提问,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评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团队成果的不足并汲取其他小组团队的亮点。最终形成书面的课程学习总结,使学生对案例及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6 考核评价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情景式案例教学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考核评价设计包括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组外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构建小组内部的考核设计与奖励措施。例如,每个小组给予固定的100分、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等成绩,小组成员根据个人在团队中所担任的角色、完成的工作量、完成的效果等对组内成员进行打分,组长综合小组同学意见,确定该同学的最终评级。组间评价:小组间根据PPT的汇报及答辩对每组成果完成度进行评价。组外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交的文字材料、图表、PPT、视频等成果的质量和进展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打分。
3 结语
情景式案例教学最大程度上为学生还原了工程合同管理中各部分的具体操作与实施,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学习状态,使学习更加贴切项目的实际应用。通过情景式的案例模拟,有效增强了学生对于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各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合同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