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梭菌性疾病的鉴别及预防

2023-01-05梁珍雄广西钦州市钦北区畜牧站535000

兽医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毒血症梭菌

梁珍雄/广西钦州市钦北区畜牧站 535000

羊的梭菌性疾病是在养羊的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由梭菌感染后造成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在羊养殖场多发,而且发病后的症状既有类似又有区别,有的病在发生后病情发展迅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造成病羊的死亡,因此要注重本病的预防工作,以便能够及时将本类疾病消灭在未萌芽中,从而避免造成损失。

1 羊快疫

本病是由腐败梭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绵羊。

1.1 流行病学羊快疫的发生多呈现散发状或地方流行性,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但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本病原多在自然界中存在,通常是形成芽孢的形式。当羊群采食到这些被芽孢所污染的草料或饮水时就会造成本病的感染,这些芽孢会在病羊体内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导致内脏器官受到损伤,最终引起羊的死亡。本病原主要感染6~18月龄的羊,尤其是绵羊。山羊的发病率低,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本病具有一定季节性,多发生于秋冬和初春等季节,这些季节容易出现气候突变,可以造成大量病原的繁殖。

1.2 临床症状羊在发病后,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会出现死亡,养殖人员常会发现羊只在放牧后死亡或是在第二天清晨死亡在圈舍中。对于发病较缓的病羊可见其常卧于圈舍一角,不愿意站立和行走,常出现腹泻和腹痛症状,而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羊运动失调,出现磨牙和抽搐的情况,最后出现昏迷和衰弱,常于发病后的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就可以出现死亡,病羊在死亡前可见从口鼻中流出带有泡沫的血液。

1.3 病理变化将病死羊进行剖检,可见病死羊出现迅速的膨胀和腐败,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积液,在胃的底部有出血斑或者坏死灶,胃黏膜下有水肿情况。在病羊的肠道内有气体充斥着,还可见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症状,有时还可见有溃疡和坏死灶。心脏的内膜和外膜也可见有出血点,胆囊充盈肿胀。

2 羊猝狙

本病是由C 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引起的,多发生于绵羊,而且发病年龄通常在6~24 月龄。

2.1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是由发病羊进行传播,这些羊通过消化道向周围环境中排出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可以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对牧草和饮水等造成污染。当这些受到污染的草料和饮水被羊所食用后,病原菌就会在羊的肠道内产生毒素,从而导致羊发病和死亡。该菌主要感染绵羊,但对山羊也具有一定的易感性。通常是在冬春季节发生,呈现出地方流行性。

2.2 临床症状本病发病急,通常是在3~6h 就会出现死亡,死亡前病羊一般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有的病羊病程稍长,可见精神沉郁,侧身倒地,不断出现磨牙和惊厥,眼球出现突出的情况,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死亡情况。

2.3 病理变化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可见其病变主要集中于肠道,尤其多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中,表现为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黏膜出现充血、出血和糜烂的病变。有时还可见有大量大小不等的溃疡灶。病羊的胸腔和腹腔均有大量积液,积液在空气中就逐渐成为絮状的纤维素性沉淀。在浆膜上还可见有针尖状的出血点。病羊在死后骨骼肌内开始有血样物质蓄积。

3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是由D 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发生后在肠道内可以造成大量毒素产生引起病羊的死亡。病羊死亡迅速,而且死亡后表现为肾脏的软化。

3.1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2~12月龄的羊,其中绵羊的发病率要高于山羊,当羊群的体质下降后,病原菌就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造成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羊的毒血症。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是在春夏交替的季节多发。病原多形成芽孢,这些芽孢能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当羊采食后就会被感染。

3.2 临床症状病羊多在2~4h 内就出现死亡,死亡前表现为抽搐,突然倒地,而后出现四肢划水的状,四肢肌肉震颤,不断磨牙,眼球打转。有的病羊主要是表现出昏迷和倒地流涎,磨牙,最后出现昏迷而死亡,死前有时还出现腹泻。

3.3 病理变化病死羊的病变多见于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有时心血管系统也有明显病变。可见病羊的真胃内有没有消化掉的饲料,肠道内黏膜充血和出血,使得肠壁呈血红色,并且可见有大量的溃疡灶。肺脏常见有水肿和出血。肾脏变软。在胸腔和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有时还见心脏内外膜有点状出血。

4 羊黑疫

羊黑疫是由B 型诺维梭菌感染后引起的,又称为坏死性肝炎,主要发生于绵羊。

4.1 流行病学本病原能够感染1 岁以上的绵羊,尤其是对处于2~4 岁的绵羊感染性最高,通常发病羊的营养状况良好。山羊也可以感染发病,有时牛也可以感染本病原。本病主要发生于春季和夏季,这个季节肝片吸虫流行,使得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低洼和潮湿的地区内发病更盛。

4.2 临床症状本病的症状与羊肠毒血症以及羊快疫均有类似的地方,病羊可见发病急,病程短,通常病程不超过3d。主要表现为病羊会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病程稍长的可见其离群独处,食欲废绝、呼吸不畅,体温上升,常可以达到41℃以上。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羊出现俯卧,并嗜睡,而后失去意识,突然死亡。

4.3 病理变化本病的病理变化表现为皮下的静脉有充血情况,而且颜色呈暗黑色,胸部皮下组织出现水肿。浆膜腔内常见出现渗出,渗出液会在空气中凝结,颜色呈黄色,腹腔内液体呈现血红色。左心室会有内膜出血,肝脏有肿胀和充血的情况,而且在肝脏表面可见有坏死灶。坏死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限清晰,多为灰黄色,呈圆形或卵圆形,在坏死灶的周围有带状充血,颜色鲜红,坏死灶的直径通常为2~3cm,切开后切面呈现出半圆形。

5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的病原为B 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危害羔羊,表现为急性毒血症。

5.1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7 日龄以内的羔羊,尤其是处于2~3 日龄的羔羊感染发病率最高。羔羊痢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发生于草料差且没有做到补饲工作时,容易发生本病。在气候寒冷和温差较大的时间内发病率会有明显升高。特别是纯种的细毛羊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杂交羊的发病率和杂交代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代数越高,发病率也越高,死亡率也随之升高。本病的传播途径是经过创伤或脐带感染。

5.2 临床症状羔羊痢疾具有1~2d的潜伏期,病羊可见精神沉郁,垂头呆立,停止吸食乳汁,而后出现腹痛和腹泻的情况,排出的粪便具有恶臭味,粪便不成型,有的浓稠有的稀薄。在发病后期,粪便中还可见有血液。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羊出现虚弱和不能站立,眼窝出现下陷,大小便失禁,有时病羊表现为腹胀但排便少,四肢发冷,卧地不起,角弓反张等情况,严重是从口中吐出白沫,最后表现为昏迷和死亡,在死亡前可视黏膜发绀。通常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的1~2d 就会死亡,病情严重的病羊在发病后几个小时就会出现死亡。有的病羊发病较轻,可能会自愈。

5.3 病理变化将病死羊切开后,可见在消化道内有没有消化掉的凝乳块,小肠黏膜会有发红和充血情况,在小肠上有1~2mm 的溃疡,在溃疡周围可见有带状出血,有的肠道内容物发红有血色,肠系膜淋巴结也出现有充血和出血的情况,心包内可见有淡黄色的积液,切开心脏后,内膜也有点状出血。

6 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要对这几种病进行鉴别,可以通过流行季节以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区别。

羊快疫需要对皱胃及十二指肠进行观察,是否有炎症。也可以通过涂片染色镜检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到两端钝圆的粗大菌体,配合临床诊断,可以确定本病。

羊猝狙需要从体腔液中分离到C型产气荚膜梭菌,并且能够在肠道内容物中发现有β 毒素。结合临床诊断,可以确诊本病。

羊肠毒血症也需要通过对回肠发病严重的肠道炎症段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还要对肝脏和;脾脏也进行检测。结合发病季节处于雨季,以及发病羊的多处积液和出血的情况可以确诊本病。

羊黑疫通过涂片镜检,可见在视野中发现有菌体粗大的B 型诺维梭菌。再结合本病发生多是在肝片吸虫流行的区域,剖检可见肝脏的坏死性变化,可以做出确诊。

羔羊痢疾菌体经涂片镜检后可见菌体呈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粗短,多排列成对。结合发病羊的日龄和临床症状,也可以确诊本病。

7 预防措施

对羊梭菌性疾病的预防可以采取疫苗接种方式,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通常可以成熟应用的疫苗有两种,分别为三联苗和五联苗。这两种疫苗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在免疫时剂量应当控制在5mL 为最佳。要对所有羊群进行接种。在接种疫苗的基础上,要加强饲养管理,羊圈要保持干燥,并且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预期是要避免在不同季节出现气温变化过大的情况,导致羊群受到应激而体质下降。羊舍内要应有木制的栅栏,防止羊群受到损伤。给羊群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和饮水,而且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需要搭配合理。如果放牧,要注意避免让羊吃到谷物,尽量到草变黄较晚的地方进行放牧。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羊舍的清洁卫生,羊舍要常打扫,及时将舍内的有害物质排出。羊场要制定出定期消毒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消毒要做到全面和彻底,并且消毒液要更替使用,定期进行轮换,避免长时间应用同一种消毒液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毒血症梭菌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
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组织病理变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