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社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23-01-05王翠
王 翠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开展专业教育,不同的专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也是后期大学生能成为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的坚定基础。现代的高校教育不仅要传授最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加大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大学生专业社团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专业社团的建设和引导不仅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巩固专业理论学习,更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平台。目前,大学生专业社团在组织建设、管理运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要更好地发挥大学生专业社团的作用,平衡高校专业教育教学和专业社团之间的关系,使社团发展和专业教育教学相融合,对大学生专业社团进行改革和建设,打破传统的社团思维,创新社团运营,通过科学规范的社团组织、灵活特色的管理运营、严谨规范的评价体系把大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专业教育实践相结合,打造新时代优秀的企业人才。
1 社团组织
社团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是社团的重要基础,是后期社团运营的保障。大学生自身具有开放性及包容性等各种特点,大学社团的宽进宽出导致其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管理考核较为困难。传统的社团组织主要是依据社团各项职能进行分工,由社长、副社长及各大职能部门(宣传部、策划部及活动部等部门)组成,部门结构繁复,而专业社团又需依托于专业开展各项活动,必然更强调其专业性和灵活性,这就需要全新的适合其发展的组织结构。
目前,大学生专业社团比较新颖的社团组织结构设立一种是依托专业活动类别进行设立,成立实践组、创业组等组别,还有一种就是更加灵活的项目化运营的组织体系,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每次项目都成立临时的组织结构,完成相应的组织活动,如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企业参观实践等内容。此外,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各项组织制度也需要同步健全和完善,确保社团组织可以正常有序发展,这不仅包括健全的考勤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基本制度,还有综合评价考核制度也应随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不仅可以保障社团的有效运行,更加能够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投入到更多的专业社团活动中来。
2 管理运营
大学生专业社团管理运营是社团建设的核心,本研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2.1 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其专业建设和发展,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专业社团不同于其他社团就在于其专业引导性,专业教师为主导不仅可以引领专业引导,更能将专业社团发展成为教师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培育的良好平台;学生通过和专业教师共同活动,不仅可以紧跟行业专业的最新前沿,更能帮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大学生专业社团作为专业教师和大学生进行沟通的纽带,也是教师深入大学生群体参与各类竞赛的平台,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专业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其信息工程学院搭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专业社团就将科研、专业教学、学科竞赛等融为一体,取得了较多显著成果。
2.2 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活动
大学教育以专业教育为根本,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大学专业社团要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业特色活动,打造专业系列活动。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其专业社团连锁新星社是校企合作社团,和天虹共同打造了“我和天虹有个约”系列活动,由初识天虹—天虹管理分阶段调研—天虹实习三个部分组成,这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巩固专业学习的理论知识,更能在校期间就让学生走进企业,得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此外,大学生专业社团活动还可以融入思政,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的接班人。
2.3 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大学生专业社团普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自主开放性及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能有效激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大学生的创意想法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既突破了其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有效解决了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和人才选拔问题,形成创意提出—项目成立—竞赛技能培训—成果作品的系列流程,实现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其“专业社团+创业实体”的创新创业模式已成功孵化多项创业实体,取得多项“双创”奖项和成果。
2.4 引校入社,引企入社,多方联动
大学生专业社团在创新性运营上有较大可发挥的空间,可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和大学生社团运营的实际情况加以凝聚和创新。从引校入社的层面来讲,高校要加大对专业社团的投入和认可,制定更完善的相关制度支持社团活动,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认定。从引企入社层面来讲,可将企业也作为大学生专业社团的一份子,打破传统企业只提供活动经费的单一行为,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深入企业宣讲,提前锁定人才,丰富人才储备,引进地方性行业组织参与社团运营。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社团连锁新星社为例,将苏州连锁商会引入社团,依托苏州连锁商会的平台开展了大量特色商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3 评价体系
大学生社团要想长期高效的运营下去,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必备的。目前,大学生专业社团的评价多浮于表面,定性考核多于定量考核,这样会影响专业社团的发展,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社团成员的积极性。科学规范的大学生专业社团评价体系主要从社团管理、专业教师及学生层面进行设计。
3.1 社团管理层面
大学生专业社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发展和专业建设、专业课程设计密不可分,它无法实现全部由学生创立、运营,必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社团管理组织架构上,要给予专业教师足够的管理权和处置权,由专业教师和大学社团管理教师共同领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专业教师经过专业遴选、学校聘任后,可负责大学生专业社团的指导工作。
3.2 专业教师层面
指导教师是社团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专业教师的工作成效会直接影响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高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专业社团,对指导教师在社团中的工作权责进行明确,以提高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专业社团教师评价机制,真正选出热爱大学生社团工作且专业素养高的专业教师,侧重过程性评价考核和成果性评优考核相结合,最大程度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专业社团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3 学生层面
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入门门槛较低,成员数量较多,给社团成员的评价和考核带来了一定难度。传统的社团成员考核多集中在活跃度、参与度等方面,应对其进行创新,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引进积分制考核形式,营造出浓厚、良性的评比竞争机制;也可采用项目化考核,每个项目单独评价,不同项目可累积,可结合大学生社团的实际运营情况使社团评优评价更加灵活多样,最大程度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4 结语
高等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大学专业社团在人才培养、竞赛孵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各高校间差异较大,本研究就大学生专业社团设立的组织架构、运营管理及评价体系展开论述,由于各种原因,研究还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