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

2023-01-05李晓丽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652701

兽医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鸡圈舍鼻炎

李晓丽/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652701

蛋鸡传染性鼻炎,属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病原为副鸡嗜血杆菌,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患病蛋鸡会出现明显的甩鼻、流鼻涕、打喷嚏、流泪及眼脸肿胀等症状,养殖场饲养人员要密切留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控,提高治愈率,减少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传染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品种,任何性别、任何年龄的鸡,相比较而言,蛋鸡和肉鸡有着更高的发病率,特别是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发病率明显增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秋季和冬季等寒冷季节且鸡舍通风不佳的情况下发病率最高。蛋鸡传染性鼻炎的潜伏期为24~48h 左右,病程持续2~3 周左右,潜伏期过后即可发病。病菌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健康鸡直接接触病鸡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即可患病,或者间接接触被病鸡所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亦可感染发病。该病虽发病率极高,但死亡率较低,如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则死亡率显著升高。诱发蛋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如:饲养管理不到位、圈舍环境卫生不佳、圈舍通气差污染气体多、冷热应激、引种等,均会导致传染性鼻炎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鸡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缩颈发呆,频繁甩鼻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发病中期,病鸡鼻窦出现肿胀现象,呼吸不畅,眼部和脸部逐渐浮肿,鼻腔流出大量性黏性分泌物,并发出臭味。发病后期,蛋鸡腹泻,粪便呈黄绿色,产蛋率明显下降,继发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极易死亡。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其鼻窦、鼻腔呈卡他性炎症表现,黏膜异常肿胀并伴有充血现象,表面有大量黏液,个别鸡有气囊炎、肺炎,肉髯和面部皮下水肿,眼结膜大量充血,眶下窦、鼻窦和眼结膜囊内形成大量的干酪样物质,巩膜穿孔,眼球萎缩并逐渐失明。此外,还有病死鸡表现为卵黄性腹膜炎,卵泡血肿,卵黄萎缩。

4 诊断要点

蛋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时,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表现及剖检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如需确诊,可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试验、PCR 技术、血清平板凝集试验、生化试验等。相比较而言,PCR 技术在临床实验诊断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具备较高的特异性,病料检出率高于细菌分离鉴定试验3 倍。

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还应认真做好鉴别诊断工作,避免出现误诊现象。临床上,蛋鸡传染性鼻炎症状表现和下述几种疾病有相似之处:首先是支原体病,该病的病程会持续数周到数月,并且会出现气囊炎病变;其次是传染性支气管炎,该病会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并产下畸形蛋,蛋清呈稀水状;再次是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鸡眼部和脸部明显肿胀,并有出血性炎症表现;最后是鸡痘,该病多发于幼龄鸡,以眼脸部位肿胀为主。

5 治疗方法

5.1 紧急处理养殖场户一旦确诊有患病鸡,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并实施紧急消毒处理,防止疫情的传播扩散。疫情发生后,首先需要用清水冲刷鸡舍及槽具,然后用氢氧化钠对圈舍环境进行消毒,并使用戊二醛溶液带鸡消毒,每天消毒1 次,连续消毒1 周。针对病死鸡及其粪便,则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5.2 西药治疗西药治疗蛋鸡传染性鼻炎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肌注阿奇霉素,每只0.5mL,每天1 次,连续用药2~3d;红霉素0.05%饮水,连续用药3~5d;肌注链霉素,每只100mg,早晚各1 次,连续用药2~3d;土霉素0.1%拌料,连续用药3~5d;肌注庆大霉素,每只0.3万IU,每天1 次,连续用药3~5d。针对症状严重的病鸡,可混合用药,如:磺胺甲基异噁唑50g+三甲氧苄氨嘧啶20g+小苏打100g,拌入100kg 饲料中,连喂5d;磺胺间甲氧嘧啶0.2%拌料,并用0.01%氧氟沙星饮水,连续用药5d 即可。

5.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蛋鸡传染性鼻炎,具备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时应遵循滋阴降火、散热通窍、利水消肿、破淤行气的原则,具体可采用下述药方治疗。

方1 :6g 板 蓝 根+6g 黄 岑+8g 甘草+10g 金银花+15g 防风+15g 苍耳子+15g 苍术+25g 白芷,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每只病鸡喂服1g,早晚各1 次,连续用药5d;

方2 ∶80g 半 夏+80g 辛 荑+80g葶 苈 子+80g 苍 术+80g 生 姜+80g 甘草+80g 桔梗+100g 黄岑+100g 金银花+100g 黄柏+100g 白芷+100g 防风,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拌入饲料中,供1000 只病鸡1 次使用,连续用药5d;

方3 :6g 甘 草+6g 明 矾+6g 木 香+7g 白芷+7g 苍耳子+7g 薄荷+9g 郁金+9g 沙 参+9g 酒 知 母+9g 酒 黄 岑+15g 辛荑,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让病鸡自由饮用,每天1 次,连服3~5d 即可。

5.4 病例分析2021 年11 月份,河西镇黄某家饲养的1 万只250 日龄蛋鸡中个别鸡出现病症,最初2 只鸡出现不愿进食,频繁甩鼻,打喷嚏,流鼻涕,眼部和脸部肿胀等症状,养殖户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2 日无效,并陆续有多只鸡出现同样症状,养殖户随即前来求诊。实际检查发现,该鸡场鸡舍通风不佳,闷热潮湿,饲养密度大,鸡舍内有大量的刺激气味。对病鸡进行实际检查发现,病鸡频繁甩鼻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鼻窦肿胀,呼吸不畅,眼部和脸部浮肿,鼻腔流出大量性黏性分泌物,并发出臭味,蛋鸡腹泻,粪便呈黄绿色,产蛋率明显下降。对现场病死的2 只鸡尸体进行解剖,发现病死鸡鼻窦、鼻腔呈卡他性炎症表现,黏膜异常肿胀并伴有充血现象,表面有大量黏液,有气囊炎、肺炎,肉髯和面部皮下水肿,眼结膜大量充血,眶下窦、鼻窦和眼结膜囊内形成大量的干酪样物质,巩膜穿孔,眼球萎缩,卵泡血肿,卵黄萎缩。结合病死鸡的临床症状表现、尸体解剖变化及圈舍环境状况,初步诊断为蛋鸡传染性鼻炎,采用PCR 技术进行试验,最终确诊为传染性鼻炎。随即采用上述中西兽医结合方法予以治疗,由于患病鸡数量较多,决定采用喂料配合饮水的方法治疗。西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0.2%拌料,并用0.01%氧氟沙星饮水,每天1次,个别症状严重的鸡肌注阿奇霉素,每只0.5mL,每天1 次;中药用6g 甘草+6g 明矾+6g 木香+7g 白芷+7g 苍耳子+7g 薄荷+9g 郁金+9g 沙参+9g酒知母+9g 酒黄岑+15g 辛荑,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让病鸡自由饮用,每天1 次,中西结合治疗3d,病鸡甩鼻、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治疗2d,病鸡完全康复,1 周后复诊无复发迹象。

6 预防对策

6.1 加强喂养管理蛋鸡养殖中,要重点做好喂养管理工作,喂食营养均衡的全价料,定期添加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矿物质,满足蛋鸡生长及产蛋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高鸡群抵抗力,降低发病率。要做好饲料管理工作,避免发霉变质,保证饲料安全,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无污染,保证蛋鸡健康生长。

6.2 净化环境养殖场户要重视对环境的净化工作,要从选址入手,选址光照通风良好的位置建舍,同时要远离屠宰场、化工厂、交通要道等污染源。要控制好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及时通风,排除圈舍内的氨气,并控制鸡舍内的粉尘含量,及时防寒避暑,保证圈舍温湿度适宜,为蛋鸡生长营造健康的环境。

6.3 定期消毒养殖场户要充分意识到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区域内及本场蛋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特点、规律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消毒计划和方案,合理选用消毒药剂,如:聚维酮碘、双链季铵盐、次氯酸钠等等,要轮换使用消毒药物,对鸡舍、墙面、地面、槽具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尤其是在疫情高发期,应每天消毒1 次,降低传染性鼻炎发病率。

6.4 自繁自养养殖场户要始终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原则,这是防止疫病传入的重要举措。如必须要引种,则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避免从疫区引种,避免引入患病鸡,引种后的鸡应隔离上1 个月,在这期间应密切留意其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隔离期满且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合群饲养,进而避免传入疫病。

6.5 免疫预防免疫接种相关疫苗是预防蛋鸡传染性鼻炎的重要举措,养殖场户要提高免疫接种意识,结合本地蛋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状况,制定符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从正规途径采购疫苗,认真做好疫苗保管工作,避免疫苗失效,使用疫苗前应检查其保质期,避免过期,禁止使用过期和有杂质的疫苗。目前,蛋鸡传染性鼻炎的免疫接种疫苗以传染性鼻炎(A 型、C 型)二价灭活疫苗为主,蛋鸡40 日龄时进首免,每只皮下注射0.3mL,120 日龄时复免1次,每只皮下注射0.5mL,免疫有效期为半年,到期后继续接种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接种前后1 个周内禁止喂食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完成免疫接种后,应做好免疫监测工作,如发现有免疫失效或者漏免现象,应及时做好补充免疫工作,保证免疫接种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实现对蛋鸡传染性鼻炎的有效防治。

7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蛋鸡传染性鼻炎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给养殖场户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同时也阻碍养鸡业稳定发展。通过分析蛋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要点,并以实例探讨了该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和预防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旨在提高蛋鸡传染性鼻炎治愈率,减少经济损失,促进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病鸡圈舍鼻炎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