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3-01-05聂文军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畜牧水产站211800
聂文军/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畜牧水产站 211800
猪圆环病毒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的危害较大,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发病之后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母猪患病之后可能会导致流产,公猪患病之后影响生育性能。尤其是猪圆环病毒病会威胁猪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瘟和猪细小病毒病等,增加了死亡率。为此,应该做好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工作,避免该病的扩散和蔓延,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学
猪圆环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的单链DNA 病毒,该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圆环病毒可以在状态良好的细胞中增殖生长,如果感染不同的细胞会使细胞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猪圆环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比较强,即使在强酸的环境下也可以存活,使用碘酒或者氯仿等有机溶液可以将圆环病毒灭杀,对氧化剂的敏感性较强,但是对温度不敏感。在75℃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存活15min,并且感染性仍然存在。
2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
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性方面的疾病,会导致猪群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诱发其他的疫病的混合感染,增加疫病的治疗难度,给猪养殖业带来的危害比较大。通常情况下,猪圆环病毒病多为隐性感染的过程,很容易引发断奶仔猪出现系统衰竭综合症,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体质消瘦、肌肉萎缩和站立不稳,同时淋巴结肿大和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扩散和蔓延,可能会出现耳朵发青和眼圈发紫的现象,导致窒息死亡。此外,妊娠期的母猪会出现流产或者早产的现象,会影响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导致母猪哺育或者发情期延长,危害较大。
3 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和野猪都能染病,对6~12 周龄的猪的危害比较大,也容易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猪圆环病毒的血清型有三种,包括猪圆环病毒1 型、猪圆环病毒2 型、猪圆环病毒3 型,其中猪圆环病毒2 型的传染率很高,如果有一头猪患病,可能迅速的扩散和蔓延,感染率高达100%。患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都是主要的传染源,并且传播途径多样,接触带毒的粪便和体液都会染病,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妊娠期的母猪感染病毒之后通过胎盘直接传播给仔猪。在饲养管理比较差的养猪场很容易造成病毒的扩散和蔓延。圆环病毒3 型的流行范围广泛,在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都有出现,并且容易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以及猪瘟等出现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4 临床症状
感染不同的病毒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临床的症状。
4.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危害断奶一周左右的仔猪,染病之后的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和消化不良,仔猪生长缓慢,有些患病猪出现贫血的症状。随着病情的扩散和发展,仔猪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4.2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主要危害8~18 周龄的公猪,染病之后的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和消瘦,染病后期体表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淤血。感染严重的病猪可能几天之后会死亡,危害较大。
4.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该病可能与皮炎肾病综合征同时发生,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和生长缓慢,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可发现肺脏部位明显病变,表面出现红色斑点。
4.4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对妊娠期母猪的危害较大,在怀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性,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和流产等,有一部分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妊娠期母猪会流产或者产死胎。
5 科学的诊断
在临床上,猪圆环病毒病主要以混合感染为主,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很难给出科学的确诊,必须要采取实验室诊断的方法,可以选择多种诊断方式,包括病毒分离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原位核酸杂交试验、PCR 技术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诊断方法。当前的诊断情况来看,实验室主要采取PCR技术为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出现了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常规的PCR法、多重PCR 法和荧光PCR 法等,都能取得很好的诊断效果。
6 综合防治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已经被我国列为二类传染性疫病,当前还没有发现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而且容易和其他的疫病出现混合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控,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6.1 加强饲养管理第一,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针对分娩期的消毒,在上一批猪空栏之后要彻底的清扫消毒,母猪分娩之前要做好母猪的清洗和寄生虫的治疗工作。第二,做好断奶期仔猪的管理,在养殖场要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有单独的粪尿排出系统,适当的降低饲养的密度,可以改善空气的质量,将养殖场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定期观测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科学的调控。第三,做好生长育肥期的管理。应该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做好日常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断奶后的仔猪应该单独喂养,注重空气质量和温度的改善。
6.2 科学的免疫养殖场应该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病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免疫制度,提高猪群的整体抗病能力,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病概率。在发现疑似病猪和病死猪之后,要最终确诊,对病死猪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可以采取深埋或者焚烧的方式,对疑似病症的病猪要隔离观察,单独喂养。猪圆环病毒病当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加强日常的护理和防控工作非常的关键,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控该病。在仔猪3~4 周龄时可以注射一次疫苗,经过2~3 周之后再加强免疫一次。成年猪每年2~3 次免疫,妊娠期的母猪在生产之前可以进行1 次免疫,便于仔猪能够获得母源抗体,提高抗病能力。
6.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及时的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每周消毒1 次猪舍,可以使用的消毒药剂包括碘制剂、有机氯制剂和有机酸等,需要轮换使用,否则会使病毒产生耐药性。针对养殖场内的工作人员和饲养员,做好管理工作,能随意的串舍,进入圈舍之前要更换鞋帽,并且消毒。此外,减少应激因素,也会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如果猪群出现应激反应会影响自身的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除非自身的抗体水平比较高,否则很容易发病,可以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和卫生管理条件来减少应激。通过加强对建设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并且配合卫生管理等措施可以改善养殖场的环境,减少疫病的发生概率。为猪群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充足的营养物质对维持自身的身体机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加强对母猪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妊娠期的母猪的管理。针对断奶仔猪,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高品质的质量,保证饲料的新鲜。
6.4 控制混合感猪圆环病毒容易和其他的病毒出现激发感染,不仅会加重病情,也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导致死亡率上升。该病毒可以通过母体直接垂直传染给胎儿,仔猪出生之后直接染病。为此,应该做好新生仔猪的护理工作,减少和其他感染性物质的接触,仔猪出生之后尽快的吃上初乳,能够从母体中获得抗体,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病,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来控制激发感染,同时加强营养供给,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
6.5 临床用药当前的圆环病毒没有特效的治疗药,发病之后要立即的隔离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通过添加抗生素或者中药治疗等方法来控制病情,针对未感染的猪只可以采取药物预防的措施,可以提高猪群的自身免疫,有效的预防继发感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案。
6.5.1 抗生素拌料饲养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但是要控制好抗生素的剂量,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和林可霉素等,
6.5.2 注射用药可以单独使用阿莫西林或者头孢喹肟等,也可以配合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或者板蓝根。此外,通过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也能提高猪群的整体免疫力。或者每天注射一次病毒多肽,连续用药7d 左右,能够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6.5.3 中药制剂有些中成药能够对该病毒起到抑制的作用,包括黄芪多糖注射液、板青颗粒以及清瘟败毒颗粒等,在喂养的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黄芪多糖粉,有助于刺激猪的免疫细胞的生长,提高抗体,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6.6 对症治疗第一,仔猪的用药。在仔猪7 日龄或者断奶之后,可以注射0.2mL 的头孢噻呋。或者在断奶前的一周到断奶后的一个月,使用支原净、土霉素等拌料喂养,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等药,能够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第二,母猪的用药。在母猪生产前的1 周或者产后的1 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和土霉素等药物。第三,选择抗病毒制剂。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一些抗病毒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包括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尤其配合中草药抗病毒制剂能够取得很明显的治疗效果。
7 结语
猪圆环病毒病是猪养殖业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生,要做好预防工作,能够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免疫接种制度,定期监测疫苗免疫接种的情况,接种不成功要及时的补免。此外,加强对养殖场日常的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确保养殖场的干净卫生,定期的消毒养殖场,轮换的使用消毒药剂。做好病原的检测工作,发现阳性猪只之后及时的淘汰,为病死猪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减少疫病的扩散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