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2023-01-05□文/陈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财务

□文/陈 曦 曹 健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近年来,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以规范企业行为。本文立足于企业实施环保战略的高度,对于工业企业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企业只顾及自身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环境受到了破坏,同时也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渐渐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日渐衰弱,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企业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切实了解企业环境保护的状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对策建议,促使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一、环境成本概述

(一)环境成本的定义。在我国,环境成本的研究相对较晚,环境成本的定义大多建立在国外研究者的基础之上,学者们以不同的视角探索什么是环境成本,但是截至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定义、分类、会计核算等仍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国外,联合国统计署曾提出的环境成本是指三个方面:由于自然资源数量的日渐减少带来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所发生的支出;维护或者提升环境质量所发生的各项支出。随后,美国的环境保护局认为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而实施对策所发生的成本,以及为了实现环境保护而付出的成本。

在国内,肖序(2002)认为,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自然资源和相关生态要素的价值。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为了弥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而发生的一系列治理费用和支出就称之为环境成本。本文是从高污染企业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企业所发生的环境成本,立足于环保战略的高度,发挥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作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成本的分类。目前,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体系。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方式的环境成本分类。具体如下:

1、基于环境支出动因的分类。根据企业发生环境成本的动因不同,可以将环境成本分为以下三类:

(1)环境弥补成本。环境弥补成本是指弥补已经发生的环境破坏所导致的环境支出。其显著特点是:在环境破坏发生之后,企业为了弥补环境污染所承担的相应成本。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为治理环境污染发生废弃物排放费、环保税费、相关部门的罚款以及诉讼赔偿金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因环境污染而导致人们健康损耗的补偿。

(2)环境维持成本。环境维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维持环境的现状所付出的成本。主要体现为:废弃物的处理费用、节能环保设施和再生系统的正常运行成本等。

(3)环境预防成本。环境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预防企业未来经营活动中因环境污染所发生的成本。主要体现为:引进先进的绿色环保设备以及购买环保产品等。

2、基于空间维度的分类。环境成本从空间维度,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内部的环境成本、外部的环境成本和可转化的外部成本。内外部环境成本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进行货币计量,若可以进行货币计量,则为内部环境成本;若不能够进行货币计量,即使对环境产生影响,仍然不能成为会计上所认定的成本,但事实上该行为已经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而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环境成本。

(1)内部的环境成本。内部的环境成本是指:由企业所负担的、可以进行货币计量的,企业为收获环境收益或者落实企业环保责任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发生主要体现为: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或者预防环境损失所发生的支出,以及依照相关环境的法律法规缴纳的税费、环境污染所承担的罚款、赔付环境污染赔偿金等。

(2)外部的环境成本。外部的环境成本是指无法用货币进行计量或者不能足额弥补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这类环境成本不属于会计意义上的成本,因为这部分成本虽然已被大众所认知,但是其造成的环境损失难以恢复或者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所以并不能等同于会计意义上的成本,这部分环境成本的承担者并不是企业,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3)可转换的外部成本。国内外许多学者试图用特殊的方法对于外部环境成本进行合理估计,使企业承担这部分外部成本,增强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这部分合理估计的外部成本重新界定为可转换的外部成本。

3、基于时间维度的分类。按照环境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环境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过去的环境成本。过去的环境成本是指由于企业以前发生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成本,发生在当前的会计期间内。

(2)当期的环境成本。当期环境成本是指在当前的会计期间内用于治理或者弥补当期环境损失所产生的成本,类似于准备金的性质。

(3)未来的环境成本。未来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未来将要发生的环境污染而进行的清理和补偿成本。

二、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中有关企业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观点:

(一)企业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学者认为,环境成本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绩效。他们认为,企业在进行环境保护或者治理的过程中,势必会增加企业的一定成本,这部分成本耗费企业的大量资金,同时也无法得到相应补偿,削弱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绩效降低。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进行论证,如Gray W B和Shadbegian R J(1994)分析了三大行业的生产力、污染减排支出和其他环境监管措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1979~1990年的数据,同时考虑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结果显示:减排成本水平较高的工厂的生产率水平显著降低,而且影响的幅度比预期的要大一些。叶雨薇(2013)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同行业企业连续多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统计学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增加企业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支出会导致企业绩效水平有所下降;固定资产的增加导致企业绩效水平有所下降;环境成本的增加同样也会导致企业绩效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所以企业应当加大环保力度,从而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国内学者徐静茹(2012)采用模型估计法对多不同行业的七年年面板数据,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负相关。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环境成本对于财务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企业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正面影响。Yan Qiu等(2016)研究了公司的环境和信息披露与其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之间的联系。经研究发现,进行较高社会披露的公司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这种联系是由公司现金流的更高预期增长率所驱动的。Joscha Nollet等(2016)提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线性模型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报酬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非线性模型表明,从长期发展来看,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呈现出积极影响。孙昕冉(2021)认为企业必须综合考虑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实施不同的环境战略带来竞争优势,最终达到经济绩效的提高。企业环境战略和政府环境规制等相互影响,使得两者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张桂芝(2021)认为,企业通过对于环保设施大力投入的方式,能够使得企业财务绩效呈现出上升趋势。企业环保投入可以用来解决企业的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绿色研发与创新能力,以“绿色”为亮点赢得消费者大量关注,从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使得企业财务绩效有所提高。

依据以上学者的观点,不难发现,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给企业的财务绩效带来了积极影响,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绿色产品”也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企业在环境保护的同时,主动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对环境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着重生产绿色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使得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基于此,可以确定环境成本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三)企业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不确定。除上述观点外,一部分学者对于二者的关系持不确定的态度。Rockness和Schlachter(1986)研究企业环境绩效时,通过测度有害物质的回收比率的方式,结果显示二者并不相关。国内学者赵红和扈晓影(2010)以我国多家企业连续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于利润率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赵雅婷(2011)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得出:我国企业的环境保护支出与企业财务绩效呈现出“U”型关系,而且相较于非重污染企业而言,重污染行业的影响效果较为显著。基于上述观点不难发现,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与财务绩效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性,二者之间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三、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对财务绩效产生正面影响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建设力度。企业作为社会当中的重要一员,首先应当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树立绿色生产的生产理念,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建设比例,促使企业购买先进的环保设备;其次应当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生产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综合竞争力,树立绿色的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保护行为,提高利益相关者和政府对企业的认可度。

(二)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激励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激励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积极主动地提出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激励企业的环保行为,如企业在对环保设备进行投资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补贴;也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来激励企业购买环保设备或者引进绿色的生产工艺,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更多的环境保护设施,促使企业可以及时处理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对于环境的损害,提高环境质量。

(三)社会公众积极履行权利和义务,提高公众的监督和响应意识。社会公众作为社会当中的重要人群,公众应当自觉提高自身的环保监督和响应意识,促使公众能够切身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同时也益于社会公众的身心健康。鼓励公众积极履行自身权利,对于企业破坏环境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与举报;同时对于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有力监督,对于企业环保行为的关注,也有助于公众自身的身心健康,促使社会公众生活在健康的环境当中。

基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企业环境成本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大致分为三种: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和不确定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追求经济利润是必然的,但是站在企业环保战略的高度来看,应当充分发挥环境成本对于财务绩效产生的积极影响,促进企业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挥其正面影响作用:一是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投资设施建设力度;二是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激励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三是社会公众积极履行权利和义务,提高公众的监督和响应意识。总之,应当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方式,发挥出积极影响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讯作者:曹健)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财务
环境保护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水利财务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