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台经济信息安全问题

2023-01-05邓如一陈盈盈顾彧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经营者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文/邓如一 陈盈盈 顾彧婧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提要]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产物,而数据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平台经济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究目前信息安全问题形势及其背后原因,并针对如何对数据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保证平台经济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各种新兴技术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也开始涌现出一批利民便民的智能化服务,在此背景下,平台经济应运而生。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3.0%,其中网络购物用户占总体网民的81.6%,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占总体网民的87.6%。可见,平台经济以及网络交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与此同时,平台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消费者个人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也会对平台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导致国家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安全、保证平台健康持续发展、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平台经济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一、平台经济及其信息安全问题

(一)平台经济的概念与特征。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由算法支撑、由各个经济单元组成的新经济体系,是一种囊括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平台作为一种或真实或虚拟的交易场所,其自身并不制造产品,而是将经营者、用户以及第三方等各个经济主体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从中收取费用或赚取差价来获得收益。平台经济是数字化时代发展出来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已经逐渐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就业、拓宽市场等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发展之初,平台经济以双边市场为主,一方是消费者,另一方是商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多边市场模式,引入第三方,即平台相关追随者,提供一切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服务,例如支付服务、保险服务等。就其特征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平台经济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如果某家企业掌握相当前沿的技术、十分有利的营销优势,或者较早地进入某一领域时,由于锚定效应以及直接网络外部性,这家企业会越做越大,甚至出现垄断局面。此外,随着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供应方以及需求方的交易成本会越来越低。因此,平台经济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

2、数据资源在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经济模式,平台经济在交易过程中将数据视作具有价值的资产并对其进行资源配置。此外,平台在运行过程中本就会收集和产生大量数据。因此,对于平台企业而言,数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资源,掌握算法技术和数据资源方面的优势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3、平台经济具有信息不对称等网络交易特征。在虚拟场所中进行网络交易时,交易主体具有虚拟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交易客体具有容易传播、可篡改等特性;交易过程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目前,平台经济以网络交易为主,因此具有以上网络交易的各种特征。

(二)平台经济的信息安全问题。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总计接到网络安全事件88,799例。2021年7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不仅是滴滴,Facebook、小红书、亚马逊等国内外多家企业都曾经被爆出收集、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丑闻,甚至从经营者到收购信息的犯罪团伙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利益链,通过违法贩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进行违法活动等途径获取利润。可见,在以数据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时代,对于企业而言,用户的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项具有重要地位的商业资产,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便极有可能让其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参与违法行为。

对于用户个人而言,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有可能对个人财产造成损害,甚至有可能为威胁到生命安全。而信息安全事故频发也导致用户对平台以及经营者的信任逐渐丧失,导致部分用户会拒绝向平台以及商家提供个人信息。平台经济如今正大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这不仅不利于平台企业的发展,也在阻碍国家整体的经济进步。此外,平台商家之间也会存在对数据资源的恶意竞争,通过盗取数据等手段巩固自身市场地位,这在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在侵害其他经营者以及平台的利益,甚至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为了用户的个人安全、平台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安全繁荣,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平台经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平台经济信息安全问题归因

(一)平台经济运行机制较为独特。与传统的交易模式相比,平台经济以在虚拟场所中进行的网络交易为主,根据前文对平台经济特征的阐述可知,这种运行机制背后的网络交易特征是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1、交易主体具有虚拟性以及多样性。前者使得交易主体难以认清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不需要对所掌握的数据负责,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乏很容易导致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后者多样性是指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可能会有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交易主体接触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极大提高了信息泄露事件发生的概率。

2、网络交易客体具有容易传播、可篡改的特性。平台经济与传统交易不同,虽然都是交易商品,但在平台经济中,更重要的是在进行交易过程中被使用、处理和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由于平台经济特殊的运行机制,消费者的这些个人信息能够传播至世界各地,因此就有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数据,一旦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就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同时,由于数据的可篡改性,一旦交易主体将消费者个人信息稍加篡改后出售给不法分子,后者再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后果不堪设想。

3、平台经济的交易过程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平台经济是一种以网络交易为主的新型经济模式,其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与消费者相比,经营者具有明显优势,因为其在平台背后恶意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往往不会用自己的真实信息,这就导致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很难确定经营者身份,从而就很难对其进行查处。

(二)平台经济的监管制度仍需完善。近年来,相关监管部门不断出台和平台经济下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相关的监管政策,例如国家层面的《消费者保护权益法》《电子商务法》等,各地也都依据其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层面的《消费者保护权益法》制定了各自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但尽管如此,信息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这主要是由于相关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够,监管力度不到位。其中虽然明确规定了经营者在违背了有关条例后的惩治措施,以及对消费者利益的补救措施,但这都属于事后补救。相比而言,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够更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此外,数据资源对于平台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监管的缺位是由于相关主体顾虑监管会对平台经济的创新造成阻碍。因此,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体系,有效平衡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据的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平台经济的运行主体权责淡薄。平台经济是一个多边市场,那么信息安全问题的背后就不会只是一方的责任。首先,是消费者缺乏权利意识。不论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网络安全法》等都对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进行了明确说明,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依法享有知情权、人身财产安全权、获得赔偿权等多项权利,有权对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但很多消费者在个人信息遭到利用的时候,不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也无疑助长了经营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势头。其次,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淡薄也是导致事故频发的关键因素。由于网络交易的场所是虚拟的,经营者有时不会利用真实的身份信息进行交易,就导致其没有正确意识到自己对所掌握的数据资源的保护责任,容易产生一种“去责任化”的错觉。因此,就算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以合法、正当的途径收集、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向他人提供,但我们还是经常收到骚扰电话以及骚扰短信,个人信息难免遭到泄露。因此,平台经济运行主体权责意识淡薄也是导致信息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三、强化平台经济信息安全的路径

(一)加强技术赋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平台经济的信任机制。由于平台经济的交易是基于网络在虚拟场所中进行的,在这种条件下,消费者能否信赖平台企业是后者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对平台的安全感知越高,信任程度就越高,使用得就会更加频繁,从而就越有利于平台经济的发展。因此,平台企业要不断提升算法,加强技术赋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对品牌信任产生积极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完善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囊括了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同的共识机制以及非对称加密算法等技术,是一种分布式共享、全程可追溯、传输过程私密的数据存储系统,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伪造、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信任机制,对技术人员身份、各方主体身份等信息进行建档存储,防止消费者、企业甚至政府的安全信息遭遇泄露,提高各方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而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点也能降低用户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焦虑,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信任机制,促进平台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制度约束,完善平台经济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随着平台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囊括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所包含的行业日益丰富,数据从产生、收集到利用、流通这一过程中会被相当多的交易主体接触,因此就要求平台对于数据权问题以及主体的使用权问题要有明确规定,但是现行的制度条例却并没有完备的标准以及规范约束,或者较为模糊,可行性差,因此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可见,完善平台经济相关的监管体系势在必行。首先,在法律法规方面,应与数字化趋势相结合,建立数字化创新监管体系,对平台数据所属权进行明确界定,划分个人数据权、公共数据权、企业数据权等,并对不同层级的数据进行分级管理,灵活制定各类数据的收集、应用流程,规范各主体的使用权限,从法律层面对有关企业进行约束,实现差异化管理,对数据进行有效保护。此外,针对事前事中控制不足的问题,还应通过法律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在什么情况、多长时间内以及具体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提高法律法规的可实施性。其次,在标准规范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数据在收集、存储、利用、流通各个环节的使用规范,制定各主体的使用边界,强调其责任义务,明确惩治措施,防止经营者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滥采滥用,督促平台经济的各个主体合法正规地使用数据。最后,在行业自律方面,可以借鉴日本、欧洲等国家相对成熟的行业自律经验,设立平台经济行业自律协会等组织,由行业内自行设定经营行为守则等各项标准,帮助提升监管力度。

(三)加强主体善治,增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权责意识。首先,经营者应该提升主体责任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履行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义务,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此外,有时候不法分子利用算法进入经营企业进行数据爬取也可能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因此,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经营者可以优化算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网络信息保护,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提升了技术水平,有利于自身发展。其次,消费者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作为数据的源头,消费者不应随便提供个人信息,比如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必须明确网站安全性以及网站资质是否有效;还要提高法律意识,严格遵守网络交易的各项规定,拒绝下载安全性存疑的软件或插件等。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能够从源头上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减少个人信息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能性。

综上,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平台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包括信息安全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到的滴滴打车、Facebook、亚马逊等企业只是众多案例中的典型个案之一,还有很多企业存在着信息安全隐患,并且对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建设造成威胁。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平台经济交易环境需要平台企业、各交易主体和有关监管部门共同不懈的努力,如何减少信息安全事故也将成为日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经营者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经营者》征稿启事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