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政府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2023-01-05俏张大为包思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舆论媒介公众

□文/李 俏张大为包思彤

(1.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研究院;3.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提要]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和过程已经发生深刻变革。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作为衡量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指标,对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在媒介环境倒逼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不断提高媒介素养,但在认识层面、运用层面和引导层面仍存在着一些困境。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基层政府应树立网络治理意识;提高网络运用能力,培养新媒体运作能力;提升网络政治自觉,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等。通过提高媒介素养,不断推进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基层政府媒介素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表明党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基层政府作为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需准确把握和推进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当前的网络社会环境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基层政府与网络新媒体的互动前所未有地增加,治理的场域正在或已经迁移至网络空间。对于基层政府如何应对新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由此引发的治理难题和危机,媒介素养的提升是其必备的一项本领,同时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治理的题中之义包含公开、透明、回应、效率等要素,这与媒体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基层政府的信息传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舆情判断引导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媒介素养,即与媒体、与公众打交道、沟通的意识、能力和策略,对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政府需认清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推进新发展,将其作为判断自身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基层政府媒介素养是指基层政府为了更好地适应在网络环境下执政的需要,必须遵循网络执政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在网络执政理念、网络执政道德、网络执政素质和网络执政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从总体上看,基层(县域)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媒介素养对于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作用,全面认识并不断学习妥善处理自身与媒介、与公众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将新媒体融入实际工作,目前县域政府普遍建立了融媒体中心,利用融媒体开展工作。但依然有部分基层政府存在媒介意识欠缺、疏远网络媒介,不善于同新媒体打交道,不懂得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提高治理能力等问题,在突发事件和日常工作的处理过程中应对不当。

二、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政府媒介素养面临的挑战

基层政府是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应当主动把握信息媒介发展的脉搏,积极支持并推动新媒体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主观认识和能力结构等方面原因,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膨胀给基层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基层政府对媒介的快速发展变化认识不足。基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对网络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对网络新媒体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传统媒介环境中。一方面重视程度不足,认为网络新媒体只是一种技术工具或者是娱乐方式,对于促进基层政府治理的实际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传统的管制思想仍然存在,认为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一样,在应对原则、管理方式等方面过分强调依靠行政指令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管控,对新兴媒介自身运行的规律研究不足,研判不足,围堵多于引导,或堵而不疏,关注短期内舆情的发酵传播,漠视对新媒体、自媒体或是意见领袖的日常引导,经常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例如,2019年在对X省25个县域政府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中显示:近半数的处、科级干部认为“媒体大多数时候带来麻烦”,25%的处、科级干部认为“对政府而言,媒介的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55%的处、科级干部认为“媒介对政府而言非敌非友、亦敌亦友”。新媒体环境中部分领导干部出现本领恐慌,将媒体视为洪水猛兽,本领不足的危机焦虑感、处理不当的委屈焦虑感和无所适从的边缘焦虑感充斥在领导干部中,难以适应网络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生成、环境的塑造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基层政府运用网络新媒体执政的方式手段单一滞后。目前,电子政务已成为国家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全新模式,包括政府门户网站、以政务微博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和各种便民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在政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政务网络应用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位也逐渐清晰,主要以政务信息公开为主,而政务微博更多地承担即时信息发布、危机公关等职能,而政务App、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等更多地承担政务在线处理的功能。

政府门户网站是建立时间最长、功能最为综合、最为成熟稳定的一种形式,但从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来看,仍存在着基层政府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政策文件解读不够和公众信息咨询回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基层政府政务微博已经增长至179,932个,基层政府开始使用并逐步适应新技术手段开展治理,但很多基层政府的政务微博建而不用,成为僵尸号。微博问政还存在着空心化、形式化的问题,理念落后,微博命名和角色定位不准、话语体系不恰当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对公众的反馈和回应较为滞后,与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公开性、透明性和回应性的“善治”仍有一定距离。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受众面广,当前基层政府政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必须依赖于网络新媒体,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和制约,政治媒体化是当前政治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但是在现实中,基层政府中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严重不足,对网络的使用仅局限于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等简单操作,而对一些网络语言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政务工作还比较陌生,导致一些微信公众号、政府官方微博、小程序等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缺乏实效,网络关政、问政流于形式。

(三)基层政府缺乏判断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和自觉。当前网络新媒体在基层政府舆情管理中占据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矛盾凸显期”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部分领导干部对公共事件处理不当,遇到网络民意“井喷”的现象,信息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准确、舆论引导不到位等情况也会导致网络舆情疏理机制不通畅。基层政府作为治理的首要主体,在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其行为易被扩大和放大,容易成为舆情的导火索和助推器,产生裂变式传播,迅速引发网民的规模化围观,由此产生的“群体极化”效应和“弱者假设”极易将基层政府置于公众的对立面。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日益严重,某一涉及公众利益或政府失职的话题一经网络的“翻炒”就容易衍生成为极端的观点,引发大面积的负面舆论,使基层政府陷入舆论漩涡。从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起因来看,基层政府要应对的大多是具体的事件,但网络的加持使得基层政府需要面对极大的负面舆论和社会影响力,在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作用下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每一次舆论场的较量都带来政府公信力的危机,痛定思痛之余我们应该反思:在舆情或网络危机事件发生之初,基层政府往往缺乏对网络舆情的判断能力和引导能力,对危机事件及其在网络媒介中产生的反应和影响,甚至是破坏力预判不足,在信息发布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沟通策略,对事件发展演变的舆论引导缺少经验,常用封堵信息和网络表达等手段来管控舆论。

三、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政府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一)更新治理理念,树立网络治理意识。网络执政对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政府治理已经没有任何领域能够脱离网络单独存在。因此,提升基层政府的媒介素养要更新意识,主动管网治网,使其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面对基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公民参政、网络问政开辟更加有效的途径。

同时,网络天然的无政府属性也对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出诸多挑战。美国学者克利福特·斯托尔说:“网络是历史上存在的最接近真正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东西。”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治理不能触及之地,相反,随着网络新媒体带来的社会变革,基层政府治理必须主动弥补网络治理的真空状态。

正确认识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作用和功能是有效运用新媒体进行工作的基础。基层政府可以通过培训或者讲座等定期更新网络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公职人员进行舆情应对培训,使之具备基本判断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同时,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采取引导性手段,学会同网络新媒体和网民对话,在最佳的时间用最适当的方式说明问题、解决冲突,利用现有的各大网络平台,发现新媒体和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占据网络舆论话语权,加强新闻发布技巧和语言能力的培训,从容面对新媒体,主动与网络新媒体沟通交流,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把握网络治理的主导权。

(二)提高治理能力,加快培养媒体运用能力。为了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基层政府应提升应用网络新媒体的基本技能。养成勤于运用新媒体的习惯和精于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在传统媒介环境中,政府占据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80%,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中的领导干部仅占网民群体的1.7%。网络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具“社会属性”和“自由意志”。基层政府应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属性,宣传党的方针路线,解读国家政策,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并支持国家改革和发展的举措;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完善基层政府的信息发布制度,扩展基层政府信息发布渠道,加大政策的解读力度,让人民群众“听得懂”“信得过”“肯贯彻”,以便更有效地展开工作。善于运用舆论的影响力,利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和移动客户端)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产生的舆论导向营造符合传播规律的媒介生态环境,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公众利用媒体的意识和能力都明显提高,逐渐成为舆论信息的主导者、舆论潮流的推动者,在这种群众基础上,基层政府在知识和能力储备上要加快补齐短板,学习新闻传播知识,了解网络新媒体的运行机理,熟悉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功能,加强媒介素养。熟悉“三微一端”等新兴网络应用形式,养成网络问政、网络关政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递发布信息,与公众互动,适应网络化表达方式,学习网络信息沟通方法,加强网络媒介的运用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基层政府应用网络新媒体在信息发布、精准推送、行程流调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上新闻发布会、网友见面会、网络调研等形式层出不穷。基层政府适应和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治理,持续掌握舆情动向,不断提高媒介素养,这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三)提升网络政治自觉,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认为“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态度更加接近于经常所接触媒体的认知和态度。从把关、再现到涵化,媒体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客观的,媒体影响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也是显然的”。可见,公众的态度和行为是可以通过媒介塑造和改变的,舆论也同样是可以引导的。当前,基层政府应具备相应的舆情信息采集、核实、发布并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一是提升网络政治自觉,以公开透明的治理态度和诚恳的沟通技巧与公众进行平等交流和对话。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行为的本源是修辞术,网络舆论来自社会意见的表达、汇集和传播,运用什么样的话语表达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治行为能否被接受。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基层政府在与公众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都注重更新话语表达方式,了解网民思维,运用网民能够听得懂的话语体系开展交流,与公众站在一起,发出的声音容易被公众所接受。二是要善于设置议题,引导网民关注,展开讨论,同时培养不同年龄、行业的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国基层政府在网络执政和治理的过程中,应担当起引导舆论的职能,未雨绸缪,在一些关键时间节点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公众关注讨论,形成正向的舆论潮流和环境。

猜你喜欢

舆论媒介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