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烟叶产业工人培育研究
2023-01-05李保凯李智永冯晓梅黄纯杨伽红凯
□文/李保凯李智永冯晓梅黄纯杨伽红凯
(1.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 贵州·遵义;3.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南京)
[提要]贵州省烟叶产业综合体是稳定烟区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是烟叶产业综合发展“烤烟+N”多元产业、实现富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已探索的生产组织方式中,产业工人应运而生,这对烟叶产业综合体实现生产及配套产业的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化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助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贵州省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培育的目标和方式、“师傅”的来源、培养机制的设计、队伍的稳定与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对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培育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当前,我国烟草行业存在管控形式逐渐严峻、库存高企以及供需两侧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为推动烟草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烟区与烟农,促进烟草行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贵州省烟草专卖局于2020年提出烟叶产业综合体的新概念。烟叶产业综合体是以种烟面积千亩以上的核心烟区为单位,以烟叶生产为主导,融合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配套产业,形成要素互动、产业互补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产业聚集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烟区烟农的有效抓手,是助力烟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在烟叶产业综合体中,“烤烟+N”多元产业组合是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的基础性设计。单纯的烟叶种植不仅不利于地力培育和病虫害防治,对于农业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和烟农收入的提高也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最终不利于烟农队伍的稳定和烟叶生产供应的保障。在实施“烤烟+N”多元产业组合中,如何提高综合体农业项目整体活动的经济效率,其生产组织方式是一个重要方面。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需要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与创新,需要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和农民经济组织在技术传递、信息集合、产业开发、规模经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在贵州省已建设的贵阳、遵义、毕节、黔西南这四个烟叶产业综合体试点中,已探索构建“村集体合作社+烟农合作社+职业烟农+产业工人”的生产组织方式。其中,加强产业工人培育,积极推动当地农民向产业服务队员和产业工人转变,对于实现生产及配套产业的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烟叶产业综合体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把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变成为综合体需要的产业工人,从而提高综合体域内以及周边地区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产业工人的培育是烟叶产业综合体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然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培育的前提是已经有明确的产业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目前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育体系,对于培育产业工人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配套支撑措施均还处于探索阶段。
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的出现是综合体提高生产效率的结果,也是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的培育,对于创新综合体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经济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烟叶产业综合体要培育产业工人,第一步就是明确让现有的农业劳动力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技术要求,即解决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第二步是解决“师傅”来源,并发挥其带动作用;第三步是建立可持续的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与条件保障机制;第四步是要建立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制度,不断地促进其学习与提升。
一、培育目标和方式
烟叶产业综合体需要的产业工人包括两部分:一是烟叶种植与初分加工的熟练劳动力;二是配套产业的种植与经营人员。前者对烟区而言,由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烟草公司系统的推广培训,已经基本有一支相对成熟的队伍,能够在综合体中发挥烟叶生产中流砥柱的作用。后者即新近发展或拟发展的产业,是烟叶产业综合体规划的配套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烟+稻、蔬、菌、中草药”等多种生产模式,但是涉及的作物种类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总体来说缺乏熟练劳动力。对于前者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对于后者需要系统筹划培养,总体上实现烟叶产业综合体更多的产业工人培育,提高其生产组织效率。
产业工人培养目标应该聚焦烟叶产业综合体“烤烟+N”多元产业组合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内容应覆盖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至少包括生产和营销两大类人员。通过培育,产业工人掌握相应环节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可以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或者掌握采后产品处理与市场营销方式,推动农民由兼业向职业转变,促进烟叶产业综合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培养方式上,应以产业项目为依托,先培养一批掌握标准化生产(或市场营销)技艺的骨干,再由这些骨干作为“师傅”,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将标准化生产技艺和经验传授给综合体的其他相关劳动力。
二、“师傅”的来源
初步研究认为,这些骨干(即“师傅”)有五个来源: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现有技术能手、现有经纪人。在发展中,从表现优秀的业务骨干中提拔相对能力较强、表现优秀的产业工人担任烟叶产业综合体的综合管理和培训人员,进一步带动其他人员的学习与成长。
(一)大学生。包括(但不限于)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以及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鼓励其来综合体创业,成为职业“新农人”。这部分群体有着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创新的潜力较大,适合来烟叶产业综合体创业、就业。在操作层面,如以烟草公司出面招聘,定向安排到烟叶产业综合体岗位,可行性更大。
(二)退伍军人。退伍军人由于经历了入伍选拔和解放军军营的训练,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坚毅的品质,能吃苦有耐力,纪律性和集体观念较强,可以成为烟叶产业综合体中骨干队伍的重要来源。这类人员年龄上比应届大学毕业生更成熟,成家立业的压力也更大,一般对事业的稳定性有更大的期待,在综合体中也往往能够很好地掌握生产技术标准与要求,并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
(三)返乡农民工。农民工单纯热情,爱岗敬业,有土地情结,有吃苦耐劳精神,同时遵纪守法,小心谨慎,接受外来事物能力更强,能够很好地融入综合体并便于管理。农民工一般薪资要求简单,对生活要求不高。返乡农民工由于有外出打工的经历,视野开阔了,对家乡的感情更为浓厚,在本土创业或就业的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成功和持续。
(四)农村现有技术能手。主要指已经具备一技之长的专业大户。这个群体是烟叶产业综合体本地现有农业产能的主要提供者,理应成为当地未来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骨干。一般需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提升科技与管理素养,掌握一些标准化的技术与规划,规范操作流程,并提供资金、市场等渠道支持。
(五)现有的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经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主要分为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工业及手工业产品经纪人、农业科技经纪人、农村劳动力经纪人等。农村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农产品,包括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苗木、牲畜、水产、家禽以及药材、茶叶、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烟叶产业综合体要重视当地已有的这类队伍,对其加以引导和组织,吸纳其融入烟叶产业综合体的经营之中。
三、培养机制的设计
产业工人的培育要开辟新路径,搭建多方协作、多元一体的培养模式。为提升产业工人的培育质量,要合理地设置培养机制,通过丰富的资源配置,激发产业工人主观学习的能动性,更加有效地培育产业工人的职业素质与技术才能。
(一)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专项培训。利用省内外教育资源(如相关大学、农业农村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相关的阳光培训机构等),结合烟叶产业综合体的业务需要,开展专项培训。结合烟叶产业综合体生产模式,讲授相关农业政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控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线上线下营销方式等内容,促进产业工人掌握相应生产与管理技能。组织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进行集中培训,主要采取专题授课、讨论研修、座谈交流等方式。
(二)组织实践观摩交流。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外,实地实践也同等重要。组织烟叶产业综合体的业务骨干以及合作社负责人实地观摩,包括去国内外典型的农民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培育对象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使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素质明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明显提升,激发拓展农业经营创业的愿望和激情,更好地投入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发展建设中。
(三)创新农业人才队伍激励机制。第一,鼓励和支持人才之间、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在同一烟叶产业综合体或不同烟叶产业综合体中均可组织农业人才交流活动,相互学习与激励,促进共同提升与发展。第二,充分用好农业补贴资金,针对烟叶产业综合体中的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致富引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奖励补助,在项目上予以扶持或倾斜,助力其做出更大的成绩。第三,可以考虑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与烟草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合作,成立研究机构,为培养人才提供平台。
(四)大中专院校人才定制。鼓励烟叶产业综合体的相关企业、合作社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委托后者在园艺、植保、电商、企管、食品加工、文旅服务等专业领域提供人才的订单化培养,旨在实现人才定向培养与就业的无缝衔接,解决农业人才“供需两难”的难题。同时,对于发展重点领域与难题,鼓励烟叶产业综合体相关经营主体与大中专院校开展相关研发项目合作与技术攻关,为烟叶产业综合体做好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撑。
(五)产业工人参与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因为股份合作制是从合作制拓展开的,吸收股份制的部分做法,劳动者在劳动上相互合作,又将资本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股份合作制这种新型组织形式。所有职工共同参与劳动,以股份构成企业资本,所有职工同时又是股东,共同承担风险和权益,按劳按股分配,企业自负盈亏。产业工人参与综合体中产业项目的股份合作制,与其“师傅”一起分享项目的股权,有利于激励其学习的热情,增强其参与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
四、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在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培育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日后产业工人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建立一支依托烟叶产业综合体、长期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要不断地组织综合体产业工人进行学习与实践,提升生产种植和加工营销技术,培育产业工人现代化经营意识。
(一)福利保障,关注工人基本生活问题。对于大多数就业于烟叶产业综合体的产业工人而言,其种植和生产是基于保障生活的目的,因此要从根本上留住工人,对工人的生活关怀十分重要。第一,关注产业工人的健康问题,对于产业工人和烟草公司而言,产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是根本,因此借鉴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给对员工的例行体检工作,就有助于保证产业工人身心健康,特别是在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年龄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排除由身体原因而产生的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因素。第二,加强对员工的家庭关怀,烟叶产业工人多为家庭的男性,承担大部分的家庭收入来源,鉴于家庭环境和企业环境是产业工人生活生产最为频繁的两个场域,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家庭福利支持,有助于提升产业工人与企业的黏度。第三,畅通产业工人获取基本薪资福利的途径,将薪资福利透明化,促进产业工人的良性竞争,提高产业工人的获得感。
(二)保险加持,企业兜底承担生产风险。保险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烟叶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借鉴一般企业员工保险管理的工作内容之外,烟草公司要考虑烟叶种植和大部分的配套多元产业本质上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具有弱质性,因此烟草公司对产业工人的保险工作安排,应至少有以下两个部分:第一,借鉴传统企业中的五险一金或者六险两金制度,根据产业工人的工作性质可以灵活调整,主要为保障全程工作都服务于产业链的产业工人,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经营主体加入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的队伍。第二,通过农业保险保障种植收益。烟叶种植和配套农业的种植过程难免受干旱、洪涝等天灾影响,通过农业保险能够形成“公司兜底,综合体产业工人放手干”的种植模式。
(三)服务加强,企业、合作社做好相关种植与生产服务。烟叶和配套产业的生产与管理涉及多流程工作、多技术参与、多机械应用,单靠个体经营需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且难以实现。作为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烟叶和配套产业的种植、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企业、合作社当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支持,并发挥平台作用。一方面烟草公司应当为多元配套产业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利用烟叶产业生产后的剩余产能,即闲置的设备和厂房,支持配套产业的种植与生产,同时可以配置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共享订货平台,物流系统等现代化的、大型的、无法由个体经营支撑起的设备设施或平台对产业工人进行服务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鼓励产业工人参与合作社,同时烟草公司要加强与合作社的利益合作,根据产业工人与公司的隶属关系不同而灵活调整服务关系。
传统的烟农多是在传统小农经济体制影响下成长的传统农民。从传统的烟农到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必须经过系统而专业的技术培训,进而培育出与当前烟草公司发展相适配的产业工人。无论是烟叶的种植和加工,还是配套多元产业的发展,皆需要培养善种植和懂技术或营销的产业工人。通过产业工人的培育,烟叶产业综合体可以获得技术过硬的人力资源,创造新颖、多样、高质量的产品,增强综合发展活力。
贵州省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培育是创新烟叶产业综合体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现代化烟草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烟叶产业综合体推动烟农合作社向新型服务主体转变,推动烟农向产业工人转变,为产业工人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一套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产业工人培育方式,对于烟叶产业综合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烟叶产业综合体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烟草部门、农业公司、合作社、产业工人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产业综合体建设,有效地将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起来,更好地稳定烟区生产发展,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