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染病防控基本原则北京冬奥会防疫策略分析

2023-01-05孟媛龚言红尹平殷晓旭

医药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染源感染者传染病

孟媛,龚言红,尹平,殷晓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30)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给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奥会)带来严峻挑战。为确保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2021年10月25日和12月13日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分别发布第一版和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以下简称《防疫手册》)[1-2]。《防疫手册》不仅是保证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关键文件,还是各利益相关方来到中国参赛需要共同遵循的防疫准则。该手册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展开,形成基于传染病防控基本原则的综合性防控策略。

1 管理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3],是传染病传播扩散的源头。管理传染源有助于消除或削弱传染源传播病毒的作用,是传染病预防的基本措施。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4]。冬奥会期间,不同国家和地区参加冬奥会人员(以下简称涉奥人员)来到中国,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活动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对冬奥疫情防控是一个重大考验。除此之外,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其传染性也逐渐增强,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为从源头上防控疫情,《防疫手册》要求全体涉奥人员接受每日健康监测,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感染者,一方面及时隔离治疗,另一方面进行追踪溯源,明确其密切接触者并实行管控。

1.1健康监测做到患者早发现 严格的健康监测策略能够保证感染者被尽早发现并控制,为冬奥会期间的疫情控制争取时间。本次冬奥会要求涉奥人员在来到中国14 d前开始监测并上传每日健康信息,在启程前接受核酸检测并提供阴性证明,抵达北京后再次接受核酸检测。冬奥会期间,全体涉奥人员均须每天主动监测个人健康状况(如体温及其他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症状),并通过健康监测系统上报,除此之外,还需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如出现任何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症状或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需进一步接受检测,如果确诊感染须立即接受隔离。

1.2严守标准规范隔离治疗 本次冬奥会不仅对感染者的隔离和治疗严格管理,还制定相应的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冬奥会期间,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立即将其送至赛区内专门的隔离地点进行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进入隔离地点后24 h起,需每天接受核酸检测,间隔24 h连续2次核酸阴性后才可解除隔离;有症状感染者被送至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出院标准为体温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肺部炎症吸收,同时间隔24 h的连续2次核酸为阴性。

1.3精准排查强化密切接触管理 明确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及时追踪和医学观察能够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冬奥会医学专家组依据国际标准制定航班密切接触标准和赛时密切接触标准。其中,航班密切接触者定义为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者:坐在感染者前后两排以内、与感染者有直接接触和未佩戴符合医用防护标准口罩并与感染者面对面接触15 min;赛时密切接触者定义为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时间不少于15 min、距离<1 m、未佩戴符合医用防护标准口罩,且于确诊病例出现症状前两日起或无症状感染者采样前两日起与其产生接触。按照以上标准,明确为密切接触者须单独居住、单独用餐、使用场馆和住地间的专用车辆、每天接受两次核酸检测,在一天2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条件地比赛训练或开展工作。

2 切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途径,即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宿主所经过的途径[3],是传染病传播扩散的中间环节。切断传播途径能够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是预防传染病继续传播的有效措施。新冠病毒传播速度较快,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4]。冬奥会采取全程闭环管理,全体涉奥人员共同生活在闭环内部,难以避免出现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因此,为遏制新冠病毒的人际传播和环境传播,本次冬奥会提出减少涉奥人员间、涉奥人员与普通公众间接触以及环境消毒2种方法。

2.1多措并举严防人际传播 冬奥会对减少新冠病毒人际传播采取多项举措,不仅能避免涉奥人员间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还能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时尽快明确密接人员,最直接、最有效地防控疫情。冬奥会要求来中国涉奥人员第一入境点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都机场专门为冬奥会开辟专用停机位、人员专用区域、专用通道和流线,确保普通旅客与境外人员不会有接触。除此之外,本次大赛不仅实现媒体餐厅无人化自助就餐和智能物流机器人配送物资,还制定赛区内各利益相关方可前往的目的地清单,要求全体涉奥人员居住在奥运村或北京冬奥组委签约酒店,使用冬奥会专用交通系统往返指定场所并在场所内开展与身份相符的工作。

2.2高科技消毒助力疫情防控 消毒是阻断新冠病毒环境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次冬奥会充分利用高科技消毒设备,大大提高消除或杀灭新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效率。冬奥会期间,在3个赛区投入100多台各式智能消毒设备,包括“6面消毒设备”“快速消杀手持安检仪”以及“智能准分子消毒灯机器人”等。其中,“6面消毒设备”采用深紫外光,消杀率能达到99.99%,可为参赛的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使用的各种设备、物品、衣物提供快速消毒服务;快速消杀手持安检仪既能提高安检效率,又能满足“一查一消”的要求;智能准分子消毒灯机器人能够发出中心峰值波长222 nm的深紫外线,可以对运动员及工作人员所在空间存在的病原体进行高效消杀。

3 保护易感人群

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3]。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预防的重点措施之一。人群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但是否被感染主要取决于自身免疫力的强弱和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的机会。运动与免疫相关研究发现,运动量过大与运动时间过长会使免疫系统处于“开窗期”[5],在此阶段机体免疫力处于较低水平。冬奥会期间,运动员需参加聚集性、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大大增加新冠病毒的感染风险。并且,运动员的感染也会对闭环内其他涉奥人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为有效保护易感人群,《防疫手册》重点关注个体免疫力和卫生意识的提高,对涉奥人员预防接种和加强个人防护做出具体要求。

3.1“应接尽接”筑牢防疫屏障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是保障冬奥会赛事安全开展的关键手段。冬奥会组委会建议涉奥人员接种新冠疫苗,规定除符合医学豁免标准的人员外,来中国14 d前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的涉奥人员才可以免除集中隔离,直接进入闭环管理,否则,需在抵达北京后接受21 d的集中隔离。除此之外,鉴于当前全球疫情形势较为复杂,组委会还特别建议全体涉奥人员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

3.2强化卫生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在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大流行的背景下,易感者的个人防护对预防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本次冬奥会要求全体涉奥人员保持良好的卫生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具体要求包括全程正确佩戴符合医用防护标准口罩;摘戴口罩前后均需清洁双手并避免触摸眼鼻口;避免共用物品或在使用前消毒;避免大喊、欢呼和唱歌,尽量用鼓掌以示加油、支持或庆祝;定期充分洗手至少20 s,尽可能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房间定期通风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疫手册》基于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全体涉奥人员进行每日健康监测,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制定一系列隔离和解除隔离标准的方式管理传染源;通过减少涉奥人员间、涉奥人员与普通公众间接触以及环境消毒两种方式切断传播途径;通过预防接种和加强个人防护两种方式保护易感人群。本研究对冬奥会防疫策略的综合分析充分体现了传染病防控基本原则的指导价值,展现了《防疫手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后续国际赛事防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借鉴。

猜你喜欢

传染源感染者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