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高效广适小麦新品种濮麦117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探讨

2023-01-05秦海英谢文芳岳云霞司晓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周麦抗病性单株

程 星 秦海英 谢文芳 王 丹 岳云霞 司晓军

(1.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濮阳457000;2.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濮阳457100)

濮麦117 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用“周麦27/中育9307”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磷肥高效利用等优点。 该品种于2021 年6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81)。

1 育种目标

“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 在全国小麦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2 年以来河南省小麦年平均播种面积在8 000.00 万亩以上,约占全国麦播面积的21%,平均总产在3 100 万t 以上,约占全国总产的25%。2019 年,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8 559.97 万亩,总产3 742 万t,在全国小麦生产中位居首位。 当前小麦生产亦面临诸多挑战。 气候多变,病害严重发生,化肥、农药过度消耗使用,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黄淮麦区小麦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要求降低农业成本,减少农药用量,需要抗生物胁迫(抗病)和抗非生物胁迫的品种。 培育集绿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节水等诸多优点的小麦新品种,可降低农业投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选育经过

濮麦117 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11 年用遗传基础丰富、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抗旱抗寒、中秆大穗、半冬性品种周麦27 为母本,以半冬性、大穗型、株叶型好、中晚熟品种中育9307 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高产高效广适小麦新品种。 上述2 个亲本在穗型、 广泛适应性、 综合抗逆性和高产潜力等方面是“优×优”,在株型方面互补性较好。 2011 年收获杂交种子 63 粒;2011 年 10 月秋播,F1种植 2 行约 63 株,田间表现幼苗半匍匐、苗壮、分蘖率高、抗寒,纺锤大穗 ,2012 年 6 月 混 收 F1种 子 ;2012 年 秋 播 F1代 种子12 行360 余株,后代分离类型丰富,选择矮秆、株叶型好、结实性好、综合抗病性好的单株12 株,经室内考种保留籽粒饱满, 千粒重较高的单株5 个;2013-2014 年F2代将5 个单株种子分别种植2 行共计 10 行 300 株,田间中选 2 个株行、8 个单株,考种后选留 1 个株行、5 个单株。 2014-2015 年将中选的1 个株行进行新品系鉴定试验,同时种植5 个单株共计10 行,鉴定其田间综合表现及丰产性。 结合产比试验和株行田间表现,其中1 个株行表现为幼苗壮、分蘖力强、长势壮、抗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矮秆、大穗, 定名为濮麦 117。 该品种 2015-2016 年度、2016- 2017 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东部组品系鉴定试验,2017-2018 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抗赤霉病大区试验,2018-2019 年度参加同步进行的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大区试验和生产试验。

3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度大区试验,21 点汇总,平均亩产452.1 kg, 比对照周麦 18 增产 5.19%, 增产点率76.2%,增产≥2%的试点率71.4%,居15 个参试品种第 9 位。 2018-2019 年度大区试验,20 点汇总,平均亩产589.1 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6.98%,增产点率100%,增产≥2%的试点率95.0%,居15 个参试品种的第 1 位。 2 年平均亩产 520.6 kg,比对照周麦 18 增产 6.09%, 增产点率 88.1%,≥2%的增产点率为83.2%。 2018-2019 年度生产试验,16 点汇总,平均亩产573.3 kg, 比对照周麦18 增产4.91%, 增产点率93.8%,居参试品系(种)第1 位。

4 特征特性

4.1 植物学特性

半冬性中熟大穗型品种。 全生育期225.1 d,与对照周麦18 熟期相当。 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浅绿,苗势壮,冬季冻害轻,抗寒性中等,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 株高74.4 cm,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 穗层较整齐。 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8.3 万穗,穗粒数37.0 粒,千粒重43.9 g。

4.2 品质分析

2018 年、2019 年经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检验检测, 品质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801 g/L、798 g/L, 蛋白质含量 13.7%、11.2%, 湿面筋含量27.6%、31.7%, 稳定时间 3.5 min、3.0 min, 吸水率60.0%、63.0%,最大拉伸阻力 303.0 E.U.、254.8 E.U.,拉伸面积 51.4 cm2、41.0 cm2。

4.3 抗病性鉴定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白粉病,高感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

5 适宜区域及高产栽培技术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 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2 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5.1 精耕细做,合理施肥

为保证小麦足墒播种, 在玉米收获前10 d 监测玉米田土壤墒情,若0~20 cm 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应采用“一水两用”技术为小麦造墒灌溉。 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5 cm,均匀撒于地表, 用大型拖拉机深耕, 将秸秆耕翻入土,耙耱压实。 同时,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亩增施尿素5~7 kg,以加速秸秆腐解。

5.2 精选种子,适期播种

种子要求: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根据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种衣剂或拌种剂,如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可选用6%亮穗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或咯菌腈(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杀虫剂采用60%吡虫啉悬浮剂或30%噻虫嗪悬浮剂等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 濮麦117 适播期在10 月上中旬,每亩播基本苗16 万~18 万,晚播应适当加大播量,做到足墒播种,一播全苗,播种深度4~5 cm,行距以20 cm为宜。

5.3 及早进行化学除草

(1)禾本科杂草:在麦苗4 叶1 心且日均气温稳定通过 6℃时用 6.9%骠马乳油 40 mL/亩,加水50 kg喷雾。 以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选用 15%炔草酸微乳剂 20~30 g, 或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世玛)20~35 g,或 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骠马)50~70 g,兑水 30~40 kg 进行防除。

(2)阔叶类杂草:在麦苗4 叶1 心且日均气温稳定通过 6℃时用75%巨星干悬剂1 g/亩,或用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250 mL/亩, 或用噻磺隆有效成分1.0~1.5 g/亩,加水 50 kg 喷雾。

5.4 肥水管理

查苗补种。 冬小麦播种出苗后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缺苗断垄处及时补种同品种已萌芽的种子。 若底墒不足,播种后较干旱的情况下浇好越冬水。 适时中耕保墒,促根蘖健壮发育,保苗安全越冬。 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中等,茎数 60 万~80 万/亩,在 3 月上旬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追尿素10~15 kg/亩。 灌浆初期(5 月10 日前)及时浇一次灌浆水。

5.5 拔节期和灌浆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每亩用25%戊唑醇40 g 或12.5%烯唑醇40 g 加2.5%氯氟氰菊酯50 mL 或10%吡虫啉40 g 或1.8%阿维菌素20 mL,兑水40 kg 进行喷雾,进行“一喷三防”,防治蚜虫 1~2 次。

猜你喜欢

周麦抗病性单株
通径分析在芸豆品种筛选中的应用探讨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2021河南省审定小麦新品种(一)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