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之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2023-01-05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童旭萍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论语君子思政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 佳 童旭萍

一、《论语》“君子之风”的内涵

(一)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义利观是道德的根本问题。《论语》认为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君子应该巧妙调和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即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的“利”主要指的是私利,“义”则是一种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论语》不否认“利”的重要性,指出“义”是“利”的前提:“义”对“利”起到规范、限制、约束作用,当“义”“利”发生冲突时,要将“义”放在首位,舍弃个人利益。

(二)意志坚定,志向远大

曾子在描述君子时,有两句话非常有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也。”《论语》认为,作为一名君子,首先要胸怀宽广,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勇担时代大任、成时代大事。其次要意志坚定,即使在经历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也要坚持信念,如此才能算得上君子。

(三)安贫乐道,乐以忘忧

《论语》在谈到君子时,多处表现出孔子主张安贫乐道、乐以忘忧的思想。孔子在称赞其弟子颜回时说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回答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一问题时,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认为鼎食鸣钟、锦衣玉食,都不是一名君子应该追求的,即使身受贫困之苦,也要学会接受它,安然处之,即所谓“安贫”。真正的君子应该追求的是“道”,即道德的砥砺和境界的提升,即所谓“乐道”。

(四)文质彬彬,言行一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认为君子文、质、言、行缺一不可。“质”指的是内在的修养品德,“文”指外在的形象礼仪、举止言谈,即君子既要崇仁修德,又要克己复礼。“言”指的是言语,“行”指的是行为。《论语》认为君子要慎言慎行,先行而后言,言出行即随,避免出现言之于口,但行动未跟上的情况,因为“君子……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诚信是成就君子人格的内在要求,是衡量一名君子的标准之一。只有四者兼具,才谓之“君子”也。

(五)立志好学,进德修业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认为君子所求并非口食之欲,居所之华丽,而在于精神上的富足,而学习就是寻求精神上富足的途径之一。《论语》中的学习不仅指的是对各类典籍和技能的学习,也包括修德,君子有了“德”,才能使其“才”得以更好地发挥出来。而君子要达到进德修业的目标,也需要付出努力,一要勤思,学而不思则罔;二要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三要勤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六)孝敬长者,友爱兄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认为作为君子,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孝悌”,其中“孝”指的是孝敬长辈,例如,在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之后,小辈需要等长者先行离去之后,再出去。“悌”指的是兄弟姊妹在一起和睦友爱,可引申为同辈之间的关爱。“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二、“君子之风”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从小学到高中,很多学生都是以“考上大学”为目标而学习,进入大学后面对大学学习科目的丰富性,学习模式的自主性,“大学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成了大学生们进入大学之后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将《论语》君子思想中的“意志坚定,志向远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告知大学生们要珍惜大学时光,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用学习来掌握事物的规律;另一方面告知大学生要坚定学习信念,“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相融合,将个人的理想信仰同党和人民的伟大梦想相结合,勇担时代大任。

(二)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贫”“富”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贫富观”。进入大学后,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部分大学生因贫而耻,因贫被骗,因贫而功利,甚至因贫而踏入犯罪的深渊。针对这一现状,将《论语》“君子之风”中的“安贫乐道,乐以忘忧”思想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读大学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富”,物质上的“贫”是暂时的,要学会接受它,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学习上。

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如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全家的“中心”,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家庭的过度关心和过分保护导致他们将注意力多集中在个人的得失上,集体观念不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往往会弃“集体利益”而不顾。将《论语》“君子之风”中的“见利思义”思想融入思政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速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的重任,所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应有正确的道德认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跨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也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目前各高校的道德教育手段传统、内容陈旧,很多大学生存在自私、失信等问题。将《论语》“君子之风”中“立志好学,进德修业”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养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将《论语》“君子之风”中的“言行一致”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做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将《论语》“君子之风”中的“孝敬长者,友爱兄弟”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生命观”起到引导作用。

(四)帮助大学生培养民族认同感

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培养民族认同感。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是培养他们民族认同感的渠道之一。随着西方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一向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大学生们对西方文化的认同感逐渐显现,具体表现为喜爱过“洋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更有甚者将中国传统纹饰文化视为落后的、封建的、闭塞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论语》“君子之风”更是集中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并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鼓励大学生将所学到的内涵精神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君子之风”融入思政教育路径

(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在大思政背景下,多层次、多形式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法宝之一。因此,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论语》“君子之风”的地位及内涵,使教师能结合当前的形势,赋予《论语》“君子之风”新的时代意义,更好地将《论语》“君子之风”的内涵和精神融入对大学生的教育之中。二要敢于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将《论语》“君子之风”背后的故事融入思政课中,使学生深入了解《论语》“君子之风”的时代意义,进一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的“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章时就可引用《论语》中谈到君子需“意志坚定,志向远大”的相关语句,增强相关理论的说服力;专业课教师要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专业课中,进一步发挥隐性课程的思政作用。比如,在讲授“电子商务法规”这门课程时,谈到电子商务法的诚信原则时,就可引用“君子……主忠信”这句话来加强学生对该原则意义的理解。

(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优劣对于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的发挥至关重要。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分为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第一,高校可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各级学生组织的校园文化学习活动中,如在学生团体中开展以学习《论语》“君子之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包括读书会、主题沙龙、情境展示等,鼓励学生用文艺创作、文艺演出诠释“君子之风”。在各级同学组织中开展“君子之风”主题日活动、主题沙龙,让同学们在相应教师的带领下,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探讨,分享自己的思想体悟。在学生骨干力量中成立“《论语》君子之风学习协会”“《论语》君子之风宣讲团”等社团组织,抓住学生团体中的“骨干力量”,让他们在日常研究中加深对《论语》“君子之风”了解的基础上,一方面形成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成为校园中“君子之风”的宣传主体,从而强化“君子之风”的宣传力量,更好地使“君子之风”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入脑入心,让“君子之风”成为校园的主旋律。第二,高校可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各级学生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各级学生组织要积极组织学生到孔庙、孔府、孔林以及颜回故居——陋巷坊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身临其境地感受孔子与其弟子生活学习的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论语》中“君子之风”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将“君子之风”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融入自己的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扣好“扣子”,立对“理想”,养成“道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能将在“君子之风”中学到的内涵精神运用到实践中,传播健康理念,强化价值理念。

(三)融入网络思政教育

《论语》“君子之风”是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在大思政格局下,要发挥网络优势让《论语》中的“君子之风”“活”起来,设计符合千禧年大学生的网络话语体系,让“君子之风”可见可触、可追可溯、可感可知。高校可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学校新媒体矩阵的建设中,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时效性和互动性,占领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借助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表情包、短视频等形象生动的形式对《论语》中的“君子之风”进行宣传,内容可以包括内涵解读、实践榜样、实地考察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引导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结语

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集合地,始终把坚持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各高校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精髓,《论语》“君子之风”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性转化其中的优秀内涵,通过将《论语》“君子之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论语君子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读懂《论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