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五育融合对策

2023-01-05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四小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五育核心德育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四小学 孙 珂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 王 坤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做好传道授业是每位教师的职责也是要求,为向祖国输送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还需时刻紧跟党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怀揣远大理想,为人民、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国家提出将“五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健康发展。

一、何为核心素养

说到核心素养那就必须说一说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宏观的指导教育思想,是重点教育目标指向的转变,从应试应考转向培养“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阐述,使素质教育目标清晰,内涵丰富,具有更高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核心素养还能使素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得到反思和改进。

核心素养是由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关于课程深化改革的关键词,其主要来源于我们发现现代人的公民素质越来越偏激化。重智轻德,一味追逐分数和荣誉,不主动、没意见、我行我素,严重缺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愿与人分享、不肯吃苦、不听劝告,严重缺少自我认知、自我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为适应全球教育改革趋势,我国需加快培养人才从而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政策的落地。而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学生情感、认知、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融合体现,是“人”的培养,是每位公民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二、何为五育融合

第一,五育融合是一种假设。假设人的发展成长中不仅要全面还要融合,在现实所有教育中,我们很难分离出哪个是“德育”、哪个是“美育”,每一项教育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所以它是一种理想假设。

第二,五育融合是实践。在“五育”融合之前是“五育”并举,体现着教育完整性的倡导,是实践和落实方式。

第三,五育融合是理念。五育融合是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它不会真正地做到各育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割裂,却能在只注重一项培养时,相互制约,就像社会把人分为“有才有德”“有才无德”一样。五育融合重要的是融合,是全面,是将“才”与“德”全面发展。

第四,五育融合是一种思维。在传统教育中,注重成绩培养,过于重视“智育”忽视了“德育”“劳动教育”等培养。而说五育融合是思维,就是因为它不仅能串联各育还能推进各育之间相互影响,从而推动自身发展。

第五,五育融合是挑战。于学校而言,是新的管理形式;于教师而言,将打破育人方式,要时刻关注学生发展;于学生而言,是知识、品德、健康、审美、身体力行相互融合,助力成长的过程。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其实就是在五项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重在培养人才全面性,使得教育保持均衡性、完整性、公平性。

三、五育融合措施

(一)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在我国五千年传统历史之中,道德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因为在本质程度上起到育“人”之作用。正所谓“教书育人,育人更难”,而这个德育就是育人。

首先要在德育队伍上下功夫,要有健全的德育管理机制和人员,建立一支拥有先进理念、精湛技能、师德高尚的德育队伍,主要目标为德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队伍建设时也要注重人员配置和培训学习,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党的政策指导方针训练、小组规划讨论等方式有的放矢,意在陶冶德育建设队伍中人员情操。并且要注重人员选拔,将有活力、有冲劲、有责任心的年轻教师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一是为教师队伍增添血液,二是为了能更好理解学生心理状态。

其次校方要协助教师做好常规教育,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德育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最后还要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带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听党话、跟党走,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五育融合,智育为重

说到智育,并不是单指智力、智商培养,而是指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目标地向学生传授现代化科学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和培养科学态度,全面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另外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与才能。

校方要积极落实新课改方案,保质保量完成课业内容,完成教学体系更新,鼓励跨学科探讨。保护学生求知欲、想象力以及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技能。重点培养学生认知、思维、创新能力,通过教师情境还原与创立,使学生深入探究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重点掌握课程核心要点和思想,精准建立项目、单元等学习方式,适当为学生布置校外探究作业,鼓励学生挑战自我。

(三)五育融合,体育为基

“基”意为基础、依据、最底层的。无论是从国家提出综合素质教育和“双减”“双增”的提出,还是从成功举办冬奥会来看,体育教育都越来越受国家重视。体育是采用跑、走、跳、掷等多种形式进行的身体基础运动,其展现形式多种多样,均具有强身健体、增强体魄、矫正姿态等作用。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全国青少年健康指数调查显示,我国已经连续超过20年呈下降趋势,据调查目前小学生戴眼镜比率已超过45%且仍有上升趋势;同时在2020年青少年调查时发现,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率已超过10%;再看一组数据,全球罕见病有7000多种,中国罕见病患者超过2千万,而70%发病在儿童时期。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时刻都在警示我们要关注青少年健康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塑造完整的人生。

(四)五育融合,美育为要

美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培养人认识、感受、欣赏、体验和创造的能力。美育会使人有充分能力去鉴赏、表达、想象和创作,可以从人精神层面上影响人的思维、情感、性格、意志等情操。但是在现代教育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方面的培养,使很多学生失去发现美、观察美的眼光,同时现代年轻人对物质追求远超精神追求,已经失去了欣赏美的心情,这是精神空虚、文化空虚的具体表现。全力开展美育课程,推动美育发展,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升审美能力,从而推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五)五育融合,劳动为本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民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生而为人,就是要努力奋斗,就是要辛勤劳动,只有不断劳动,才拥有了与生存条件作斗争,才敢与社会不公现象作斗争。只有在不断磨合、努力、劳作中,人们才能总结经验,思考经过和对结果进行验证,只有思考、反思,才能知行合一。如果人没有劳动,所有想法与思维都成了纸上谈兵,当思想与劳动不能统一,那么势必要趋向灾祸。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校方开展劳育意在提高学生思想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吃苦耐劳良好品格。首先,开展劳育是脱离书本走向现实生活的良好途径,使学生知生活而懂生活,也要使学生明白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其次,开展劳育的意义不在于劳动本身,而是通过学生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谐沟通相处,使学生能拥有一颗善良、温柔又强大的内心,能学会换位思考,同情、关心他人,体会到幸福要由自己双手去创造。

四、五育融合在教育中产生的误区

(一)误区

在五育融合观念落实后,很多学校与教师便走入几个怪圈。第一,认为五育是整合,是每一节课都要绞尽脑汁地体现五育五项内容;第二,五育发展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这很大程度上就弱化了学科知识学习,也使得教师无法在专业上进行专研,不利于教师成长;第三,还有些教师会认为五育是脱离开学科的,是学校的事情,是组织活动时才考虑的事情。

(二)澄清

首先,文章前面已经提出了五育融合是一种理念,不是方法,切记不要在一节课上将五育中五项内容生拉硬套、东拼西凑地结合在一起。五育融合主要通过个体之间、学科之间、领域之间以及社会经验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才得以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且多元化。

其次,五育融合不是目的,是形式。其目标在于“人”的教育,不要将五育融合作为评判标准,不要认为融合度越高课程质量就越好,更不要拘泥于是谁的责任,它是一种开放性、多元性且指向目标性的有机融合。

最后,五育融合与学科之间是相互强化,并非对立,也并非弱化。五育融合可以为学科知识进行“加血”,它可以完成跨学科知识并用,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与应用。并且,没有一门学科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有其他科目来相互佐证和结合。所以,五育融合不是弱化学科教育,而是辅助学科教育走向成熟与丰盈。

五、五育融合在各学科之间的应用

(一)五育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清楚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表达、语言思维、审美与创作、传承与理解。以三年级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教学中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背诵古诗;情感目标:能够体会诗中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以及要爱老、敬老;扩展目标:了解西安城市发展、人文古迹、代表特色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生动刻画当时的长安城吸引着大批有志之士,年仅15岁的诗人王维也来到了长安城,到17岁一直孤身一人往返于洛阳与长安之间,倍感孤单无助,恰逢九九重阳节便写下这首古诗,作为故事背景介绍,引导学生激发同理心,去感受王维当时强烈思念家人的情感。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当时的长安城位于今天哪座城市,引出陕西西安。通过媒体介绍引领学生感受西安这座古城,拥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和人文古迹,像是旅游一样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美。本节课通过感受诗人王维远走他乡的情感表述,激发学生同理心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切身感受完成知识目标,通过古代与现代结合完成扩展目标。使五育融合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学生全面发展。

(二)五育融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为数、量、形、时、空五大方面能力培养。以三年级“位置与方向”这一课做案例。首先3个维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方位,辨别方向,说出自己所在方位或位置描述;情感目标:可以学会帮助他人或主动向他人求助;扩展目标:当迷路时学会辨明方向。

本节课可以通过情境创建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观察太阳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方位变化。通过切身感受,总结出“前后左右”以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废物品制作大时钟,通过时钟位置变化说出学生所在位置,培养知识目标。最后要通过游戏创设等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其他人描述判断分析到达指定地点,达到扩展目标。在本节课中,希望学生可以懂得礼貌待人,培养主动发现、善于观察和主观能动性等能力,将五育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在数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五育融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审美、创造、技能、思想等方面能力培养。以五年级“陶泥的世界”为例,依然以三个目标维度展示,知识目标:了解我国陶文化知识,并能进行讲述;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文化的美,以及欣赏不同时期陶文化特点;扩展目标:利用身边泥或陶制作生活用品,学会、了解、模仿陶器制作方法和流程。

同样是学科教育,但是很明显在艺术领域中,五育融合要优于文化学科。此次重点在于学生能讲述、欣赏陶文化和制作陶文化,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小组之间相互协作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分配收集使用材料,通过网络收集文化材料,通过动手实践将其结合。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完成核心素养下五育融合,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培养。

六、结语

五育融合是一种理念和假设,是实践也是挑战,同时它还是一种思维,它是在素质教育大前提下培养核心素养的落实方式,其重要目标是“人”的培养。要积极走出五育融合认知误区,认真学习五育融合带给教师的指导意见,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听党话、跟党走,为祖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五育核心德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德育》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