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
——以“金属的防护”为例

2023-01-05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档位金属高中化学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胡 玉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行,更多的高中化学教师开始关注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生来说,化学无疑是一门知识含量巨大、考查维度较多且具有复杂知识信息联系、作用形式的科目,因此导致他们经常会陷入“点”式学习的误区中,推迟了课程思维和自主学习、应用能力形成的进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习惯于通过“理论输出”和“高密度训练”的方式来追求学生化学素养的“催熟”,结果却由于未能充分顾及高中生的思维模式、认知习惯和学习特点而适得其反。针对这些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思路和策略上做到“改弦更张”,围绕“核心素养”主题设计出更有效率感和发展性的授课模式,从而让“素质教育”思维真正在化学课堂中落地生根。

一、注重对生活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重视对教学材料的生活化选择

虽然已经有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经验,但是不少高中生对于化学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机械的“课程”维度内,因而在主观上难免会认为化学就是“一堆堆的瓶瓶罐罐”和“各种五颜六色的液体、粉末”,在心理上就保持着对化学学习的一种距离感。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基于生活化思维理念来打破这种固有成见,在进行化学课程讲解和实验教学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材料,以便于学生能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利用身边材料自主开展乃至设计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对于“金属的防护”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自己或发动学生从家中搜集一些金属制品并带到教室来,如饮料易拉罐、备用保险丝、不用的首饰以及啤酒瓶盖等,并将这些材料制作成金属片或金属丝,利用它们来进行各项体现课程知识内容的实操实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具有的化学性质以及基于这些化学性质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演示完实验的操作流程后进行自主探究,了解这些金属材料更为多样的化学性质和相应的防护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知识信息,进而形成完备的关于金属防护的化学知识体系。

(二)重视对教学课题的生活化确立

高中生虽然还没有真正开始步入社会,但是他们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圈子”,对存在于身边的一些现象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现象进行更多的了解。高中化学教师要牢牢把握并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诉求,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多地选择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好奇的生活现象,将之作为开展知识讲解或实验教学的课题,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入手,利用合理假设和课程知识与技能逐步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能实现对课程知识内容“由表及里”的全程认知,也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利于生活完善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比如,同样是在带领学生学习“金属的防护”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既然铁窗等铁器在被雨淋过后会很快锈蚀,那为什么经常浸泡在小区或公园水塘中的排水管却很少生锈?”这一现象是学生们都会遇到的,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各种猜想。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几组学生,为每组准备一份剩菜汁,引导他们利用相应的器材和设备来做一场场景还原实验,以便学生们对这一现象产生更直接的印象。最后教师便可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课题学习,引入本课关于金属防护的知识内容。

(三)重视对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开展

课堂毕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要想真正实现对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改造,高中化学教师还要将主要的眼光投入真实的生活环境当中。因此,在进行完课堂教学之后,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要体现出一定的生活应用元素,在保留传统纸面作业的基础上布置一些实践活动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探究生活现象。

例如,在讲解完“金属的防护”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们一个任务:利用家中或小区、附近社区中不同材质的金属器材来作调查,了解这些器材采取的养护措施以及相应的效果,并结合这些措施体现的化学知识作分析,最后提出立足于既有学习成果的改进建议。

二、注重对小组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确立“强弱搭配”的小组划分原则

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合理的成员划分原则作为基本前提。很多高中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常常会根据“就近原则”和自己的同桌或前后桌组队,或者以“找朋友”的方式来和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同伴搭档,这些均存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高中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结组前,首先要对本班各个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拥有比较清晰的认知,而后按照“强弱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中同时存在高、中、低学习档位的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按照“15名一档”的标准,按照历次考试中每个学生的化学成绩平均排名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综合学习档位;而后教师宜按照“4人一组”的方式帮助学生划分小组,并以“1∶1∶2”的比例安排高、中、低学习档位学生的数量;在成员分工上,高学习档位学生可以作为组长负责对课题内容的具体分析,中学习档位学生可以作为探究措施的具体调节者,而低学习档位学生则可以执行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思维启示。

(二)注重对“知识余白”的有效预留

小组合作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讨论空间和主题,而要想保证讨论空间的存在,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注意对“知识余白”的预留。所谓“知识余白”,即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避免对知识内容的过度细化,不要将知识信息“碎化”成“颗粒状”的成分让学生直接吸收。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应有意识地做到“点到为止”,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话题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这样既为学生准备了必要的探究知识基础,也使学生能拥有自我探究的“用武之地”。

比如,对于“金属的防护”这一部分的讲解,教师可以就课本中列举的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对应的制品防护措施做基本串讲,而后则应要求学生合上书本,结合刚才的讲解将基本知识点复述出来,再之后则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并结合这些金属的性质来具体分析对应养护措施的化学原理和可行的改良举措等等。

(三)重视对实验操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和单纯的语言交流相比,高中生们显然更喜欢通过一些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感的实验操作来学习知识、交流技能。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根据学生们的趣味取向、执行能力和课程的内容、要求来设计一些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相应仪器和材料开展实验探究;如果学生的条件允许的话,教师甚至可以尝试提出一定的主题,而后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执行实验,以此来从更高维度上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金属的防护”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知识串讲后,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决定了具体的防护措施,那么是否能结合金属的共有属性来总结出一种‘公式’化的防护措施呢?”这个问题,而后提供给各组学生充足的实验设备,鼓励学生讨论实验思路并设计具体的实验环节,并且要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协助。

三、结语

教育绝对不应该成为一种“牵引”,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感受到轻松、有趣的同时实现个人知识水平、技能素养和智慧层级提升的过程。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并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起“核心素养培养”的素质教育意识,围绕生活教学和小组教学的主题制定并完善系统性的策略,让学生的化学成长之路能变得更加平坦、宽阔。

猜你喜欢

档位金属高中化学
从发现金属到制造工具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致命金属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三绕组变压器运行分接头档位计算及电压分析
三绕组变压器运行分接头档位计算及电压分析
金属美甲
让金属变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