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偏远山区隔代教育措施研究
2023-01-05山东省邹城市古路口中学汤瑞敏孟召峰
山东省邹城市古路口中学 汤瑞敏 孟召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移,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村家庭增收与改善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农闲时间较长,因而外出务工成为一种生活及生产方式。这样一来,留守儿童群体就随之产生。年轻父母把孩子留在农村,孩子由父辈来照顾与教育,隔代教育现象也就出现了。家庭教育模式转变,使得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逐渐淡化,家庭教育模式的改变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担负着隔代教育责任的祖辈文化水平偏低,在农村偏远山区,这种情况又特别突出,相当一部分祖辈家长文化水平甚至处于小学或者更低的水平,更谈不上以科学的方法来教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很难得以提高。
一、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阻碍学生的自我发展
祖辈与孩子之间存在着“隔代亲”的现象,祖辈会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与行为,孩子在家庭中备受祖辈的宠爱,甚至是有求必应,使孙辈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具有任性、依赖性强的特点。祖辈不注重培养孙辈的自理能力,事事由自己代劳,因而,孩子锻炼的机会减少,动手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产生了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遇事依靠祖辈或他人处理,学生的自主能力很难形成。
(二)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祖辈出于对孙辈的安全等考虑,既不敢让孩子尝试,也不敢让孩子深入探究。祖辈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于相应年龄段孩子所具有的能力缺乏正确认知,因而,祖辈常常会不让孩子接触一些具有相应挑战性的事物与活动,对于孩子的大胆尝试常常持否定态度,约束孩子的锻炼,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必然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三)造成亲子的隔阂
部分孩子在生下来以后,就与祖辈长期生活在一起。祖辈对于孩子的教育代替了父母的教育,祖孙关系替代了亲子关系。这种祖孙辈关系,影响了真正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如果孩子不能接受正常的亲子情感教育,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与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二、农村偏远山区隔代教育措施
(一)家庭要注重强化教育功能
一是山区农村祖辈要发挥好自身教育作用,对于隔代教育充满信心。祖辈大多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儿童进行孝心与感恩教育,这也是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祖辈会在自身行动上给隔代做榜样,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也可以让儿童尝试参与劳动,这是农村偏远儿童所具有的优势。二是祖辈要注重角色转换,提升教育能力。在生活中,祖辈对于儿童常常是百般呵护,会对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意见,会与孩子父母的教育产生冲突,甚至公然在孩子面前表达对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满,这就在孩子面前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往往会对祖辈产生依赖心理,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不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所以,作为祖辈要与父母沟通交流并达成意见一致,不宜当孩子的面与孩子父母发生冲突。同时,作为祖辈要注重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与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达成一致。三是祖辈与父辈要密切结合,各取其优势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因而,祖辈与父辈要注重沟通与联系,在教育观念及方法上取得一致,祖辈主要是照料儿童的生活,至于早教、知识技能等还是尽量让孩子父母实施。祖辈与父母都不要越权,不要彼此评头论足,祖辈在孩子父母面前不要充当保护伞,祖辈在与儿童相处与生活时,要注重调整自己的生活与作息时间,要对儿童多加保护,保障其休息与学习时间。
(二)学校要肩负起教育责任
1.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由于失去父母的关爱,而主要由祖辈提供生活照顾,常常会在学习生活当中失去信心,甚至出现情绪低落或者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因此,学校要落实主要教育责任、素质教育理念,尤其要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关爱与耐心教育。教师要根据偏远山区农村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挖掘理想信念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要注重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化与启发性的元素,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寓教于乐,学生受到启发与教育。留守学生往往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会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教师要耐心引导与教育,使学生心态阳光而健康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学校也可以推进寄宿制的落实,由于祖辈的教育方法及理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而学校推进寄宿制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业场所,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层面可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影响,通过寄宿制的实施,可以使留守儿童受到统一的管理与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形成。在寄宿制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如针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设计相关日常教育活动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
农村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较少,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会出现隔阂,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缺乏父母教育的儿童,一些不良观念与文化糟粕很容易侵蚀其身心发展,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要注重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引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践中去探索与研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可以提高其合作意识与精神。通过竞赛、文娱活动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其排除不良情绪干扰的能力。
3.强化家校联系,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家庭与学校所担负的教育职能是不同的。但是两者又存在着相应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家校的合作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庭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了解祖辈的教育方法及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这样才能针对留守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儿童的思想及学习生活进行引导。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祖辈介绍一些现代化联系方式,如手机中的交流软件,如微信、QQ等,通过这些软件经常性的分享一些祖辈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提高祖辈的教育能力。
4.注重实施心理辅导,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
作为偏远山区农村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爱,但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教师平日要进行细致观察,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留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开展“有话和我说”“想与你好好聊聊天”等心理交流活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专题性教育,帮助学生充实生活内容,打开学生的心扉,促进其自信心的提高。
(三)社会重视隔代教育,解决相关问题
社会要对隔代教育问题进行高度重视,利用公众媒体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引领。社会的宣传要切合实际,对于隔代教育现象进行正确定位,不能夸大宣传,不能把留守儿童作为一种问题儿童去看待,而是要通过宣传儿童成长的正面案例,使社会关注留守儿童,使社会各界帮扶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可以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发展,作为偏远农村山区的企业,要有长远目光,可以致力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工作,有效解决隔代教育问题。
三、结语
总之,农村偏远山区隔代教育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重视,营造关心隔代教育问题的良好氛围,根据留守儿童,及农村偏远山区的生活及社会特点,采取得力的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